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于盾构施工的泡沫材料优化设计*

2014-09-20

建筑施工 2014年4期
关键词:泡剂发泡剂半衰期

上海建工集团工程研究总院 上海 201114

1 泡沫材料性能评价方法

泡沫材料一般由发泡剂和稳泡剂组成,评价泡沫材料的性能,主要是对其发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进行表征与对比[1]。在一般工业领域,常用的泡沫性能评价方法主要是Ross-Miles法、搅拌法、气流法、电导率法[2]。

本研究选用Waring Blender搅动法[3],该法操作简单,泡沫材料用量少,实验周期短,实验结果可重复性高。美国工业界将其作为标准评价方法之一。图1为实验装置。

试验时,在搅拌杯中加入初始体积为V0(200 ml)的一定浓度的泡沫材料,通过搅拌器叶轮在泡沫液中高速旋转(>1 000 r/min),空气进入泡沫液而形成泡沫流体。搅拌60 s后停止搅拌,记录产生的泡沫体积V,泡沫体积与发泡溶液体积之比V/V0即记为泡沫材料的发泡倍率,表征其发泡能力。从停止搅拌时立即开始计时,记录从泡沫中析出V0/2(100 ml)液体的时间作为泡沫材料的半衰期,用于衡量泡沫材料的稳定性。

2 发泡剂的筛选

常用的发泡剂主要是阴离子型发泡剂,包括烷基苯磺酸盐、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乙氧基化烷基硫酸盐等[4],本研究选择了DXY、SL95、SKD和SK1四种材料进行发泡实验与评价,测定其发泡倍率与半衰期,并与市场上的发泡剂产品CDT进行对比研究,筛选出发泡能力好、稳定性高的发泡剂作为盾构施工中用泡沫材料的主剂。

DXY即使在较高浓度下其发泡能力也比较差,而且其泡沫稳定性也不够理想。SL95在较低浓度下就具有较强的发泡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其发泡能力很难再有更大提高;而且其产生的泡沫质量较差,存在不少粗大的泡沫,泡沫尺寸分布范围比较大,其半衰期也很短,析液很快。SKD的发泡能力较强,随着浓度的增加,其发泡能力略有提高,但幅度不大,其半衰期也基本随着浓度增大而增大。SK1具有较强的发泡能力和较好的稳定性,其发泡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强,且达到较强发泡能力时浓度比较低,稳定性也随着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可见,SKD和SK1比较适合用作泡沫材料的发泡剂。

我们通过对比市场产品CDT[5],进一步研究SKD和SK1的泡沫性能,分别绘出了三者发泡倍率和半衰期相对于掺量的变化曲线图,如图1~图3所示。

图1 SKD泡沫性能变化曲线

图2 SK1泡沫性能变化曲线

图3 CDT泡沫性能变化曲线

由图1~图3中发泡倍率随发泡剂掺量变化的曲线可见,随着发泡剂浓度的增大,发泡倍率也相应地增大,但到一定浓度,发泡倍率增大,速度减缓。事实上,所有发泡剂都存在一个临界胶束浓度,超过这个浓度时,发泡倍率将不再增大。这一方面是由于溶液表面张力不再变化,体系表面能趋于不变;另一方面,泡沫是一个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泡沫破裂伴随着整个泡沫的生成过程,在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后,起泡和破泡存在平衡,溶液起泡性不再增加。

另一方面,泡沫的稳定性总体上也随着发泡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发泡剂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时,随着浓度的增加,溶液的表面张力减小,表面活性增加,但形成的泡沫稳定性较差。当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时,随着浓度的增加,溶液的表面张力不再减小,甚至会稍微增大,但由于发泡剂分子在溶液表面的富集,会形成越来越致密的表面膜,所以形成的泡沫稳定性亦增加。而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形成的泡沫含液量减少,“脆性”增加,泡沫反而会变得不稳定。

不过,图3中的曲线变化似乎并不符合以上规律,这是由于图3中的发泡剂CDT已经事先经过了稀释,所以图中2%的浓度并不是CDT中表面活性剂的有效浓度,而是低于该产品的临界胶束浓度,因此发泡倍率和半衰期都随着发泡剂浓度增加而增加。

由以上实验可知,SKD和SK1是理想的发泡剂。

3 稳泡剂的选择与配方的确定

发泡剂是泡沫材料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单一由发泡剂产生的泡沫很难同时具有很好的发泡性能和稳定性,这是因为泡沫的发泡性能与稳定性二者会有相互影响,较高的发泡倍率是牺牲泡沫稳定性为代价的。所以,好的泡沫材料必须同时具备良好的发泡性能和稳定性,亦即稳泡剂。

