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境天然 华贵野逸
——孙建东的艺术境界
2014-09-20马鸿增
文/马鸿增
/ 艺术简历
1952年4月生于上海,1982年1月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留校任教,成为著名画家袁晓岑先生的入室弟子。现为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省美协副主席,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政协常委,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作品曾入选第七届、第八届全国美展。1999年获中国文联颁发的“ 99中国百杰画家”荣誉称号。出版专集论著有:《孙建东中国画集》《孙建东国画作品优选》《袁晓岑艺术传略》(合著)《中国画二十家·孙建东》《怎样画写意孔雀》等。2000年元月在台湾举办个展,2004年3月在法国雷恩举办个展。200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2008年被评为云南省先进工作者,2009年获云南省教育厅首批挂牌的云南省高校名师工作室。2011年在云南省博物馆举办大型个人画展,并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孙建东》。2012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孙建东是继袁晓岑之后,以写意孔雀驰名中国画坛的花鸟画大家,也是一位出色的人物画家。2013年秋,我们在安徽九华山偶然相遇,其为人之温文尔雅,为艺之意笔璀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以为,评价他的绘画艺术,应当从花鸟画与人物画两个方面切入,才能全面公允。
孙建东以孔雀为母题的创作,有三个特色:一是构境天然,气象宏阔,有华贵而野逸之品;二是笔墨灵动,墨彩交融,有灿烂而高雅之致;三是寄情寓兴,诗意盎然,有清新而平实之韵。
独立成科的花鸟画自魏晋南北朝时期萌发,唐宋时尤为发达。宋徽宗时的《宣和画谱》中已将花鸟画提高到与诗歌并列的地位,所谓“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特别强调“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苏东坡的著名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也是由花鸟画引申而来的。
孔雀入画,由来已久。因其身姿曼妙、羽色艳丽,有雍容华贵之态,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考,在古希腊神话以及早期基督教、印度教和佛教文化中,都视孔雀为圣鸟、神鸟。中国更视之为吉祥、幸福、富贵的象征,在盛产孔雀的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尤其如此。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百鸟之王凤凰,很可能就是从孔雀形象演变而来。纵观历代画孔雀的大家,如唐之边鸾,宋之赵佶,明之林良、吕纪,清之沈铨、任颐,近现代刘奎龄、王雪涛、张书旂等,各有特色,总体上经历了从工笔到意笔、从写实到写意的发展历程。而意笔孔雀之集大成且个性鲜明者,当推云南袁晓岑。袁晓岑从切身感受出发,突破了前人只见人工饲养的孔雀,因而境界较小的局限,开拓出描绘野生孔雀的新境界。
玉质艳态 纸本设色 68×68cm 2013年
孙建东自1969年17岁时从上海到西双版纳勐海县插队,虽然生活艰苦,却陶醉于那里的山光水色、风土人情,这也使他自幼养成的书画爱好和艺术天分得到充分发挥,以致画名日显。1977年恢复高考,他第一批进入云南艺术学院国画班学习,并担任班长。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又幸运地成为袁晓岑的入室弟子。从此,孙建东恪守恩师的教诲:发自我之性灵,探求自然之美,吸传统之精华,走自己之道路。他沿着恩师开拓的艺术道路继续攀登、升华,数十年如一日地躬耕,终于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孙建东以“全景孔雀”为切入点,奋力探索云南风格的大花鸟精神。其特色在于从师法造化中获取新的创作灵感,将孔雀雍容华贵、绰约多姿的美丽形态,融入极具原始生态特质的热带雨林大自然环境之中,古老的大榕树、四季盛开的山花野藤,与自由自在的孔雀和谐共处。这样的艺术处理,将孔雀的高贵意蕴与野逸情致合二为一,更能体现新时代下人们对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生态文明之认同,作品的时代性和现代感也由此得到提升。
