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大老虎”的难与易
2014-09-18李学梅
李学梅
国外也在抓“大老虎”。1日,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因贪腐调查被拘留。虽然“大老虎”是否滥用职权尚待证实,但已有媒体指出,惹上贪腐官司,对试图在下届总统选举中东山再起的萨科齐而言,不啻于一次沉重打击。
世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对腐败的深恶痛绝全球共此凉热,一旦揪出“大老虎”无不奔走相庆。然而,“权钱交易”虽普遍存在,但各国揪出“大老虎”却是有易有难。
说容易吧,德国前总统伍尔夫仅仅因为涉嫌通过关系获取优惠房贷而辞职下台;法国两名部长级官员用公款租用私人飞机和购买雪茄的消息一经曝光,立刻在舆论的高压下辞职走人。
说难吧,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在从政期间曾先后卷入三十多起刑事案件,但不少案件或是被更高一级法院推翻判决,或是因超过追溯时限而失效,最近因逃税被罚到米兰一所养老院做义工,真是避实就虚。此外,罗马尼亚总统伯塞斯库的胞弟卷入巨大腐败案,议会表决通过声明要求总统辞职,伯塞斯库却顶住不办,声称将履行总统职务到任期的最后一天。
抓“大老虎”易,表明了根除腐败毒瘤正在成为全球共识。各国也意识到,依靠官员的良心遏制腐败往往是靠不住的。要把权力真正锁进笼子里,最根本的是要从司法、政府等层面建立并完善反腐制度,以及权力制衡、权力监督机制。
抓“大老虎”难,根本原因恐怕还在于制度设计的“先天不足”、腐败手段的“与时俱进”以及传统观念的无形束缚。
比如在阿根廷,政府廉政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反腐体制中的种种缺陷,主要体现在反腐部门缺乏独立性,反腐立法配套法规尚不健全,以及行政权有时超越立法权导致行政权缺乏监督。
此外,“大老虎”们的腐败行为从“显性”走向“隐性”,也大大增加了反腐的难度。近年来,一些高官在退休或离职后前往企业等利益集团任职,利用自己的内部消息及在担任公职人员期间积累的各种人脉,在新职位上谋取利益。如果这些官员在位时就考虑为以后获利找寻出路,则极可能会对其决策产生影响。
当然,反腐也免不了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比如法国对个人隐私的高度保护意识,在反腐斗争中就是一把双刃剑。去年,法国一名高官被曝在海外拥有秘密账户,才倒逼有关部门将公布部长财产的做法提上日程。但直到今天,仍有媒体批评此举“侵犯了官员及其家人的隐私”。
以色列法官罗森在宣判前总理奥尔默特贪腐案时曾说:“公职人员受贿形同叛国。”腐败是权力的伴生物,位高权重者以权谋私,对政府公信力伤害尤甚,社会影响也更加恶劣。正因如此,越是“大老虎”,就越应受到法律的重罚严判,唯有这样,才能有效杜绝贪腐在政坛蔓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