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右矛”订补
2014-09-19杨博
【关键词】战国兵器;安右矛;安平;
【摘要】《集成》著录传世之“安右矛”三件,编号11488—11490,本人曾于2011年《东周有铭兵器考释三则》一文中讨论过其中的一件(编号11490)。本文对前文做了修正,认为此器的铭文当释读为“安平右”为妥,是器当为战国早期齐国兵器,齐之安平即是春秋纪国之“
传世战国兵器“安右矛”,《集成》著录有三件,编号11488—11490,其中11488、11489两件亦为《三代》(20.35.3—4)、《总集》(7628、7629)等多部金文著录书所收录。笔者过去曾经撰文单独讨论过11490这件,可惜此矛铭文拓本字迹漫漶,又受学力目力所限,故径据《集成》(修订增补版)所作释文“安术右”展开讨论。由其旧藏家柯昌泗之拓本跋“己未年直隶遂城故墟出土”,考证遂城为战国时之武遂城;又以“术”为上古船母物韵,“遂”为上古邪母物韵,且《礼记·学记》云:“家有塾,党有庠,术(遂)有序,国有学”,以为“术” “遂”二字音近通假,“安术”即是“安遂”,认为此矛或与《史记·赵世家》记载的“悼襄王二年,李牧将攻燕,拔武遂、方城”事有关[1] 。近期笔者重检此文,比照11488与11489之铭文拓本,认为此说有修正之必要,故作此订补。
比较诸家所收录铭文,以11489(即《总集》7629)较为清晰可辨,照录于此(图一)。
对于
按,
笔者认为,此字当释读为“平”为妥。何琳仪先生也认为“采”与“平”不但音近,而且形亦近[4]。“平”字在战国文字中或作
如此,传世之“安右矛”当释读为“安平右矛”为妥。
“安平”在战国时有齐、赵两地。赵之安平,《史记·赵世家》:“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集解》引徐广曰:“安平经县西有漳水,津名薄洛津。”《正义》云:“按,安平县属定州也。”[6]又“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7]《集成》11670录有赵器“六年安平守铍”。
此矛应属战国早期齐国器物。其一,“安”字
齐之安平,春秋早期之前是纪国之“
————————
[1]杨博:《东周有铭兵器考释三则》,《文物春秋》2011年2期。
[2][4]何琳仪:《古兵地名杂识》,《考古与文物》1996年6期。
[3] a.孙敬明:《
[5][8]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56页。
[6] 《史记》卷43《赵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第1809—1810页。
[7] 同[6],第1815页。
[9]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订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89页。
[10] 同[6],卷32《齐太公世家》,第1481页。
[11]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161页。
[12] 同[11],第165页。
[13] 范祥雍:《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725、727页。
[14] 《汉书》卷28《地理志》,中华书局,1962年,第1634页。
[15] 张龙海:《安平故城》,《管子学刊》1991年3期。
〔责任编辑:成彩虹〕
【关键词】战国兵器;安右矛;安平;
【摘要】《集成》著录传世之“安右矛”三件,编号11488—11490,本人曾于2011年《东周有铭兵器考释三则》一文中讨论过其中的一件(编号11490)。本文对前文做了修正,认为此器的铭文当释读为“安平右”为妥,是器当为战国早期齐国兵器,齐之安平即是春秋纪国之“
传世战国兵器“安右矛”,《集成》著录有三件,编号11488—11490,其中11488、11489两件亦为《三代》(20.35.3—4)、《总集》(7628、7629)等多部金文著录书所收录。笔者过去曾经撰文单独讨论过11490这件,可惜此矛铭文拓本字迹漫漶,又受学力目力所限,故径据《集成》(修订增补版)所作释文“安术右”展开讨论。由其旧藏家柯昌泗之拓本跋“己未年直隶遂城故墟出土”,考证遂城为战国时之武遂城;又以“术”为上古船母物韵,“遂”为上古邪母物韵,且《礼记·学记》云:“家有塾,党有庠,术(遂)有序,国有学”,以为“术” “遂”二字音近通假,“安术”即是“安遂”,认为此矛或与《史记·赵世家》记载的“悼襄王二年,李牧将攻燕,拔武遂、方城”事有关[1] 。近期笔者重检此文,比照11488与11489之铭文拓本,认为此说有修正之必要,故作此订补。
比较诸家所收录铭文,以11489(即《总集》7629)较为清晰可辨,照录于此(图一)。
对于
按,
笔者认为,此字当释读为“平”为妥。何琳仪先生也认为“采”与“平”不但音近,而且形亦近[4]。“平”字在战国文字中或作
如此,传世之“安右矛”当释读为“安平右矛”为妥。
