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私立名校淘金中国

2014-09-19李颖浩

看世界 2014年18期
关键词:公学哈罗私立学校

李颖浩

今天英国的什么领域最为世人钦羡?教育!这个答案可能让英国人感到诧异和哭笑不得:“什么?你说那些学校?你说是那个我们用全部时间在抱怨的领域?”教育如今在英国国内陷入了无休止的政治纷争中,这里充满了阶层偏见。一些英国人可能很难想象以下这一景象,或者对此表示不屑,但这却是事实:从一年皆夏的卡塔尔到微笑佛国泰国,再到近年来突然“财大气粗”的中国,英国私立学校的“复制品”一幢接一幢地拔地而起,家长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这些覆盖着常青藤的砖砌建筑里。

“特权阶级的玩物”

“我认为私立学校在英国正经历一段艰难的时期,而我几乎看不到转机。”罗丁女校校长弗朗西斯·金在去年辞去她在这所英国最著名的女子中学的职位后,远赴瑞士成为布索里贵族中学的新任主管。“我受够了英国人对私立学校的批评。”

英国的私立学校又称“独立学校”,有时候也被称为“公学”。英国的“公学”(Public School)并非“公立学校”之意,最早叫“公学”是因为这些学校没有宗教限制,只要通过考试都可进入。这些私立学校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哈罗公学、伊顿公学、温彻斯特公学等“九大公学”跟牛津、剑桥这两所著名的大学一样,是英国教育的杰出代表。

相较于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往往有着更好的师资力量,而且更加强调学生对于古典文化的学习,也更加看重学生的自身修养。私立学校一直被认为是顶尖大学的敲门砖,2011年,英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私立学校中,每20人中有一人考入牛津或剑桥,而公立学校学生每100个人中才有一人升入牛津或剑桥。但私立学校每年1万至3万英镑的学费让英国普通家庭望而却步;在英国,大概只有一成学生入读私立中学。

“周围的环境让我觉得,在英格兰执掌一所私立学校是‘不道德的。”弗朗西斯·金说道。这几年来,围绕着“教育公平”的话题英国社会争论不休,很多人对私立学校成为“特权阶级的玩物”表示不满。

英国剧作家艾伦·贝内特于今年6月在剑桥大学演讲时批评私立学校是教育不公平的集中体现:“我批评私立学校,因为它们既不公平也不符合基督教精神。政府总是说打击教育不公平,但是没有一个政府成员敢于批评私立教育。”

在教育公平化的呼声下,多年来录取公立学校毕业生人数比例持续下降的剑桥大学于前年实施改革,其将分配给私立学校的招生名额削减200席,使63%的生源来自公立学校——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是的,情况似乎反转了。近些年来私立学校的毕业生反倒开始遭到“反向歧视”。在GCSE(普通中学教育证书)考试成绩相当,甚至私立学校学生比公立学校学生成绩更好的情况下,很多英国大学优先选择了公立学校的学生。这些大学给出的理由是:GCSE成绩缺乏真实性,私立学校学生的好成绩多来自于考前老师的强化训练。这让一些家长摸不着头脑,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在招生时被歧视,一些原本倾尽家财让孩子去上私立学校的人,现在又致力于让孩子从私立学校转到公立学校去。

不过,与社会对“教育公平化”诉求带来的影响相比,金融危机和英国签证政策的收紧对英国私立学校的打击来得更为直接。

2009年,创立于1836年的古老私校圣玛丽堂女校关门给英国社会带来了不小的震动。英国私立中学委员会(ISC)对1234所英国私立中学的调查显示,2013年私立学校的学费较上年上涨3.9%,达到14295英镑一年,比十年前整整翻了一番。尽管ISC主席巴纳比·列侬强调3.9%是过去二十年来的最低增幅,但对于在经济不景气中勒紧腰带的英国家庭来说,私立中学正离他们越来越远。

ISC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2年间,英国有37所私立中学倒闭,2013年私立中学的学生人数较去年下降了0.3%,其中,除了大伦敦地区上涨了1.3%外,其他地区普遍下降了2%以上,而苦苦撑起这1.3%增长的还是来自中国、俄罗斯等的外国学生,而不是英国本土学生。

对于英国私立中学来说,靠招揽海外学生填补本地生源的不足并不是什么新风尚,不过这一途径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约束——尽管英国教育部门一直主张放宽签证限制,但英国政府一直趋于收紧海外学生签证,尤其在2012年,英国政府要求在未来五年之内减少26万个学生签证的发放。对此,英国广播公司的一篇报道曾警告,在这五年,全英169所财政状况不佳的私立中学将面临倒闭的危险。