稳泡剂按照作用方式可分为两类[6]:第一类也是表面活性剂,加入起泡液中,通过协同作用增强表面吸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表面吸附膜强度增大,以提高薄膜的质量,增加薄膜的弹性,减小泡沫的透气性,从而提高泡沫的稳定性;第二类稳泡剂是增黏(增稠)性稳泡剂,主要是通过提高液相黏度(稠度)来减缓泡沫的排液速率,提高泡沫的稳定性,因而可以明显延长泡沫的半衰期。本研究选择了6 种添加剂进行发泡实验,分别为MVA25、AEO-3、TS、Na-PRT、XG和80A-51。基准溶液采用掺量为0.2%的SK1溶液。

图4~图7分别为MVA25、TS、Na-PRT和80A-51对基准溶液泡沫性能的影响的曲线图。

图4 MVA25对基准溶液泡沫性能的影响

图5 TS对基准溶液泡沫性能的影响

图6 Na-PRT对基准溶液泡沫性能的影响

图7 80A-51对基准溶液泡沫性能的影响

从以上的图可知,加入MVA25后,复配体系的发泡倍率略有减小,而半衰期却没有太大变化,说明MVA25没有明显稳泡作用;而加入AEO-3后,复配体系的发泡倍率与半衰期都减小了,产生了负效应[7];加入低浓度的TS对复配体系的半衰期影响不大,只有在TS浓度达到0.1%时半衰期才有一定增加,而随着TS浓度的增加,体系的发泡倍率所受负面影响逐渐减小;Na-PRT对复配体系的半衰期有正面作用,但是随着Na-PRT浓度增大,体系发泡倍率则呈减小趋势;XG对体系的半衰期有明显的增加,但是发泡倍率也受到较大负面影响;80A-51的作用与Na-PRT相似,但效果更好,加入掺量为0.05%的80A-51的性能最好,但此时溶液相当黏稠;同时加入TS与80A-51比两者单独作用有更大的半衰期,而发泡倍率与基准溶液相近;同时加入Na-PRT与80A-51半衰期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对发泡倍率的影响更小。

综上所述,0.2%SK1+0.05%80A-51与0.2%SK1+0.03%TS+0.03%80A-51两种配方性能最好,前者适用于黏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后者适用于黏度要求一般的场合。

由于0.4%的SKD溶液与0.2%的SK1溶液性质相近,因此上述配方也可用于0.4%的SKD溶液。

4 抗冻性研究

根据优选的SK1与SKD发泡剂,研究了抗冻组分对2 个体系的抗冻性能的影响。研究方案见表1。

表1 抗冻性研究方案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抗冻组分对SK1的抗冻性能改善不是很明显,故SK1系列泡沫剂适用于夏季施工用。从SKD系列与SK1系列泡沫剂抗冻性能的对比可以看出,SKD具有优良的抗冻性,同时,抗冻组分能够发挥效用。

因此,当温度低于10 °C时建议使用SKD体系,当温度低于-5 °C时则必须加入防冻剂,以防溶液凝固。

5 结语

本研究采用Waring Blender法确定了以SK1和SKD为主体的2 个系列的泡沫剂。当温度低于10 °C时建议使用SKD体系,而当温度低于-5 °C时则必须加入防冻剂。

稳泡剂0.2%SK1+0.05%80A-51与0.2%SK1+0.03%TS+0.03%80A-51两种配方性能最好,前者适用于黏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后者适用于黏度要求一般的场合。

SKD比SK1具有更好的抗冻性,当温度低于10 °C时建议使用SKD体系,而当温度低于-5 °C时则必须加入防冻剂,以防溶液凝固。

从SKD泡沫剂在盾构施工中的应用可以看出,泡沫剂可以有效降低刀盘扭矩,减少刀盘磨损,从而减少施工设备的维护费用。与此同时,泡沫剂可以有效提高推进速度,从而节省工期,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猜你喜欢

泡剂发泡剂半衰期
中药袋泡剂的浸泡效果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基于语言学中文学术图书的半衰期分析研究*
基于引用半衰期的我国五官学期刊文献老化研究
基于JCR®的国外临床医学学科半衰期
封闭多官能异氰酸酯交联发泡剂的研制及PA6发泡成型初探
中药袋泡剂浸泡效果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伸筋草袋泡剂的制备方法研究
清咽Ⅰ号袋泡剂联合西药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100例
五效蒸发废水处理工艺在ADC发泡剂生产中的应用
ADC发泡剂尾渣回收碳酸钠的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