APP下载

小机构的大责任

2014-09-21宋锐

当代贵州 2014年21期
关键词:农信社金融服务小微

宋锐

贵州农信社每一个小机构都始终有着让所有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做值得尊敬的百姓银行”的大抱负,一直在“小”与“大”之间不断进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探索。

贵州农信社由84家“小机构”组成,每个小机构都是独立的法人,跟国有商业银行比起来,称之为“大机构”有些勉强。机构小、抱负却不小,贵州农信社每一个小机构都始终有着让所有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做值得尊敬的百姓银行”的目标,可谓是“小机构的大抱负”。贵州农信社也一直在“小”与“大”之间不断进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探索。

“小网点”提供“大服务”

目前,全省农信社共有营业网点2155个,村级便民服务点156个,这些网点规模大的流动资金有10亿元左右,小的仅有几百万元。然而,正是这些小网点,让更多的山区群众享受到农信社便捷的金融服务。

2009年,为解决对400万山区群众的金融服务存在盲点的问题,贵州农信社提出在全省267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设立机构网点,使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100%,率先在全国提前三年实现了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使广大农村群众能够就近办理存取款、贷款、低保领取、涉农补贴等金融业务,每年为群众节省往返车船费达到2.3亿元。

今年,农信社又启动“诚者信合·村村通”惠农金融服务工程,目前已在全省83%的行政村安装了POS终端机具,让农民“不出村、低成本、低风险”办理金融业务,打通惠农支付“最后一公里”。

为使服务更加方便快捷,农信社还大力加快电子渠道建设。2005年率先在全国实现数据大集中,全省免费通存通兑,累计为农民节省通兑手续费5.2亿元;2009年,在全国率先推出农民工特色卡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外出务工人员,惠及600余万农民工;布放ATM机1925台,POS终端12848台,全面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携手支付宝开通信合卡快捷支付服务,提供网上购物、缴费、充值、代理理财和转账结算服务,有力改善了农村支付结算环境。

“小产品”营造“大环境”

2003年起,全省农信社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行无需抵押和担保,凭信用获取贷款的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让更多农户享受到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服务优质的金融服务。目前,全省涉农贷款余额1749亿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858亿元,占农户贷款的58.5%,有593万农户获得信贷支持,占比85%,大批农户在农信社支持下走上致富路。

同时,农信社还大力开展以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信用县(市)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开展信用评级和金融知识宣传,让广大农民学金融、懂金融、守信用。目前,在全省780万农户中,建档农户747万户,建档率达95.8%,评定信用等级农户数684万户,占建档农户数的91.57%;评定信用户655万户,占已评级农户的95.76%,创建信用乡镇528个、信用县(市)10个。

自开展农村信用工程以来,全省农信社采取利率优惠政策,少收农户贷款利息共计21亿元,同时采取方便灵活的贷款方式,为农户节省贷款手续费3亿元,使全省540万农户通过信用方式获得信贷支持,有效破解农户贷款难问题,营造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2014年7月,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将农村信用工程标准体系建设纳入立项范畴。

“小企业”获得“大支持”

近年来,贵州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机构网点广、从业人员多、经营机制活等优势,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目前,全省农信社共组建95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根据小微企业融资特点创新流程、机制、产品等,打造小微企业特色银行。按照农户小额信贷的评定模式,开展小微企业建档、评级、授信工作。

一方面,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机制,设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配备专职客户经理,对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坚持以建设现代商业银行为标杆,全面推进业务流程化、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实现由粗放经营到依法合规经营的转变。推行“一站式”办公,开辟服务小微企业“绿色通道”。

目前,全省农信社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1500亿元,148万户小微企业得到农村信用社支持,占全省小微企业数的64.5%。在全省实施的“3个15万政策”扶持的小微企业中,农信社占比达到95%以上。同时,农信社在全省大力实施“巾帼信合创业工程”,重点支持女专业大户、女种养能手、女经纪人、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女企业家等,扶持妇女创业就业,共发放妇女贷款37.65亿元,带动就业人数 300余万人。

“小员工”走向“大城市”

贵州有近700万外出务工人员,一直以来,外出农民工由于受户籍、住房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金融服务存在两头空问题。2008年起,贵州农信社开始探索实施“走出去”战略,树立“服务跟着农民走”的理念,成立全国第一家“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并在福建、广东、江苏、云南、浙江、北京、上海、山东、河北9个省(直辖市)设立了11个服务点,派出32名员工专门到农民工聚集地重点为其提供金融服务。