一年学费逾20万

今年8月,哈罗公学的又一座海外分校确定落户上海浦东,最快将于明年开始招生。赶在它之前开学的是哈罗公学的成都分校,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学。在此之前,哈罗公学在曼谷、北京和香港的分校已经开学上课。

哈罗公学在英国的母校每年的学费约为2.5万英镑,加上其他杂费,费用至少要3万英镑。哈罗公学北京分校继承了英国哈罗公学的入学“高门槛”。2013-2014 年,北京哈罗每年学费根据年级的不同分为21万到24万元人民币不等。

尽管学费高企,但负担得起的中国父母们还是因为笃信这些国际学校是孩子走向未来美好生活的通行证而对其青睐有加。由于政策的原因,不使用国内教学大纲的哈罗公学北京分校只能招收外籍学生,但是中国家长们找到了对策,他们通过对巴尔干国家、塞浦路斯等国大力投资而获得外国国籍,于是他们的子女就能进入这些学校。

现在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接收中国国籍学生的国际学校,如英国女子日间公学联合组织在上海的分校,主要招收中国学生,并使用中国的课程大纲。还有一类国际学校兼收中外国籍的学生,如短短3年内在华开设4家分校的牛津国际公学,其实它与牛津大学毫无关系,但从这所“沾牛津光”的学校在华受追捧之热烈,乃至地方政府纷纷热情伸出橄榄枝中可以看出“英国教育”这面招牌在中国是多么的“金灿灿”。

自从哈罗公学1998年在泰国曼谷成功建立海外分校以来,英国著名私立中学纷纷跟风。如德威学院在上海成立分校,谢伯恩私立学校在卡塔尔开设了分校,而莫尔伯勒中学则在马来西亚开设分校。

这些英国私立学校多将触角伸向亚洲国家,其中又以中东、东南亚和东亚居多。以卡塔尔和马来西亚为例,两国都热切希望通过吸引英国私立学校建立分校,向国民提供英式教育这一选择,以留住本国人才。卡塔尔和马来西亚都是人才流失严重的国家,如马来西亚在1995年,居然有接近20%的大学生在海外求学,因而后来马来西亚建立了国际化导向的依斯干达教育城,而莫尔伯勒中学的分校就坐落其中。

根据ISC对1257所英国私立中学的调查数据,截至2014年1月,英国私立中学在海外共设立39所分校,共有学生22514人,而一年前这两个数字分别为29所和18784人。“目前在英国私立学校学习的国外留学生只有25000人左右,不久之后,在这些私立学校的海外分校学习的学生人数就会超过在英国本土学习的留学生总数。”ISC主席列侬说道,“潜力无限的海外市场成为英国私立中学的安全网。”

对于建立海外分校的经济利益,哈罗公学和达利奇学院毫不避讳。两所学校的校长均表示,他们将会利用分校赚来的钱来提供英国国内的助学金。不过,他们对海外业务具体的利润却守口如瓶。ISC主席,同时也是前哈罗公学校长的列侬则表示,两所学校的年利润加起来“毫无疑问是6位数”。

哈罗公学和达利奇学院采取了特许经营方式,即本土合作伙伴向英国学校交纳一定费用,获得学校名称和专业知识,而英国学校要订约保证提供与母校类似的教学质量,这是英国私立学校海外扩张较普遍的模式。不过现在也有私立学校为了快速顺利地扩张,采取全权交由当地合作伙伴打理的方式,母校近乎只“贩卖招牌”。这遭到英国国内的一些质疑,有人认为母校的传统与优良品质不能传递给海外分校。

这也是英国学校在进行海外扩张时所面临的两难困境:它们希望为母校赚钱,但前提是不能损害自己的品牌。

“外国分校对你的品牌形象来说,是一个风险。”“九大公学”之一的圣保罗中学并未参与海外扩张,它的校长马丁·斯蒂芬对此表达了他的顾虑。“甚至,一次不成功的海外尝试可能会损害英国学校在海外的总体声誉。”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学哈罗私立学校
被改造的鹦鹉
英国公学:权贵的摇篮
英国教育:哈罗公学搬上网贵族学校在家上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英知名公学教师拟建第六级学院
哈罗单车完成10亿元人民币D2轮融资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李汉三家的狗
英国“公学”知多少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