“安平”在战国时有齐、赵两地。赵之安平,《史记·赵世家》:“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集解》引徐广曰:“安平经县西有漳水,津名薄洛津。”《正义》云:“按,安平县属定州也。”[6]又“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7]《集成》11670录有赵器“六年安平守铍”。
此矛应属战国早期齐国器物。其一,“安”字
齐之安平,春秋早期之前是纪国之“
————————
[1]杨博:《东周有铭兵器考释三则》,《文物春秋》2011年2期。
[2][4]何琳仪:《古兵地名杂识》,《考古与文物》1996年6期。
[3] a.孙敬明:《
[5][8]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56页。
[6] 《史记》卷43《赵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第1809—1810页。
[7] 同[6],第1815页。
[9]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订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89页。
[10] 同[6],卷32《齐太公世家》,第1481页。
[11]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161页。
[12] 同[11],第165页。
[13] 范祥雍:《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725、727页。
[14] 《汉书》卷28《地理志》,中华书局,1962年,第1634页。
[15] 张龙海:《安平故城》,《管子学刊》1991年3期。
〔责任编辑:成彩虹〕
【关键词】战国兵器;安右矛;安平;
【摘要】《集成》著录传世之“安右矛”三件,编号11488—11490,本人曾于2011年《东周有铭兵器考释三则》一文中讨论过其中的一件(编号11490)。本文对前文做了修正,认为此器的铭文当释读为“安平右”为妥,是器当为战国早期齐国兵器,齐之安平即是春秋纪国之“
传世战国兵器“安右矛”,《集成》著录有三件,编号11488—11490,其中11488、11489两件亦为《三代》(20.35.3—4)、《总集》(7628、7629)等多部金文著录书所收录。笔者过去曾经撰文单独讨论过11490这件,可惜此矛铭文拓本字迹漫漶,又受学力目力所限,故径据《集成》(修订增补版)所作释文“安术右”展开讨论。由其旧藏家柯昌泗之拓本跋“己未年直隶遂城故墟出土”,考证遂城为战国时之武遂城;又以“术”为上古船母物韵,“遂”为上古邪母物韵,且《礼记·学记》云:“家有塾,党有庠,术(遂)有序,国有学”,以为“术” “遂”二字音近通假,“安术”即是“安遂”,认为此矛或与《史记·赵世家》记载的“悼襄王二年,李牧将攻燕,拔武遂、方城”事有关[1] 。近期笔者重检此文,比照11488与11489之铭文拓本,认为此说有修正之必要,故作此订补。
比较诸家所收录铭文,以11489(即《总集》7629)较为清晰可辨,照录于此(图一)。
对于
按,
笔者认为,此字当释读为“平”为妥。何琳仪先生也认为“采”与“平”不但音近,而且形亦近[4]。“平”字在战国文字中或作
如此,传世之“安右矛”当释读为“安平右矛”为妥。
“安平”在战国时有齐、赵两地。赵之安平,《史记·赵世家》:“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集解》引徐广曰:“安平经县西有漳水,津名薄洛津。”《正义》云:“按,安平县属定州也。”[6]又“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7]《集成》11670录有赵器“六年安平守铍”。
此矛应属战国早期齐国器物。其一,“安”字
齐之安平,春秋早期之前是纪国之“
————————
[1]杨博:《东周有铭兵器考释三则》,《文物春秋》2011年2期。
[2][4]何琳仪:《古兵地名杂识》,《考古与文物》1996年6期。
[3] a.孙敬明:《
[5][8]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56页。
[6] 《史记》卷43《赵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第1809—1810页。
[7] 同[6],第1815页。
[9]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订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89页。
[10] 同[6],卷32《齐太公世家》,第1481页。
[11]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161页。
[12] 同[11],第165页。
[13] 范祥雍:《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725、727页。
[14] 《汉书》卷28《地理志》,中华书局,1962年,第1634页。
[15] 张龙海:《安平故城》,《管子学刊》1991年3期。
〔责任编辑: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