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共制作发放宣传画册8万余册,宣传卡片34万张,《农民工金融知识读本》7万册,组织召开各种座谈会2315次,张贴宣传海报3660张,发放宣传光碟8600张,收到咨询电话12.48万人(次),为农民工直接提供金融延伸服务11.18万人(次),建立农民工信息档案10.83万份;协助发放农民工外出创业贷款11951笔,金额2.68亿元;发放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16841笔,金额4.65亿元;支持发展中小企业5182户,金额4.02亿元。近年来,在服务中心的积极引导下,28万农民工自带资金、技术和设备,返乡创业。

“小法人”回馈“大社会”

近年来,贵州省联社和下属84家农信社发展不忘回报社会,为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大力引导资金回流贫困地区。2003年至今,全省农信社共向属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71个县(区)发放贷款4120亿元,目前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064亿元、1412亿元,占全省农信社的69%、71%。

主动与国家扶贫政策互动。全省农信社加强与银行业机构、保险公司的业务合作,为助力普惠金融发展搭建广阔平台;适应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新变化,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5个100工程”、精准扶贫为重点,累计向45余万户农户发放扶贫到户贴息贷款26亿元,贷款余额28亿元,扶贫贷款覆盖11259个贫困村,2013年扶持贫困户49万户,其中扶持绝对贫困户25万户,户均贷款额3万元。

积极开展公益事业。组建贵州省首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公益基金会,依托信合公益基金会,计划未来十年从利润中捐出45亿元用于贵州的教育和生态移民扶贫事业;积极与团省委共同发起“春晖行动”,开展“春晖感恩教育”、“春晖行动—我与家乡共发展”、“温暖贫困母亲”、“春晖助学”等系列主题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积极参与;为在雅安地震中英勇牺牲的“最美志愿者”汪策的母校捐赠232.2万元等。近年来,仅省联社向社会捐助资金就共计近3000万元。

实现涉农补贴资金省级代理发放,减轻政府和农民负担。2009年起,全省农信社以“信合惠农一折通”为载体,无偿代理兑付中央和省安排的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涉农补贴资金,有效防止了补贴资金的“跑冒滴漏”,保证了涉农补贴资金的安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农信社在发放农民补贴资金过程中,免费代理中央和省级涉农补贴少收手续费就达6000余万元。

在大力践行普惠金融、全力支农支小中,贵州农信社也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发展。截至6月末,全省农信社总资产、各项存款、各项贷款分别是2003年末的15倍、18倍和14倍,存、贷款市场份额均位居省内同业之首。2013年,与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相比,贵州农信社有6项指标位居全国前两位,各项存款、个人存款2项指标增幅位列全国第一位,资产、各项贷款、涉农贷款、单位存款4项指标增幅位列全国第二位。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只有3个省市在本省市金融机构中存款市场份额超过20%,贵州名列全国第二位。如今,贵州农信社已发展成为省内资产规模最大、存贷款余额最高、支农支小力度最强、金融服务面最宽、从业人员最多的银行业机构。

发展普惠金融不仅是一项金融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贵州农信社全体工作人员将携起手来,共同推动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为贵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作者系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主任责任编辑/哈文丽)

贵州农信社每一个小机构都始终有着让所有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做值得尊敬的百姓银行”的大抱负,一直在“小”与“大”之间不断进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探索。

贵州农信社由84家“小机构”组成,每个小机构都是独立的法人,跟国有商业银行比起来,称之为“大机构”有些勉强。机构小、抱负却不小,贵州农信社每一个小机构都始终有着让所有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做值得尊敬的百姓银行”的目标,可谓是“小机构的大抱负”。贵州农信社也一直在“小”与“大”之间不断进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探索。

“小网点”提供“大服务”

目前,全省农信社共有营业网点2155个,村级便民服务点156个,这些网点规模大的流动资金有10亿元左右,小的仅有几百万元。然而,正是这些小网点,让更多的山区群众享受到农信社便捷的金融服务。

2009年,为解决对400万山区群众的金融服务存在盲点的问题,贵州农信社提出在全省267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设立机构网点,使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100%,率先在全国提前三年实现了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使广大农村群众能够就近办理存取款、贷款、低保领取、涉农补贴等金融业务,每年为群众节省往返车船费达到2.3亿元。

今年,农信社又启动“诚者信合·村村通”惠农金融服务工程,目前已在全省83%的行政村安装了POS终端机具,让农民“不出村、低成本、低风险”办理金融业务,打通惠农支付“最后一公里”。

