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奶牛饲养技术推广机制与模式选择

2014-09-21陈艳红

北方经贸 2014年8期

陈艳红

摘要:黑龙江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和黄金奶牛带,奶牛饲养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奶牛的产奶量除了与环境、品种等有关外,主要在于采用科学的技术规范进行标准化饲养。

关键词:高产奶牛;饲养技术;推广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8-0084-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安全、低胆固醇、高营养的牛奶需求进一步提高,为黑龙江省奶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黑龙江省奶牛的年平均单产水平为6吨左右,黑龙江垦区奶牛的年平均单产水平要高于省内平均水平,原因主要在于垦区标准化牛场广泛应用科学的技术进行标准化饲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也强调了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产奶牛科学饲养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未来黑龙江省奶牛单产水平的大幅提升。只有加强高产奶牛科学饲养技术的推广和创新,建立技术推广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技术推广模式,才能不断推动我省奶牛的年平均单产水平上新的台阶。

一、 黑龙江省高产奶牛饲养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技推广主体职能作用不明确

目前,黑龙江省内的多数农技推广机构隶属各级政府部门的事业单位,导致各推广机构设置条块分割,教学、科研、推广和公司企业等主体间的职能作用不明确,整体技术服务能力较差。另外,农技推广机构设置过于分散,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分散和浪费了政府的资金投入使用效率。

(二)农技推广主体分工协作不明确

目前,农技推广主体己经出现了多元化格局,除传统的政府农业推广机构以外,科研机构、大学、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会等新生力量不断涌现。但非政府农技推广主体组织规模较小,扩散的技术范围狭窄,抗风险能力较弱。各农技推广主体之间分工协作不明确,缺乏统一协调和统筹安排,导致政府行为、事业行为和企业行为产生交叉,各主体的驱动机制难以完善,各自的优势难以发挥,整体技术推广效率低下。

(三)农技推广经费不足

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农技推广工作,经费通常会采取“高产攻关”和“技术培训”等专项经费形式下发,但这些经费并不能覆盖全部技术推广单位。农业技术推广属于公益事业,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政府划拨的经费。虽然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已经基本得到保障,但农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大多数单位都缺少正常办公费用和科技活动费用。

(四)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工作乏力

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工作还不能适应农户对农技的实际需求,主要表现形式是推广机制僵化,推广内容脱离实际,既不能满足农户技术需求又与政府目标相脱节。特别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使得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不得不组织经营创收,大部分时间从事与技术推广不相干的工作,而其应该担负的农技推广工作却被搁置一边,无人理会。

(五)农技推广人员缺乏且素质低

黑龙江省农技推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经济欠发达的县( 市) 以下单位尤为突出。省内不同地区工资水平和生活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基层工作人员工资水平较低,导致大学毕业生和优秀专业人员都不愿意到基层农技推广单位工作。业务过硬,能够独立承担农技推广服务的技术骨干太少。大部分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县级以上单位,乡镇及村级的农技推广人员寥寥无几。

二、高产奶牛饲养技术推广运行机制

(一)政府驱动机制

高产奶牛饲养技术具有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属性,这就决定了高产奶牛饲养技术在推广过程中政府必须承担起主要责任。政府利用其行政力量或政府的计划作用于饲养技术推广进程,主要采取财政直接投入及制定法律法规等手段来影响其饲养技术采用,主要表现在:直接投资修建基础设施;为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拨拨付研究经费;制定优越的投融资政策,给予税收和土地优惠政策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推广活动直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政府驱动机制为农技推广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从而可以保证在短期内推动农业技术在较大范围的扩散。但政府驱动机制具有计划体制的弊病,容易导致供求脱节,而且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另外,政府驱动高产奶牛饲养技术推广受到地域限制,推广的局限性也很明显。

(二)市场诱导机制

市场机制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市场是衡量农业技术价值的唯一标准,这就使得研发机构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技术研发,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大限度的应用于现实农业生产中。对于农技推广的中介组织,其收入的多少直接与推广新技术的规模和效果有关,经济利益驱使中介服务机构与直接用户联系密切,从而提高了推广效率;科学的奶牛饲养技术能有效的提高饲养者的收入,预期收益越大,饲养者采用饲养技术的热情和冲动越大。市场机制有效地调节了奶牛饲养技术的供需矛盾。市场诱导机制使得各参与主体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积极推广农业技术,使得技术供给与需求相一致,并使农业科技投入获得较高产出。但是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相对政府驱动机制,市场诱导机制进行技术推广的效率较低。而且由于存在农业技术扩散的外部性和公共性的要求,往往不能保证新技术的充分有效供给。

