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城市群金融中心建设“四字诀”
2014-09-21徐进
徐 进
川南城市群金融中心建设“四字诀”
徐 进
在“改”字上求突破,改革发展本土金融机构
结合本地产业和金融实际,坚持以“改”字当头,积极推进本土金融机构改革建设,实现了重大突破。
全力推进宜宾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工作。2009年实施了第一轮增资扩股,成功引进中国三峡集团公司、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富润企业重组投资有限公司、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等战略投资者。目前第二轮增资扩股工作顺利推进,资本金扩大至12亿元,并积极吸纳民营资本、境外资本投资入股,在引进资本的同时,引进先进风险控制技术、先进公司治理理念,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增强发展活力。截至2013年底,资产规模已达196.68亿元,贷款规模达61.67亿元,基本建立现代化的法人治理结构。2013年实现利税1.36亿元,成为全市第二利税大户。
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坚持服务“三农”的根本方向,以建立现代银行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信用社改制,加大农信社改制力度。宜宾有望在2014年成为全省及西南地区第一个全辖区完成农信社改制工作的市(州)。2014年5月,川南第一家企业财务公司五粮液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正式开业运营,注册资金20亿元。公司将密切跟踪五粮液集团战略变化和转型发展需求,发展从“存贷结”到资金集中管理、投资理财、财务顾问等全方位金融服务,不仅极大地增加了五粮液集团资金流动性,提升资金运用效率,为实现千亿目标提供强大金融支撑,还进一步丰富了宜宾的金融组织体系,实现产业与金融的有效结合。
积极支持准金融机构发展。有序推进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积极发展村镇银行。截至2014年6月,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小微企业、“三农”在保余额分别为25.33亿元、3.35亿元,小额贷款公司对小微贷款企业、“三农”贷款余额分别为10.39亿元、8.02亿元。
在“引”字上下功夫,积极引进大型金融机构
近年来,宜宾始终把“引”作为有力抓手,不断加大银行类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引进力度,一大批大型金融机构纷纷入驻宜宾,为全市金融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与活力,也有力促进了全市金融机构改善服务,提高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一方面,宜宾全力加大对境内外优质银行类机构引进力度。2010年,我市迎来首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宜宾支行,这也是中信银行成都分行首次进入地市州设立的异地经营网点。兴业银行、交通银行、成都银行等大型银行类金融机构随后纷纷入驻宜宾,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银行金融机构正在积极衔接之中。新入驻金融机构迅速融入宜宾,并伴随宜宾经济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如兴业银行宜宾分行对公业务和对私业务在2013年成都分行异地分行综合排名中分列第一和第二。截至2014年6月,入驻我市的4家商业银行存贷比达70.31%,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6.47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宜宾积极加强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引进工作,吸引银行、证券、信托、基金和金融租赁等各类金融机构来宜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引进信用评级、资产评估、投资咨询、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相关金融中介机构来宜设立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中银保险、华西期货、国泰君安证券、平安信托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也相继入驻宜宾,为宜宾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在“创’字上出实招,大力推进服务体系创新
积极推动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宜宾十分注重在“创”上出实招,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
积极加强融资方式创新,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确权颁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以新兴抵押融资方式带动农村产权流转,盘活农村资源,释放农村经济发展潜力。目前部分县(区)金融机构已积极开展流转土地经营权和预期收益权抵押贷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贷款试点。集体林权改革继续深化,林权抵押贷款形成一定规模。截至2014年6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91亿元。
切实增强保险业服务功能,鼓励保险机构开展针对茶叶、肉牛等特色农产品的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区域和试点品种,加快建立巨灾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农村小额保险。
积极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引导银行机构结合宜宾产业实际,探索信贷管理模式创新,优化信贷管理流程,扩大信贷抵质押担保物范围,积极推广动产抵押、商标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新型信贷产品。引导企业运用债券、中票、短融、租赁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多种融资工具,广泛开展直接融资,2014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直接融资达80.26亿元。
积极加强服务体系创新,鼓励银行建立中小企业支行、科技支行、社区银行等面向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居民的专营机构。探索开展依托行业协会、农村专合组织和社会中介等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模式创新。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尝试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机构。
在“优”字上做文章,全面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方软实力的体现。近年来,宜宾持续在“优”字上做文章,积极推进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和优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很好的发展环境。
统筹协调推进。为加快推进川南城市群金融中心建设,宜宾市成立了川南城市群金融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中心建设的相关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点项目推进与实施。
完善政策保障。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金融机构来宜宾设立区域性分支机构的优惠政策。印发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工作目标考核和奖励办法》,对信贷投放明显、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奖励。
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市县(区)政府金融服务协作机制,全市金融政策环境、政务环境、信用环境、人才环境全面改善,先后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和“中国最具发展潜力金融生态示范城市”。
随着四川省委、省政府多点多级支撑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川南经济区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必将为川南金融业的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宜宾将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金融优势,加快推进川南城市群金融中心建设。力争到2017年,川南城市群金融中心建设初见成效,金融业主要指标在川南城市群居领先地位;到2020年,川南城市群金融中心地位基本确立,金融机构进一步聚集,金融市场、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金融业成为宜宾市服务业的重点支柱产业。
(作者为四川省宜宾市市长)
责编/刘瑞一 美编/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