为使服务更加方便快捷,农信社还大力加快电子渠道建设。2005年率先在全国实现数据大集中,全省免费通存通兑,累计为农民节省通兑手续费5.2亿元;2009年,在全国率先推出农民工特色卡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外出务工人员,惠及600余万农民工;布放ATM机1925台,POS终端12848台,全面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携手支付宝开通信合卡快捷支付服务,提供网上购物、缴费、充值、代理理财和转账结算服务,有力改善了农村支付结算环境。

“小产品”营造“大环境”

2003年起,全省农信社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行无需抵押和担保,凭信用获取贷款的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让更多农户享受到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服务优质的金融服务。目前,全省涉农贷款余额1749亿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858亿元,占农户贷款的58.5%,有593万农户获得信贷支持,占比85%,大批农户在农信社支持下走上致富路。

同时,农信社还大力开展以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信用县(市)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开展信用评级和金融知识宣传,让广大农民学金融、懂金融、守信用。目前,在全省780万农户中,建档农户747万户,建档率达95.8%,评定信用等级农户数684万户,占建档农户数的91.57%;评定信用户655万户,占已评级农户的95.76%,创建信用乡镇528个、信用县(市)10个。

自开展农村信用工程以来,全省农信社采取利率优惠政策,少收农户贷款利息共计21亿元,同时采取方便灵活的贷款方式,为农户节省贷款手续费3亿元,使全省540万农户通过信用方式获得信贷支持,有效破解农户贷款难问题,营造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2014年7月,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将农村信用工程标准体系建设纳入立项范畴。

“小企业”获得“大支持”

近年来,贵州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机构网点广、从业人员多、经营机制活等优势,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目前,全省农信社共组建95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根据小微企业融资特点创新流程、机制、产品等,打造小微企业特色银行。按照农户小额信贷的评定模式,开展小微企业建档、评级、授信工作。

一方面,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机制,设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配备专职客户经理,对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坚持以建设现代商业银行为标杆,全面推进业务流程化、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实现由粗放经营到依法合规经营的转变。推行“一站式”办公,开辟服务小微企业“绿色通道”。

目前,全省农信社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1500亿元,148万户小微企业得到农村信用社支持,占全省小微企业数的64.5%。在全省实施的“3个15万政策”扶持的小微企业中,农信社占比达到95%以上。同时,农信社在全省大力实施“巾帼信合创业工程”,重点支持女专业大户、女种养能手、女经纪人、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女企业家等,扶持妇女创业就业,共发放妇女贷款37.65亿元,带动就业人数 300余万人。

“小员工”走向“大城市”

贵州有近700万外出务工人员,一直以来,外出农民工由于受户籍、住房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金融服务存在两头空问题。2008年起,贵州农信社开始探索实施“走出去”战略,树立“服务跟着农民走”的理念,成立全国第一家“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并在福建、广东、江苏、云南、浙江、北京、上海、山东、河北9个省(直辖市)设立了11个服务点,派出32名员工专门到农民工聚集地重点为其提供金融服务。

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共制作发放宣传画册8万余册,宣传卡片34万张,《农民工金融知识读本》7万册,组织召开各种座谈会2315次,张贴宣传海报3660张,发放宣传光碟8600张,收到咨询电话12.48万人(次),为农民工直接提供金融延伸服务11.18万人(次),建立农民工信息档案10.83万份;协助发放农民工外出创业贷款11951笔,金额2.68亿元;发放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16841笔,金额4.65亿元;支持发展中小企业5182户,金额4.02亿元。近年来,在服务中心的积极引导下,28万农民工自带资金、技术和设备,返乡创业。

“小法人”回馈“大社会”

近年来,贵州省联社和下属84家农信社发展不忘回报社会,为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大力引导资金回流贫困地区。2003年至今,全省农信社共向属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71个县(区)发放贷款4120亿元,目前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064亿元、1412亿元,占全省农信社的69%、71%。

主动与国家扶贫政策互动。全省农信社加强与银行业机构、保险公司的业务合作,为助力普惠金融发展搭建广阔平台;适应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新变化,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5个100工程”、精准扶贫为重点,累计向45余万户农户发放扶贫到户贴息贷款26亿元,贷款余额28亿元,扶贫贷款覆盖11259个贫困村,2013年扶持贫困户49万户,其中扶持绝对贫困户25万户,户均贷款额3万元。

积极开展公益事业。组建贵州省首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公益基金会,依托信合公益基金会,计划未来十年从利润中捐出45亿元用于贵州的教育和生态移民扶贫事业;积极与团省委共同发起“春晖行动”,开展“春晖感恩教育”、“春晖行动—我与家乡共发展”、“温暖贫困母亲”、“春晖助学”等系列主题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积极参与;为在雅安地震中英勇牺牲的“最美志愿者”汪策的母校捐赠232.2万元等。近年来,仅省联社向社会捐助资金就共计近3000万元。