(三)联合驱动机制

高产奶牛饲养技术大致可分为公益性技术、经营性技术和中间性技术,不同类型的技术推广的驱动机制也会有所区别。公益性技术主要由政府驱动推广,经营性技术则主要由市场机制驱动,中间性技术要政府结合市场来推动。把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结合起来来推动高产奶牛饲养技术推广,有利于同时发挥政府的调控优势和市场的灵活高效优势。联合驱动机制是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发展的新模式。联合驱动机制,可以综合上述两者的长处而避免它们的不足,既充分调动微观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又能发挥政府在农业技术扩散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农业技术分类进行合理驱动推广。

推广高产奶牛饲养技术,必须以经济利益为基础,最好能够利用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力量。目前来看,我国农用技术的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再加上农业技术使用的公益性,政府政策驱动作用可能更加明显。当农户采用动力不足时,政府应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农民技术采用,对农业技术研发机构进行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高产奶牛饲养技术的扩散速度,提高技术使用效率。

三、高产奶牛饲养技术推广模式选择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形成是由现实的经济特征、体制特征、农业技术推广系统的现实资源、农民的现实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1]黑龙江省高产奶牛饲养技术推广的主要模式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一)政府主导型高产奶牛饲养技术推广模式

政府主导型高产奶牛饲养技术推广模式是指以提高产量和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 以全体农民为主要象,以高产奶牛饲养技术为主要内容,以政府领导的技术推广体系为推广组织,采取自上而下的传递服务为主要方式的饲养技术推广模式。[1]政府主导型技术推广模式是我省高产奶牛饲养技术推广的主导模式。政府主导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运行主要是依靠行政力量干预影响科研机构等研发新的技术,然后政府通过四级农技推广机构把技术层层传递下去,直到传到农户手中。农户在技术使用过程中会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反馈提供建议。反馈的技术信息又通过基层的农技推广人员传到农业科研机构。这首先是一种政府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推广模式,当农户参与信息反馈时又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广模式。如此循环下去,从而使农业技术不断得到提升。

(二)农户主导型高产奶牛饲养技术推广模式

农民主导型高产奶牛饲养技术推广模式是指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要载体,在政府、企业、农业高校与科研院所辅助下进行高产奶牛饲养技术推广的新型推广模式。[2]这种模式强调农户需求在推广过程中的基础作用,重视农业技术的供需契合与农户关于技术信息的回馈,准确把握异质类农户的技术需求特征。[3]农户是参与市场的主体,引进、开发高产奶牛饲养新技术要适应农户的要求,要吸收农民技术员为骨干。依托农业协会、农业发展基金会等积极建立奶牛专业合作社,引导合作社农户采用高产奶牛饲养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农户主动对饲养技术提出需求,并通过政府、企业等渠道把这种需求传递给高校及科研机构,使得科研部门有的放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果转化的速度。这种模式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技术推广人员的推广工作往往并不与其利益挂钩,使推广部门及推广人员在方法上只注重“推”,忽略对农户的推广教育,致使推广人员与农户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常使推广工作陷入被动状态。

(三)大学主导型高产奶牛饲养技术推广模式

大学主导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是在政府支持和引导下,以大学为主导、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联合各类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涉农企业, 开展新技术、新成果示范、推广的新型推广体制, 是对现行农业推广体制的必要补充和完善。[4]大学主导型高产奶牛饲养技术推广模式结合大学优势学科,方便建立产学研试验示范基地,使大学教学、科研、推广以及学生能够面向具备农技需求的农户,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很多时候,大学会根据地方农业产业发展需要,选派具有一技之长的教师担任技术顾问和地方科技领导干部,指导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此外,许多农业大学开办农业推广专业,逐步形成了博士生、硕士生、学士生的农业推广教学与科研体系。有些农业大学设立专门培训机构并开设农民培训班,以培训的形式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和新思维的推广步伐。农业大学也会定期举办县、乡农业管理干部和乡镇管理干部进修班,为农村培养大批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提高了农村干部的科技文化水平,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以上三种农技推广模式各有利弊,由于黑龙江省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一,各地应该根据各自具备的条件选择一种或几种主要推广模式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创造出新的农技推广模式。

四、结论

黑龙江省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奶牛养殖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实现奶牛高产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逐步意识到必须依赖科技创新,加强高产奶牛科学饲养技术的推广力度,建立技术推广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技术推广模式,才能不断推动我省奶牛单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曾福生,刘战平.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分析与优化[J].农业技术经济,2006(2):56-61.

[2] 高 翔,张俊杰. 建立大学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2):94-98.

[3] 焦 源,赵玉姝,高 强. 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4(1):62-66.

[4] 方智明,方平平. 构建农民主导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探讨-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视角[J].现代农业,2008(9):78-79.

[责任编辑:方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