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择题见招拆招有决窍

2014-09-19李炳红董素平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苏联贸易

李炳红+董素平

一个总的原则:依题解题

历史选择题是通过大量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考查同学们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甚至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试题內容在教材中找不到踪迹;有一些试题,历史仅仅是个引子,因此我们做题时一定要依据题意来解题。

例1 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这一现象是雅典( )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解析 抓住材料中的主旨信息“雅典民主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雅典实行的是直接民主的政治模式,一旦演说家生动的演讲鼓动了公民,那么公民的拥护就是将演说家的主张变为公民大会的决策,最终影响民主政治的走向,因此演说家能成为政治领袖是雅典政治体制的产物。

答案 A

点拨 依题解题就是指要忠实材料,严格遵守试题的每一道指令。你一定要牢记:你所学的教材知识就如同数学的公式、定理,它只是你解题的路径和方法,而不是唯一的结论,因为历史学既是门材料学又是门解释学还是门“人”学。其次,试题给你发出的每一道指令都是特定的(或反应了、或说明、或实质、或表现、或意图、或准确否、或特点……),不得有任何违背。

第一快招:紧扣时空和阶段特征

众所周知,历史是过往的行程,因此任何历史试题一定有它的时空,一般来说,我们只要沿时空位搜索和紧扣阶段特征就可以很迅速地解决一般基础知识性选择题。

例2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

A. 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 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 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 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解析 本题的设计点就是时间,只要紧扣“1952年”,再根据史实就可以迅速做出正确选择。1952年是斯大林执政的晚期,而马林科夫认为“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苏联的粮食问题,显然这一说法与苏联的实际情况相反,而农业改革则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心,此时并未开始,因此A、C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当然这一错误认识根本不可能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其目的在于维护斯大林模式。

答案 D

点拨 我们学习历史知识最重要的一点是搞清时空范围,最好是自己编大事年表。而在做历史试题时,特别是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搞清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第一稳招:思辩逻辑判断

历史学是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进行解释的,也就是说有它自己的思路(思维方式)、逻辑(解释的路径)和表述方式,因此我们解答选择题时按逻辑链推断,找熟悉词联想就能知道正确选项。

例3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解析 本题的设计点是文本阅读与“反映”这一由表及里的题型暗示。从材料语意“只有……才……”句式中不难体会出材料强调的重心是“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即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答案选B,A、D两项显然与题意不相吻合,当然结合史实可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并不认同各省分散的独立游击战争,C项自然也不会是其真正关注的重点。

答案 B

点拨 在学习历史时要厘清因果关系、明晰逻辑关系和明确理论观点,而在做题就要善于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以因果关系为例: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第一准招:厘清概念,抓关键词联想

历史概念是构成历史知识的细胞,是进行判断、推理、运用历史知识解答问题的基本知识要素。

例4 现代化是晚晴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戊戌变法——甲午战争

D.太平洋运动——中法战争——辛亥革命

解析 紧扣“现代化”这个关键词,只要理解了“现代化”的含义,从这个角度就可以直接排除C、D两项,再仔细对比A、B两项,不难发现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之间谁者更能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显然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方面远远超越了清末新政。

答案 B

点拨 概念类选择题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二是在“题干”中进行阐释,在选项中列出相关概念。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做此类题时,只要注意审视概念,紧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区分相关名词,抓住关键词联想,就能十分准确地得出正确判断。

总之,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往往要把以上的原则和技巧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并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最终提高解答选择题的速度和正确率。最后请同学们记住以下口诀:想要选择得分高,hold住基础是绝招。依题解题用技巧,时空定位是快招。逻辑思辩关键词,大胆排除最狠招。endprint

1.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谈到:“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一无言及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133年间…不待始皇之变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这段文字可以用来论证( )

A.春秋时宗法制度崩溃

B.秦制非一时一人之功

C.顾炎武政治思想守旧

D.清初已出现变革思想

2. 《横渠先生行状》中记载张载的生活:“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府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学者有问,多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闻者莫不动心有进。”其时,宋朝的理学家的生活普遍如此。这表明他们( )

A.重视立身处世的道德自励

B.重视教育、开门纳言

C.主张穷理格物、明道德之善

D.积极从政、以道德化人

3.罗马法是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但是却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因为( )

①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②它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③拿破仑时期的《民法典》、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等都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

