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校企协同创新TSCE模式与工作机制的探讨

2014-09-19李健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院校

李健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东 佛山 528216)

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模式都直接影响着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核心竞争力的因素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而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的决定性因素是管理型人才的竞争。如果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基础薄弱、管理体系不健全,再好的方法与技术也无济于事。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技能型管理人才短缺状况日趋突出,《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发展纲要》提出“到2015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3500万人。到2020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4200万人,培养造就100名左右能够引领中国企业跻身世界500强的战略企业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际化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强调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问题。李克强指出,“中国制造”的差距主要是职业人才的差距。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举措。因此,当前要大力加强职业教育,特别是创新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主动为社会经济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图景

近年来,国务院和教育部积极构建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长效机制。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我国订单教育、工学交替、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职业培训取得良好社会效应,形成了校企共赢局面。即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现有资源,把学校人才培养标准、学校发展蓝图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企业用人标准、企业发展战略实现有效对接。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育人逐步走向深化,“2012年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4.01万门,比上年增长26.5%;合作开发教材2.45万部,增长35.8%;企业兼职教师8.69万人,增长14.4%;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课时1659.3万学时,增长9.4%;校外实习基地13.4万个,增长6.8%;企业接受顶岗实习学生116.5万人次,增长12%,其中51.2万人留在了实习企业就业。”(资料来源于2013年7月16日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倡议组织召开的“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会”报告)

我国首批认定14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71个协同创新中心建立,产学研深度结合有了体制机制保障,并确定职业教育部际联席会和地方职业教育联席会制度。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话语权在增加,据光明日报报道,“成立56个由行业牵头的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各地共组建职教集团500多个,覆盖了1千多家行业协会、1万多家企业、近600家科研机构、30%多的中职校、80%多的高职校。”通过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成立的行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职业教育协作联盟等组织,增强校企合作的实效性,为推进校企人才培养标准对接和产学研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拓宽了平台。

李克强指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要依靠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力量,“职业教育改革要跟上社会步伐”“完全由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很可能偏离社会需求”。当前职业教育存在办学的功利性,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还不紧,国际竞争能力还不强,人才培养水平不高,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足,培养的毕业生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不能满足工作要求,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理论基础差,动手能力不强,毕业后岗位适应期长等问题。

二、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模式,积极创新广东省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高职教育水平

德国“双元制”、加拿大“CBE”、英国“工读交替”、美国“合作教育”模式均可以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借鉴的成功范例。据欧盟最新数据,当欧洲经济萧条时,西班牙和希腊等国家年龄在18岁到25岁之间的人群失业率高达50%,而德国相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失业率控制在6%左右。在同样大背景下,是什么原因使德国的失业率一直保持较低的比率呢?德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发展是使其在二战后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加拿大社区学院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加拿大有22%的大学毕业生到职业教育学院学习。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源于澳大利亚政府为了提升澳大利亚公司的竞争力,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以此来抑制高失业率。英国实行的学徒制则包括工商管理、牙医护士和实验室技术员等200多个不同工种,经过培训后均要符合全国职业标准。美国社区学院则是几乎涵盖了美国十二年义务教育后的所有教育类别和形式的教育机构。美国社区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大多实行董事会管理,企业是董事会主要成员,形成了紧密的运行机制。

广东省朝着教育强省的目标,明确现代产业体系和职业教育发展。特别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总体架构中,突出专业课程标准和等级证书制度的建设。广东省一系列职教改革正在逐步深入推进,如在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改革、推进专业课程标准研制工作、启动了全省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改革试点研究、改革技能型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在职业院校中探索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等。

