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建高考作文再看议论文教学实践
2014-09-19陈伟海
2013年福建高考虽已落下帷幕,但对作文的关注并未停止,尤其是对议论文教学的思考。2011年开始福建高考作文取消文体自选,明确文体要求,只能在议论文或记叙文中选择。经过三年的实践,全省的议论文教学水平和层次有了明显的提升,2013年议论文优卷和规范卷数量较往年有明显增加;但是阅卷老师对议论文的要求也在提高,对“四平八稳”的议论文给分大都不高,或者将其归到“平庸的议论文”一类。
在这里,笔者结合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和本校2014级高三同学习作情况,对目前议论文写作的主要问题和教学建议谈些思考。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仰望着星空,
感到一阵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一、主要问题
纵观本次同学习作,以下四类作文为数不少。
(一)偏离型作文。2013年作文题固然与材料本身多义性有关,但个体审题能力缺失应是主要原因。完全抛开材料,写诚信、得与失、保护环境、拒绝平庸、自强不息、付出总有回报等,是很难让阅卷老师认可的。
(二)故事型作文。常见的格式:一个观点加三个故事,或三个分论点加三个故事。论据堆积,摆而不论,没有对论据加以选择、概述和分析。《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中国人》一文属于典型的一个观点加三个故事,题目即观点,三个故事分别涉及钱学森、邰丽华、张丽莉,作为主体三个段落,撇开故事的陈旧不说,文中几乎看不到对材料的分析。
(三)平面型作文。分析始终在一个平面上滑行,缺乏论证的层次。《扎根地层》一文中分析了巴尔扎克、贝多芬、毛泽东三人如何扎根地层,取得事业成功的原因,但细看,发现考生对原因的分析都停留在“执着专注”这一层面。虽然结构清晰,但论证缺乏深度。
(四)交叉型作文。分论点的切割不合逻辑、交叉重复,导致主体某些段落白写。《将信念化为力量》一文中用到三个分论点:将信念化为力量,赢得人生的胜利;将信念化为力量,铸就人生的辉煌;将信念化为力量,收获人生的硕果。给阅卷老师思维不清,逻辑不严的感觉。
二、教学建议
《2013年福建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议论文体要求的陈述:论述时重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论述其理由依据,做到观点鲜明、论据有力、论证充分,注重分析、说理,而不是用例证代替论证。这一表述涵盖了议论文三要素的有机结合,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指导。
(一)加强审题立意的有效指导,重在提取“重要角度”、“中心角度”。
所谓的“有效指导”不仅仅满足于指导学生提取出“符合角度”,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向“重要角度”、“中心角度”看齐,“重要角度”、“中心角度”很重要的一个标准:是否体现出思辨色彩,是否体现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顾城的这首诗主要包含两层意思:前半节主要表达仰望星空而引发的“惊恐”:地球失去引力,自己变成流星,无依无靠地飘行在天宇;后半节则是流露自己的选择:拒绝那种无所依凭的“自由”,变成树根,深扎地层。在整体把握理解的基础上,提取出这则材料的中心角度——“自由”与“限制”。既可以对“自由”与“限制”的辩证关系展开充分论述,亦可侧重于一个方面进行深刻论述。本次很多同学选择“脚踏实地”,这属于“符合角度”,但这与“深扎地层”这一关键词是有区别的,“让精神扎根于生活的田野”、“自由中成长,自律中成熟”等角度自然略胜“我们需要‘脚踏实地”这一角度。
(二)加大课外阅读力度,重在辨析事例事理,评述时事现象。
好的议论文不会止步于举一两个人物作一些简单分析,而是将视角延伸到哲学、文艺、历史等各种领域。“善于联系历史与现实,面向社会,贴近时代,能给人启发、省悟”是高考议论文优卷的共同点。本次部分同学对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加缪、卡夫卡、丘吉尔、艾略特、希腊神话、王小波、卡尔维诺、诺基亚品牌的沦陷、苹果销量下滑等素材的分析评述,与“故事型”作文明显不同,确实能够震撼到我们的心灵。老师不能只教给学生作文技巧,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应该明确告诉学生阅读哪些经典读物,让学生在经典读物的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笔者认为,可以向学生推荐以下经典读物——美学:李泽厚《美的历程》、朱光潜《谈美书简》;哲学:尼采《快乐的哲学》、康德的三大批判、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黑格尔《逻辑学》;历史: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艺术:《欧洲艺术史》;思想:卢梭《忏悔录》、梭罗《瓦尔登湖》等等。时事现象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新华文摘》、《新闻周刊》等杂志媒体,显现作文的现实意义。
(三)改变课堂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议论文的逻辑思维主要体现在论证的层次性,论证不是一二三四罗列特征,而是层层推进,不断质疑,能够不断自我质疑的议论文最具有挑战性,也最能体现论证逻辑性。具体而言,现在我们要的是“追问式”议论文,而非“平面型”议论文,不断追问“为什么”、“怎么样”,不断深化自己的观点,不断拓展思考认识的广度与深度。《建构真正的自由》一文中,首先肯定“自由是人人渴望并极力追求的”;接着批判“假自由主义”、“伪自由主义”等两种假借自由之名行专制与放纵之实的现象;紧接着分析以黑格尔为代表和以康德为代表的自由;最后提出如何建构真正的自由。议论文的批判意识与创新思维,其一就是对材料中的观点或否定或怀疑,不走寻常路,展现自己独特见解,其二对例子中的细节或否定或怀疑,从人云亦云中脱颖而出,提炼出与众不同的看法。本次同学习作中立意不乏对材料所持观点的质疑,何妨让思想自由地徜徉,拒绝扎根等角度就体现了考生独立的思考。
(四)掌握基本结构模式,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清晰的写作思路。
不管我们如何研究与实践议论文教学,都绕不开一个不变的真理:万丈高楼平地起,夯实我们的议论文教学基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指导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模式,比如层进式、对比式、“引→析→提→联→结”、“立论→入据→结承→迭据→归纳”等等模式,每一种结构模式都有它灵活变化之处,通过规范指导和强化练习是可以收到比较好的成效,进而达到由入格走向出格,层次清晰的同时不乏灵活自由的目的,而这同样也可以解决“交叉型”议论文存在的问题。
总之,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应该是“观点深刻、论据丰富、分析透彻、思维严谨”的有机结合体,也是我们在议论文有效教学实践中必须要遵循的。
参考文献:
[1]孙绍振.孙绍振论高考语文与作文之道[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
[2]潘新和.存在与变革:穿越时空的语文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3]俞发亮.高中议论文课时写作教程[M].文汇出版社,2013.
(陈伟海 福建莆田十中 3511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