实现涉农补贴资金省级代理发放,减轻政府和农民负担。2009年起,全省农信社以“信合惠农一折通”为载体,无偿代理兑付中央和省安排的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涉农补贴资金,有效防止了补贴资金的“跑冒滴漏”,保证了涉农补贴资金的安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农信社在发放农民补贴资金过程中,免费代理中央和省级涉农补贴少收手续费就达6000余万元。

在大力践行普惠金融、全力支农支小中,贵州农信社也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发展。截至6月末,全省农信社总资产、各项存款、各项贷款分别是2003年末的15倍、18倍和14倍,存、贷款市场份额均位居省内同业之首。2013年,与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相比,贵州农信社有6项指标位居全国前两位,各项存款、个人存款2项指标增幅位列全国第一位,资产、各项贷款、涉农贷款、单位存款4项指标增幅位列全国第二位。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只有3个省市在本省市金融机构中存款市场份额超过20%,贵州名列全国第二位。如今,贵州农信社已发展成为省内资产规模最大、存贷款余额最高、支农支小力度最强、金融服务面最宽、从业人员最多的银行业机构。

发展普惠金融不仅是一项金融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贵州农信社全体工作人员将携起手来,共同推动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为贵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作者系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主任责任编辑/哈文丽)

贵州农信社每一个小机构都始终有着让所有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做值得尊敬的百姓银行”的大抱负,一直在“小”与“大”之间不断进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探索。

贵州农信社由84家“小机构”组成,每个小机构都是独立的法人,跟国有商业银行比起来,称之为“大机构”有些勉强。机构小、抱负却不小,贵州农信社每一个小机构都始终有着让所有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做值得尊敬的百姓银行”的目标,可谓是“小机构的大抱负”。贵州农信社也一直在“小”与“大”之间不断进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探索。

“小网点”提供“大服务”

目前,全省农信社共有营业网点2155个,村级便民服务点156个,这些网点规模大的流动资金有10亿元左右,小的仅有几百万元。然而,正是这些小网点,让更多的山区群众享受到农信社便捷的金融服务。

2009年,为解决对400万山区群众的金融服务存在盲点的问题,贵州农信社提出在全省267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设立机构网点,使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100%,率先在全国提前三年实现了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使广大农村群众能够就近办理存取款、贷款、低保领取、涉农补贴等金融业务,每年为群众节省往返车船费达到2.3亿元。

今年,农信社又启动“诚者信合·村村通”惠农金融服务工程,目前已在全省83%的行政村安装了POS终端机具,让农民“不出村、低成本、低风险”办理金融业务,打通惠农支付“最后一公里”。

为使服务更加方便快捷,农信社还大力加快电子渠道建设。2005年率先在全国实现数据大集中,全省免费通存通兑,累计为农民节省通兑手续费5.2亿元;2009年,在全国率先推出农民工特色卡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外出务工人员,惠及600余万农民工;布放ATM机1925台,POS终端12848台,全面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携手支付宝开通信合卡快捷支付服务,提供网上购物、缴费、充值、代理理财和转账结算服务,有力改善了农村支付结算环境。

“小产品”营造“大环境”

2003年起,全省农信社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行无需抵押和担保,凭信用获取贷款的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让更多农户享受到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服务优质的金融服务。目前,全省涉农贷款余额1749亿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858亿元,占农户贷款的58.5%,有593万农户获得信贷支持,占比85%,大批农户在农信社支持下走上致富路。

同时,农信社还大力开展以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信用县(市)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开展信用评级和金融知识宣传,让广大农民学金融、懂金融、守信用。目前,在全省780万农户中,建档农户747万户,建档率达95.8%,评定信用等级农户数684万户,占建档农户数的91.57%;评定信用户655万户,占已评级农户的95.76%,创建信用乡镇528个、信用县(市)10个。

自开展农村信用工程以来,全省农信社采取利率优惠政策,少收农户贷款利息共计21亿元,同时采取方便灵活的贷款方式,为农户节省贷款手续费3亿元,使全省540万农户通过信用方式获得信贷支持,有效破解农户贷款难问题,营造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2014年7月,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将农村信用工程标准体系建设纳入立项范畴。

“小企业”获得“大支持”

近年来,贵州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机构网点广、从业人员多、经营机制活等优势,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目前,全省农信社共组建95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根据小微企业融资特点创新流程、机制、产品等,打造小微企业特色银行。按照农户小额信贷的评定模式,开展小微企业建档、评级、授信工作。

