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的实质体验

2014-09-19林永德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谈话老师课堂

林永德

教育已走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今天,有些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并非是实质和深刻的。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是教师在课堂上提高教育质量,那么教师怎样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呢?

一、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育关系中的主体,是传授知识的对象,他们在课堂上的心态、情绪、知识水平就是教师在导课前应该把握的因素。比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眼睛老是往窗外瞧,如果老师不加分析,一下子点名该学生上课不注意,让他站起来,甚至大声喝斥,以一儆十,那么该学生会埋怨你不近人情,而这节课他的情绪就会调动不起来,老是想到你批评他的情景。实际上,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再精彩的电视节目精力也不可能分分秒秒都集中在那段时间,何况是学知识呢?所以老师首先就应该有“度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允许学生分神,而后想想怎样调整教学方法,为什么学生会分神呢?你讲的问题是不是太难理解或教法单一,语言枯燥无味?作为学生,分神是有原因的,我们也不能在课堂内找原因,但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课堂技巧,如果讲课可变为提问或有意识地对他暗示,提问复述、中断冷却等把他们注意力拉回来。以上的例子看起来似乎迁就了学生,但教学过程中却达到统一课堂的教学规律,让走神的学生有精神集中起来的目的,体现传授者的“度”——长者风度,避免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45分钟的“量”——时间利用效率。在求量的同时,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听讲,切实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改唱“独角戏”。让学生改变“我要学”的观念,教师提出课题要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动机。课题提出方式不一,效果常不一样,应当说,先提出某个问题,建立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建立学生的疑点,然后再展开讲授,更适于吸引学生积极投入新课题的学习。笔者在《白杨礼赞》授课中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白杨树为什么极普通却不平凡?2、课文中为什么出现“北方的抗日军民”?3、白杨树的美表现在哪里,是怎样表现的?这几个问题就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把重点和难点提出来,引导学生看书,就有方向性(因为学生都有解答问题的欲望),吸引他们投入新课学习,在讲课过程中也能够见机行事,设计几个值得思考、难度适当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活动。在讲授的适当段落,结合谈话、读书、演习活动。最后在讲课结束时,要注意做出简明的结论,由学生复述所学的内容,或由学生小结等等。在授课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记笔记,同时自己恰当地运用板书让学生把握课堂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每课一得”。

二、教师应是授渔者,莫当送鱼者,鱼儿美不如授渔妙

今年十月中旬有一位从江苏来漳浦三中讲授史丰收速算法的曹先生,他讲速算法时就善于抓住学生心理,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先从几则数字乘法运算入手,快速说出他们的正确答案,接着讲述快速运算的方法。然后用幽默的语调朗诵一则顺口溜作结,学生拍手咋舌,叹为观止,反响激烈,他们特别要求将顺口溜写下来,这说明了学生多么喜欢“渔”。那么怎样做一个授渔者呢?首先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学生要求一杯水,我们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有了充分的准备。设计问题应该具体明确,便于学生在最经济的时间内直接联系和解决要讲的问题。据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每次写成一篇诗文总是不厌其烦地朗诵给邻居的一位老太太听,有时朗诵到口干舌燥,甚至结疮,直到这位老太太听懂理解,那才定稿。我们虽然没有诗人的耐心,但为了提高45分钟的教学质量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也是应该的,有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对于问题的设计还要注意难易适当、有启发思考的价值,不要选太简单甚至包含暗示答案的题目。问题的形式也要有变化。内容有一定的逻辑性、连贯性能推进到新的认识、新的结论。在选用问题时,要注意穿插运用求同性、求异性、求联性等不同类型的问题。求同性问题,是从变化发展中找相对稳定,从特殊性中找普通性,从重复性中发现规律性的一类问题;求异性问题是同中找异,从常规模式,最平常的现象,大家都承认的道理中找特殊,找不同于别人的答案,找大家没有说过的问题、见解、可能性方案,有时是尽可能多的答案或办法,并从中找优。求联性问题,是找单个的、分散的、表面孤立的现象和事物间关系和联系。确定这些关系和联系的相关程度和作用,特别是找出本质的联系。解答这些问题,达到培养的目的,一般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因此不可能处处使用。在关键知识、重点穿插应用,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全面性、创造性和抽象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其实,我们在设计问题的选用问题中,就贯穿着帮助学生“织网”和“撒网”方法。当然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羡鱼结网,以达到捕鱼的目的。就像母猫为小猫传授捉鼠的技术,要不厌其烦地设计圈套和为他们鼓励,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学生提问的时候也要注意学生的能力状况,要因材施“问”,有步骤、有计划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开讲座,交流学习心得,实现“能者为师”,让理解了问题、对问题思考比较完整的同学来解答问题。

为了达到全班同学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谈话式教学,提问要面向全体同学,而且给予适当的考虑时间,注意谈话时临场应用的技巧。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一下,然后让学生举手回答,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全班思考的积极性。我们老师听学生回答要耐心,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回答,为了把全班学生都组织到谈话中来,应当培养学生关心同学回答的习惯,老师在学生答问以后,可以叫别的学生补充或评价,课上学生提出问题应该鼓励,并尽可能启发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肯定,对于当时解答或不适于解答的问题,可以说明留作以后解答。在谈话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好的回答,用简洁的语言或点头微笑表示肯定,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谈话结束时要有明确的结论。

为了实现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入,养成自学习惯,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把握课文重点、难点,也可以把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变成学生提问老师回答,让学生“难为”老师;也可以他们扮成“记者”,让老师答“记者”问来搞活课堂气氛,学生掌握问题也较为轻松,这也需要老师给他们满意的答案。endprint

猜你喜欢

谈话老师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六·一放假么
(1)阅读理解两则
关于《辽沈决战》一书的谈话(一九八三年八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