珠三角处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经济发展重要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布局中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进一步的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孕育着重大机遇。据《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研究报告》中指出,2012年,广东省人均GDP突破8500美元,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区人均GDP超过了10000美元,广东进入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期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机遇期。为适应国际竞争环境、促进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只有做好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才能使职业院校培养出中高端技术技能型管理人才,这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从阳光高考网平台选取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热门的管理类五个专业比较的情况来分析,广东省高职院校开设管理类专业院校数量在全国高职院校中领先。全国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共250所院校,其中广东30所院校;全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共981所院校,其中广东71所院校;全国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共912所院校,其中广东47所院校;全国开设酒店管理专业共694所院校,其中广东28所院校;全国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共445所院校,其中广东60所院校。广东省高职高专管理类专业开设领先的局面与广东省提出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建立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组建一批以高职院校为龙头、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职教集团,推进职教集团和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分不开的。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存在单一性、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影响高职院校管理类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因此,加强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机制创新,从教育的系统结构、运行规则和反馈与控制,对人才培养模式做好设计与选择,评价协同能力很有必要。

三、管理类专业校企协同创新TSCE模式与工作机制理论依据和实践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应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理论依据,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协同”概念的最早提出是Herman Haken在1971年的《系统论》中,他认为协同用来反馈复杂系统中子系统间的协调合作关系。英国学者Etzkoeita在《三重螺旋模型:高校一产业一政府的协同创新》(The triplehelix: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innovation in action)一书中指出:三重螺旋模型(Triple Helix Model)理论认为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产业、政府三方应相互协调,共同推动知识的生产、转化、应用、产业化以及升级,促进系统在三者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不断提升。实现三方发挥各自独特优势的同时加强互补资源的整合和整体多重互动,是实现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重要条件。

“创新”这一概念早期提出的是熊彼得(J.A.Joseph Alois Schumpeter),他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明确提出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创新。创新是一个复杂的价值创造过程。要运用新方法、新技术、新理论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并通过实践,创造新的社会价值的过程。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也应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模式的基础上在人才培养、经费支持、基础设施完善、信息畅通、政策支撑、文化融合、国际环境等方面再造的过程,而不是发明。需要创新主体包括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的协同。

TSCE(师生协同、校企共赢)的模式,是对高职教师、学生、学校和企业形成整合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探索。首先,TSCE模式中对于执行教师要求要有专业发展眼光和综合素质,能把创新思维贯彻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始终,密切联系企业需求,制定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向。教师需要自我提升和重新自我定位。其次,TSCE模式中实验的学生,如何把公共课知识与专业素养知识进行充分的衔接、运用,使得其既符合学校正常教学要求,又适应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发挥自我潜能。第三,TSCE模式中学校能赋于改革创新在政策上的支持和便利,积极推动教学模式,提供模式成功的平台。学校需要打破常规管理思路。第四,来自企业内部的团队成员较于一般员工必须拥有对创新元素敏感,成就意识强,蔑视权威,流动性强,自主独立性强等素质。TSCE团队的合作正需要四者在这些方面的互补与共享。最后,TSCE成员之间的交流包含了面对面与基于网络创新平台的两种交流方式。

TSCE机制包含四个主体,分别是企业、学校、学生和教师。其中核心主体是学生。他们之间发生的关系形成协同教育系统结构。在该结构运作过程中,应遵循管理哲学的理念和运作规则。机制在运作中还需及时在协同管理中反馈信息,做出校准和风险规避,并对协同能力做出评价,避免出现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

图6校企协同创新TSCE模式与工作机制

广东工业大学成立了协同创新研究院并取得成功,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在实践TSCE机制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均证明协同创新机制在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具有可行性和推广性。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运作,需要搭建一流的政、企、校级间的协同平台。在整合资源、优化资源分配和利益分配中,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不断加强深度融合。在教育理念、发展思路、管理体制、评价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突破。坚持育人为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造就高素质管理类专业人才。

[1](美)弗雷德里克.泰罗.科学管理原理[M].马风才,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张德.现代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潘开灵,白烈湖.管理协同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4](英)保罗.格里斯利.管理学方法论批评——管理理论效用与真实性的哲学讨论[M].刘庆林,王群勇,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5]张初愚.西方管理学经典名著选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薛珊,李志森.中国管理教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7]林宙,肖文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趋势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

[8]李健,杨鸿.试谈中高职教育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改革思路[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8).

[9]李健,杨鸿.人的现代化与培养模式创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6).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院校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