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与戏曲

2014-09-19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14年8期
关键词:布莱希特中国戏曲梅兰芳

“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鼎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秦汉时期,娱乐性表演又称“百戏”,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后来,娱乐性的玩耍叫“游戏”。所以“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

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有了“故事”,戏剧便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故事内涵在戏剧中的存在和被强调,意味着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于是,便有了剧本。尽管戏剧是一种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但是,文学的参与使戏剧的思想内涵深化了。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它把中国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等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表演故事,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

前些年,流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一是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是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以及中国的梅兰芳体系(或称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简单地说,所谓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所谓布莱希特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的戏剧体系。20世纪30年代,斯坦尼和布莱希特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

实际上,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和逻辑上都不严密。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

中国戏曲有古老的传统,通常以公元12世纪左右的杂剧和南戏为戏曲成熟的标志,从那时起,戏曲的艺术传统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到现在已有八百余年历史。目前中国戏曲有三百多个剧种,剧目数以万计,戏曲工作者数十万人。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如此庞大的艺术队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之相比。

一起阅读与填空:

1.戏曲与百戏相比,增加了__________ 和__________,保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作者是否赞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为什么?

猜你喜欢

布莱希特中国戏曲梅兰芳
梅兰芳以情打假
中国戏曲与流行思想的融合
阐述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审美特征的异同性
梅兰芳以情打假
妓女的两面人生
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浅析
中国戏曲艺术之美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最精彩的发言
名旦梅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