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院校现场救护技能的普及及教育工作

2014-09-19孟凡博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问卷技能

张 春,孟凡博,朱 峰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1993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所发表的文告中就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对在家中、路上或工作场所可能遇到的危险认识不足,未能形成公众舆论。但是,一个新的流行病学模式正在出现,意外事故和肉体伤害行为常常对受害者个人及其家庭造成灾难性后果。高校是一个在特定时空内成千上万人聚集的地方,也是一个各种风险的潜藏地。在学校,食堂、教室、寝室、活动中心都是非常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尤其是学生寝室。高校学生公寓,人多物杂,是安全事故易发地带。

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条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把急救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的能力。国内学者多次对非医学高校和综合性高校的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和运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概有1/3的学生接受过现场急救知识的培训。但近几年多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急救知识严重匮乏,亟需提高。

公寓管理服务中心在公寓内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现场救护培训,学生以自愿原则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随机抽取400名学生做调查问卷。通过数据比较得出通过这样的培训课程能取得一定的成果。现介绍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调查对象为学生,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学生公寓内按各二级学院抽样,共发放4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41份,问卷有效率达85.3%。其中建艺学院106份,经贸学院87份,机电学院63份,信息学院85份。共涉及20个专业。男女学生分别为:男生188名,女生153名。按学生生源地来分:城市户籍学生有121名,农业户籍学生有220名。

2.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问卷采用开放式,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现场救护技能的掌握情况、学习现场救护技能的意愿程度这三部分。问卷共有20道题目,其中单选题18题,多选题2题。在公寓内随机抽取学生进行调查。

(2)统计方法。所有问卷经核查后统一编号,运用SPSS2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交叉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分析

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学生中,有20.8%的被调查者参与过现场救护培训或课程,43.1%的被调查者听说过但没有参加,36.1%的被调查者根本没有听说过学校开设相关的培训或课程。参加过救护课程或培训的学生比例较少,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听说过但没有参加过培训或课程。有57.5%的学生会偶尔关注下有关灾害的新闻动态,也有8.5%的学生从不关注。关于在寝室中或家里是否会配置急救用品,有35.8%的学生在寝室中或家里不配置急救用品。

关于学生在面对突发事故时的第一反应方面,选择“很紧张,不知道做什么”的学生占17.3%,选择“会拨打救护车”的学生占34.3%,选择“会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不同措施”的学生占41.9%,选择“事不关己,马上离开现场”的学生也占6.5%。从得到的数据中看,学生愿意也有信心能予以施救的比例并不高。

2.被调查者的救护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

在此次问卷设计中,我们调查了学生对救护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调查中可看出,是否参加过救护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统计学差异的,尤其是关于心肺复苏技能的问题,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对于常见的意外伤害的应急救护的问题,只有溺水和鼻出血急救统计没有差异。从表1中我们也看到,参加过救护培训的学生中正确率并不高。(见表1)

3.被调查者学习救护知识的意愿程度

关于学生认为学习救护知识是否有必要的调查,有84.5%的学生认为是有必要的,有15.5%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总体而言,认为必要的学生还是占多数。同时有79.2%的学生愿意学习现场救护技能。在调查学生为何不愿意学习现场救护技能的原因,集中表现在有81.9%的学生认为“平时用不到”,有68.1%的学生认为是“这是医生的事,跟己无关”,有47.5%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很好的普及方式”,这三个是学生不考虑学习的主要原因。

三、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五分之一的学生曾参加过现场救护课程或培训,培训率不高,而且参加过培训的学生对现场救护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不高。分析原因:一是可能在于学生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现场救护课程学习,缺乏获取相关知识的有效途径以及急救意识不高;二是学习完后没有花时间去重温,受训学生对急救技能的练习力度不够,绝大部分受训学生未能真正获得必要的日常紧急救护知识与技能。

1987年中国红十字会等部门发出“关于开展群众卫生救护训练的通知”,全国各地加速了对现场救护知识的普及。到2000年全国已有1000万人接受过心肺复苏初级救生培训,但这还远远不够。发达国家每3-5人中间就有一人熟知急救知识与技能。

在公寓安全管理中,突发事件以其不常发生,但一旦发生可能带来极大危害而成为安全防范的重点之一,提高学生应急处置能力刻不容缓。调查发现,学生只对触电、火灾、溺水等常见的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技能掌握较好,而对心肺复苏等专业的急救措施并不了解。因此,提高大学生急救知识水平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年轻好学、活动面广、接受能力强,通过学习现场救护知识,不仅可在公寓突发事件中发挥“第一目击者”的作用,而且还是很好的知识传播载体,通过诸如指导家人或朋友等为今后普及现场救护知识献一份力。

表1现场救护知识的掌握情况

[1]郑霄阳,常志卫.普及急救自救知识,从容应对突发事件[J].科学与生活,2012(3):121-123.

[2]覃思,王声氵勇..穗港澳地区大学生急救知识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26(2):121-122.

[3]陈根芝,胡高楼,林佳.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急救知识知晓及需求现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5):402-403.

[4]姚建军,黄武,龚卫平等.湖北省大学生急救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181-182.

[5]王满,答邦俊,杨辉.河南省高师大学生急救能力现状调查[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6):74-76.

[6]桂莉,曾友燕,陶红.医学院校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5):331-332.

[7]费国忠,蔡晓峰,刘艺林.急救中心和高校联合开办自救互救选修课的经验总结 [J].中国急救医学,2001,21

(11):676-677.

[8]孙晓静,张钦祥.大学生群体中普及急救常识的意义[J].职业与健康,2006,22(12):934-935.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问卷技能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00后阅读偏好的三大特点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问卷网
画唇技能轻松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你为何不能幸福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