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英汉关于死亡的委婉语解读中西文化差异

2014-09-19郑琳周丽杰

考试周刊 2014年63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委婉语对比分析

郑琳 周丽杰

摘 要: 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从文化价值观、宗教和伦理等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关于死亡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更好地解读两种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 委婉语 对比分析 中西文化差异

一、委婉语概说

关于委婉语的定义,常见的说法有:(1)“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含糊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不够尊重的表达方法。”(2)“委婉语就是用婉转或温和的方式来表达某些事实或思想,以减轻其粗俗的程度。”委婉语,是指“当人们不愿意说出禁忌的名物或动作,而又不得不指明这种名物或动作时,就用动听的词语来代替,用隐喻来暗示,用曲折的表达来提示”(张涤华,1988)。

在中国,避讳,又称讳饰,源于周朝,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英国作家George Blunt于16世纪80年代初首创euphemism一词,将其定义为a good or favorable interpretation(Enrich 1985)。

二、中英“死亡”委婉语异同分析

汉语和英语中对死亡的说法均有很多不同的表达,从中可以看出中西方不同的生死观。

(一)从“死亡”委婉语看中西文化的共性

从死亡的意义来讲,中西方都涉及为国献身,具有不同程度的爱国主义色彩,因此为国而亡的委婉语一般都含有褒义。如英语中有grounded for good,making the ultimate sacrifice,to do ones bit,to lay down ones life;汉语中有“为国捐躯”、“以身殉国”、“殉国”等。由此可见,爱国主义是中西方文化所共同倡导的。

英汉委婉语都有通过身体反应表达死亡的描述。例如汉语中用“停止了呼吸”表示生命的终结,英语中也有相应的to breathe ones last。汉语中有许多与“气”相关的委婉语,如“咽气”、“断气”、“气绝”等。此外,英汉语还从人体的不同部位描述死亡,如汉语中的“闭眼”、“瞑目”,“心脏(或脉搏)停止了跳动”等说法,英语中也有从咽喉或心脏部位对死亡进行描述的,如to have throat trouble或ones heart stops beating等。

英汉语言中的死亡委婉语均大量使用比喻,二者相同的是都将死亡比作休息或是睡眠:汉语中有“长眠”、“安息”、“沉睡”等,英语中有to sleep,to be gone to sleep,to be at rest,to have found rest,to be laid to rest等。另外,两种语言中都有将死亡比作回家,如汉语中有“大归”、“长归”、“大还”、“回老家”的说法;英语中有to be at home and free,to go to ones long home,to go home in a box等表达。

(二)从“死亡”委婉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性

从死亡委婉语看出中西伦理等级观念差异。我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严明,上下尊卑区分很清楚。《礼记·曲礼(下)》就明文规定:“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袜,庶人曰死。”在西方,对于不同阶级的死亡的不同婉称就比较少见。西方人大都崇尚个体主义,崇尚人生来平等的理念,即所谓的“All men are born equal”。欧洲中世纪曾流传着一条古老的格言:“Popes,Kings,beggars,and thieves alike must die.”(人固有一死,不管教皇、国王、乞丐和小偷都一样。)(束定芳,1995)在这样一种土壤中,自然不可能产生那种社会阶层等级分明的委婉语。

中英表达“死亡”的禁忌语反映了东西宗教信仰的不同。在中国,人们多信仰佛教、道教等,为多神论信仰。道教认为生与死是没有区别、互相转化的,这是一种达观淡泊的生死观。因此,受道教影响,就会有“物化”、“遁化”、“迁形”等表达。然而,道教强调长生不老,肉体成仙,因此,又有“羽化而登仙”、“升天”、“仙逝”、“驾鹤西游”等说法。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以后,产生了独特的生死观。佛教认为人是在“六道”中轮回的,苦难和烦恼没有止境,只有皈依佛门才能修成正果,脱离苦海。因此,佛教把死亡称为“坐化”、“归寂”、“圆寂”等。在西方,人们多信奉基督教,在宗教信仰方面呈一元化。

从死亡委婉语看出中西价值观念差异。东方文化更注重死亡的社会价值,所谓“杀身成仁”、“求生以害仁”,汉语有关死亡的委婉语,如壮烈牺牲、英勇就义、为国捐躯、以身殉国、马革裹尸等就都充满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

三、结语

死亡委婉语是委婉语中比较典型的一种,折射出不同文化间的异同。委婉语是在某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孕育而生的,反映该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等。因此,在学习外语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学好该语言的语法知识,更要学会深入地了解该语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从而真正掌握这门外语,在实际交流过程中避免语用失误,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Enrich,D.J.Fair of Speech—The use of Euphemism[M].New York,1985.

[2]束定芳,徐金元.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J].外国语,1995(5).

[3]钱春梅,付友相.汉语委婉语的语用阐释[J].贺州学院,2009.

[4]史菊桂.汉英死亡代用语跨文化比较研究[J].大庆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差异委婉语对比分析
礼貌策略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
中西文化差异对外语课堂教师角色的影响
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文化差异导入探讨
基于顺应理论的委婉语研究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由文学作品中的叛逆女性浅析中西文化差异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中外优秀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术的对比与分析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浅论委婉语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