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问题课堂”——“问题式教学”微探
2014-09-19姜幻
语文课堂内容广博,形式多样,这让老师在很多时候都顾此失彼。如果在内容上深入挖掘了,就不能在章法上拓展鉴赏;即使兼顾了,衔接总是有点生硬别扭,学生不能自然接受。矛盾困惑之余,查阅资料,关注到了“问题教学”。“问题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古语中“学期于思,思源于疑”的提法,已经深刻地揭示了疑、思、学三者的关系。由此看来,提出问题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促进思考和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领悟之余,笔者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上做了一下尝试,颇有收效。
一、诗歌示例《归园田居》
陶渊明不停地在呼唤“归去来兮”,要回到园田,那园田到底有怎样的生活景象一直吸引着他?他对之前的官场生活又有怎样的态度呢?通过问题教学引导学生从诗歌本身出发,有层次地理解并透彻地赏析诗歌内容,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
问题1:陶渊明用他的笔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园田村居图”?
问题2:描绘这幅“园田村居图”诗人用了哪些手法?
问题3:诗人如此描绘,体现了他对园田怎样的情感?
问题4:对曾经的官场生活,诗人是怎样的态度?
问题5:诗人为什么会有“弃官场”“归园田”的选择?
【问题阐释】这些问题的设计,有以下设想:(1)学生可以很快地理清本诗的层次,抓住“园田村居图”来进行赏析。赏析的同时可以就诗歌写景的方法进行拓展。(2)引导学生进行的诗歌鉴赏要符合认知的层次,鉴赏的顺序——先景物后情感,先具体后抽象。(3)强调诗歌的鉴赏要立足文本,紧扣重要字词。比如“误”“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樊笼”“尘网”“复得”。
二、文言示例《烛之武退秦师》
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都只注重对字词、句式的梳理,而忽略了从文章结构出发来整体驾驭文章。笔者认为典范的文言文,不应该只停留在字词、句式的理解归纳上,更应该注重从文章的写法上去引导、鉴赏,从而有益于学生的纵深思维和文章写作。
问题1: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
问题2:烛之武如何退秦师?
问题3:烛之武退秦师之后,晋军如何?
【问题阐释】三个问题很快就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段落结构,也看清了内容的详略,明确了文章探究问题的重点。在这些问题的探讨过程中,课堂就自然生成了。课堂探讨中就有学生提出,为什么第三段中只有烛之武一人言,不见秦伯语?就此我们对文章的详略和《左传》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技巧展开了讨论,还设置了一个问题,请学生用文言还原出当时秦伯的对话。当学生把秦伯的对话还原出来的时候,大家都特别的激动开心,至此说明我们真的学会了,学懂了。
三、散文示例《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传统篇目,也是一篇经典美文。以前的解读,笔者是从散文的文眼句“这几天我心里颇不宁静”开始入手,谈其写作背景,论其景色描写。这次笔者以问题导入,层层推进。
问题1: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怎样一幅美妙的图画?
问题2:作者为什么要去曾“日日走过”的荷塘?
问题3:行走在荷塘,作者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他为什么会想起江南的事情?
【问题阐释】开篇第一个问题就涉及到了文章的重点,荷塘美景的精彩描写,就其画面、修辞展开赏析。有了美景的赏析,作者感情的梳理就顺理成章了,在此就可以引入文章写作的背景,巧妙的解释为什么“这几天我心里颇不宁静”“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人”。身处忧烦,忆往怀旧。最后展开文章中关于江南之事的难点讨论。
四、小说示例《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是一篇经典传统篇目。必修三仅此一个小说单元,篇篇可圈可点。可讲的内容很多,切入点也很多。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现代氛围越来越浓厚,很多学生包括我们成人都很少能静下心来翻阅一下我们的古典书籍。所以笔者准备把课堂作为阵地,就此打开一扇窗,让学生对《红楼梦》有个较为深入的了解,甚至能让一些学生就此对经典小说做一仔细而深入阅读。鉴于此,笔者以一些“问题”来设计这篇小说,进行奖赏。
问题1:林黛玉为什么进贾府?
问题2:林黛玉进贾府时,耳闻目睹了哪些人和事?
问题3:林黛玉在贾府之后的生活是怎样的情形?
【问题阐释】围绕问题1,我们就可以把林黛玉的前世和《红楼梦》的前五回给学生介绍清楚。问题2,就是节选部分主要内容。林黛玉看见了“红门深似海”的贾府,以及各色人等。人物形象塑造的技巧在此就可以进行深入鉴赏。问题3,可以做拓展阅读,把林黛玉等各色人物的最终命运做为资料补充。也可以尝试让学生对人物的最后命运去向做个展示,激发他们深入阅读的兴趣。
这样的教学案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问题设计要多角度,考虑要全面,但在一堂教学课的时间内,提出的问题也不宜过多。每一堂课的问题数量要适中。二是在众多的问题中,选择最能体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性问题,选择最能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的问题。如果选择的问题过多,不但不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点,反而会使学生在众多问题面前感到“迷茫”,失去探究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
课堂问题设计作为一种技能,是教师以提问的形式,通过师生的谈话,检查学习,运用知识,促进思维,进行思想教育的行为方式。只要运用得恰当和合理,相信老师在这样循序渐进地教学中会有很大的收获。笔者也尽可能地在不同的课题上尝试“问题式教学”。写此文章,仅以共勉。
(姜幻 新疆乌鲁木齐兵团二中高中部 830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