一方面,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机制,设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配备专职客户经理,对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坚持以建设现代商业银行为标杆,全面推进业务流程化、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实现由粗放经营到依法合规经营的转变。推行“一站式”办公,开辟服务小微企业“绿色通道”。

目前,全省农信社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1500亿元,148万户小微企业得到农村信用社支持,占全省小微企业数的64.5%。在全省实施的“3个15万政策”扶持的小微企业中,农信社占比达到95%以上。同时,农信社在全省大力实施“巾帼信合创业工程”,重点支持女专业大户、女种养能手、女经纪人、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女企业家等,扶持妇女创业就业,共发放妇女贷款37.65亿元,带动就业人数 300余万人。

“小员工”走向“大城市”

贵州有近700万外出务工人员,一直以来,外出农民工由于受户籍、住房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金融服务存在两头空问题。2008年起,贵州农信社开始探索实施“走出去”战略,树立“服务跟着农民走”的理念,成立全国第一家“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并在福建、广东、江苏、云南、浙江、北京、上海、山东、河北9个省(直辖市)设立了11个服务点,派出32名员工专门到农民工聚集地重点为其提供金融服务。

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共制作发放宣传画册8万余册,宣传卡片34万张,《农民工金融知识读本》7万册,组织召开各种座谈会2315次,张贴宣传海报3660张,发放宣传光碟8600张,收到咨询电话12.48万人(次),为农民工直接提供金融延伸服务11.18万人(次),建立农民工信息档案10.83万份;协助发放农民工外出创业贷款11951笔,金额2.68亿元;发放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16841笔,金额4.65亿元;支持发展中小企业5182户,金额4.02亿元。近年来,在服务中心的积极引导下,28万农民工自带资金、技术和设备,返乡创业。

“小法人”回馈“大社会”

近年来,贵州省联社和下属84家农信社发展不忘回报社会,为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大力引导资金回流贫困地区。2003年至今,全省农信社共向属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71个县(区)发放贷款4120亿元,目前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064亿元、1412亿元,占全省农信社的69%、71%。

主动与国家扶贫政策互动。全省农信社加强与银行业机构、保险公司的业务合作,为助力普惠金融发展搭建广阔平台;适应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新变化,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5个100工程”、精准扶贫为重点,累计向45余万户农户发放扶贫到户贴息贷款26亿元,贷款余额28亿元,扶贫贷款覆盖11259个贫困村,2013年扶持贫困户49万户,其中扶持绝对贫困户25万户,户均贷款额3万元。

积极开展公益事业。组建贵州省首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公益基金会,依托信合公益基金会,计划未来十年从利润中捐出45亿元用于贵州的教育和生态移民扶贫事业;积极与团省委共同发起“春晖行动”,开展“春晖感恩教育”、“春晖行动—我与家乡共发展”、“温暖贫困母亲”、“春晖助学”等系列主题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积极参与;为在雅安地震中英勇牺牲的“最美志愿者”汪策的母校捐赠232.2万元等。近年来,仅省联社向社会捐助资金就共计近3000万元。

实现涉农补贴资金省级代理发放,减轻政府和农民负担。2009年起,全省农信社以“信合惠农一折通”为载体,无偿代理兑付中央和省安排的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涉农补贴资金,有效防止了补贴资金的“跑冒滴漏”,保证了涉农补贴资金的安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农信社在发放农民补贴资金过程中,免费代理中央和省级涉农补贴少收手续费就达6000余万元。

在大力践行普惠金融、全力支农支小中,贵州农信社也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发展。截至6月末,全省农信社总资产、各项存款、各项贷款分别是2003年末的15倍、18倍和14倍,存、贷款市场份额均位居省内同业之首。2013年,与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相比,贵州农信社有6项指标位居全国前两位,各项存款、个人存款2项指标增幅位列全国第一位,资产、各项贷款、涉农贷款、单位存款4项指标增幅位列全国第二位。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只有3个省市在本省市金融机构中存款市场份额超过20%,贵州名列全国第二位。如今,贵州农信社已发展成为省内资产规模最大、存贷款余额最高、支农支小力度最强、金融服务面最宽、从业人员最多的银行业机构。

发展普惠金融不仅是一项金融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贵州农信社全体工作人员将携起手来,共同推动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为贵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作者系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主任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农信社金融服务小微
小微课大应用
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H银行“非金融服务”平台运营策略
工行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农信社:云南省农信社作品获最佳创意奖银奖
农信社:云南省农信社与德宏州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小微企业借款人
青海省设立4957个惠农金融服务点
河南省濮阳县联社:着力打遣“指尖上”的农信
邮储银行:小微金融的冬日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