④罗马的陪审制度对西方国家有重要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 “苏联政府于1932年底颁布一道命令,在国内恢复身份证(沙皇时期实行过)制度,没有身份证便不能迁徙。而农民没有身份证,只能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这样,不愿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在绝望中屠宰牲畜,毁坏工具和焚烧谷物。1933年与战时困难的1916年相比,牲畜存栏数骤降1/2至2/3。粮食总产跌入低谷,直到1935年才开始复苏。”这则材料表明( )

A.当时苏联的集体农庄破坏了生产力

B.苏联的集体农庄采取了自愿原则

C.苏联的集体农庄与当时的生产力相适应

D.苏联的集体农庄在列宁时实行

5. 下表《1953~1963年世界贸易发展概况》反映了当时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是( )

A. 世界贸易和投资大幅增长

B. 贸易增长大于生产发展

C. 世界贸易发展不平衡

D. 贸易发展推动了经济增长

1~5 BACABendprint

1.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谈到:“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一无言及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133年间…不待始皇之变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这段文字可以用来论证( )

A.春秋时宗法制度崩溃

B.秦制非一时一人之功

C.顾炎武政治思想守旧

D.清初已出现变革思想

2. 《横渠先生行状》中记载张载的生活:“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府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学者有问,多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闻者莫不动心有进。”其时,宋朝的理学家的生活普遍如此。这表明他们( )

A.重视立身处世的道德自励

B.重视教育、开门纳言

C.主张穷理格物、明道德之善

D.积极从政、以道德化人

3.罗马法是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但是却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因为( )

①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②它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③拿破仑时期的《民法典》、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等都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

④罗马的陪审制度对西方国家有重要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 “苏联政府于1932年底颁布一道命令,在国内恢复身份证(沙皇时期实行过)制度,没有身份证便不能迁徙。而农民没有身份证,只能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这样,不愿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在绝望中屠宰牲畜,毁坏工具和焚烧谷物。1933年与战时困难的1916年相比,牲畜存栏数骤降1/2至2/3。粮食总产跌入低谷,直到1935年才开始复苏。”这则材料表明( )

A.当时苏联的集体农庄破坏了生产力

B.苏联的集体农庄采取了自愿原则

C.苏联的集体农庄与当时的生产力相适应

D.苏联的集体农庄在列宁时实行

5. 下表《1953~1963年世界贸易发展概况》反映了当时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是( )

A. 世界贸易和投资大幅增长

B. 贸易增长大于生产发展

C. 世界贸易发展不平衡

D. 贸易发展推动了经济增长

1~5 BACABendprint

1.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谈到:“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一无言及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133年间…不待始皇之变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这段文字可以用来论证( )

A.春秋时宗法制度崩溃

B.秦制非一时一人之功

C.顾炎武政治思想守旧

D.清初已出现变革思想

2. 《横渠先生行状》中记载张载的生活:“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府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学者有问,多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闻者莫不动心有进。”其时,宋朝的理学家的生活普遍如此。这表明他们( )

A.重视立身处世的道德自励

B.重视教育、开门纳言

C.主张穷理格物、明道德之善

D.积极从政、以道德化人

3.罗马法是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但是却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因为( )

①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②它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③拿破仑时期的《民法典》、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等都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

④罗马的陪审制度对西方国家有重要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 “苏联政府于1932年底颁布一道命令,在国内恢复身份证(沙皇时期实行过)制度,没有身份证便不能迁徙。而农民没有身份证,只能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这样,不愿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在绝望中屠宰牲畜,毁坏工具和焚烧谷物。1933年与战时困难的1916年相比,牲畜存栏数骤降1/2至2/3。粮食总产跌入低谷,直到1935年才开始复苏。”这则材料表明( )

A.当时苏联的集体农庄破坏了生产力

B.苏联的集体农庄采取了自愿原则

C.苏联的集体农庄与当时的生产力相适应

D.苏联的集体农庄在列宁时实行

5. 下表《1953~1963年世界贸易发展概况》反映了当时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是( )

A. 世界贸易和投资大幅增长

B. 贸易增长大于生产发展

C. 世界贸易发展不平衡

D. 贸易发展推动了经济增长

1~5 BACABendprint

猜你喜欢

苏联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美贸易磋商再起波澜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