孙建东笔下的孔雀,或起舞弄姿,或轻盈梳羽,或相对嬉戏,或结伴偕行,或引颈鸣叫,或温情育雏……其中浸漫着将孔雀拟人化的审美意趣。为了传情,他往往进行一定的取舍、提炼、夸张、变形、变色。为了表现笑意,他将孔雀原本下弯的嘴角稍稍上提,顿增喜悦之趣;为了眉目传神,他将孔雀原本不大突出的眼睛进行了夸张,并将其赭褐色改为棕黄色,使目光明亮有神。蓝孔雀、绿孔雀尾羽画得色彩斑斓,而头部、颈部相对简约明快;白孔雀则以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凸显其纯净无瑕。环境背景采用骨法用笔,勾皴点染并用。如此,画面整体看来七彩缤纷,又因为有书写性的笔墨为基干,因而不仅格调高贵典雅,又不失大众喜闻乐见的意趣。此外,由于画家具有深厚的诗文书法修养,画面题款考究,常写前人名句或自作诗,用得恰到好处,更增浓了作品的人文内涵,令人遐想无限。总之,自然气息、生活意趣、生命活力共同构建出孙建东孔雀画的独到境界。
孙建东不仅孔雀画得好,梅兰竹菊、藤蔓荷莲、鸡鸭马牛,无不笔墨生动、功力纯熟。特别是人物画成就不凡,只是被孔雀画名所掩。实际上他在童年时期就喜爱临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连环画中的人物。其父孙彦理原是上海巿基督教主教,教堂墙上挂的古典油画、父亲藏书中的精美插图,是他绘画认知之始。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负责学校黑板报的设计和插图,逐渐养成了画人物速写的习惯。2009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他编著的《中国画专业人物速写技法训练》。他写道:“笔者也是众多画速写起家的画家之一,正是当年在西双版纳当知青时勤于速写打下的基础,成就了我现在长于表现云南少数民族人物和花鸟的生动清新的画风。至今我对速写仍情有独钟。”这些话是实事求是的真诚自白。
梦幻雨林 纸本设色 180×98cm 2013年
野芳 纸本设色 68×68cm 2013年
山清水秀好声音 纸本设色 180×180cm 2013年
正是由于几十年的速写功夫,孙建东练就了扎实的人物造型能力,加上努力探索笔墨语言与素描造型相结合的路子,他的人物画创作水平大大提升。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人物肖像、少数民族风情和古装人物三个系列。《心随翔鹤忆恩师》以虚拟的翔鹤为背景,着力塑造了恩师袁晓岑的形象:双手交叉而坐、目光前视,严肃而不失温和,沉稳而不失智慧;《美的使者》则绘写恩师提笔画孔雀、伫立沉思的瞬间神态,朴实而深沉,画面长题饱含怀念之情。另几幅他外婆、父亲、母亲、夫人、弟子的肖像,皆神形兼备、个性鲜明。《素艳孤香》尤为笔精墨妙,气韵清朗。他笔下的少数民族人物,一个个神情、动态、性格毕现,透着浓浓的云南味道——或轻歌曼舞,或长发飘扬,或与孔雀为伍,或牧水牛而行,或依蕉阴小憩,或于荷塘静思。画中人物与雨林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尽显其驾驭形象与笔墨的写意功力。古装人物更是得心应手,从“五虎上将”到“八仙过海”,从屈子行吟到东坡邀月,从怀素书蕉到达摩面壁,从女娲补天到木兰从军,从济公活佛到怒目钟馗,动静相成、虚实相生,承续着中国传统文脉和笔墨精神。
孙建东的艺术风格,可说是海上画风与云南画风的融合。海派文化的明快清新、雅俗共赏,触发了他最初的审美天性。而后他又受云南文化影响,在与云南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精神交流中,逐步构建出自己的艺术境界和艺术个性。他以写实的造型、写意的情怀、清新的笔墨、明艳的色彩,纵情表现云南丰富、美丽、神奇的自然生命和民族风情。孙建东真、善、美相统一的价值取向、人文精神与笔墨精神并重的艺术品格,给当今中国画坛带来了启迪。
贵妃醉饮图 纸本设色 124×97cm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