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疯魔不成活?
2014-09-18刘白
刘白
娱乐明星纷纷栽在毒品上,成了贪官落马之外又一公众关心的“人事新闻”。8月18日,当台湾明星柯震东因为吸毒被抓的新闻曝出后,《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半是叹息、半是调侃地来了一条:“吸毒属实!柯震东蹲、柯震东蹲,柯震东蹲完谁来蹲?”
这场演艺圈的“蹲号接力”,始于今年年初。在二十三岁的柯震东之前,若干比他资格更老的圈内明星,已经在北京警方有条不紊的扫毒行动中“落马”——
3月17日,《中国好声音》歌手李代沫因吸毒被北京警方抓获。
6月13日,第六代著名导演张元被警方控制,其尿检呈阳性并承认吸毒。
6月24日,知名编剧、作家“宁财神”因吸毒被查获。
7月2日,香港演员张耀扬在北京某酒店吸毒被抓,从其行李中起获大麻,随后被拘。
7月29日,演员、张国立之子张默吸毒被北京警方查获。
8月4日,演员高虎因吸毒被捕。
“三月李代沫,四月文章,五月黄海波,六月宁财神,七月张默,八月高虎,坐等九月。结果还没等到九月,男神柯震东确定加入《监狱风云》主角行列”——当媒体这样罗列因涉嫌“黄赌毒”而出事儿的明星时,一直看着这些明星脸过活的普罗大众们却急于问一句: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4月,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有二百五十八万人,实际规模估计达一千万人。如果就性质而言,明星吸毒和那些我们常见的盲流、黑道、社会边缘人吸毒并无不同,但就行业划分,仅就这些年曝光的吸毒明星来推算,这个圈的比率恐怕也要远高于百分之一。演艺圈的吸毒率是不是有点太高了?
据说有女明星为了减肥吸毒,宁财神说吸毒是因为“写不出来”有焦虑,另有人解释称高强度的工作节奏需要靠吸毒缓解,从这个角度说演艺圈吸毒的原因,可以用张国荣那句话一言蔽之:“不疯魔不成活。”
“凡人多辛苦,处处要疗伤。明星代表世人向生活索取更多,要付出的伤痛自然也更多。女明星在潜规则的游戏中要一路闯关升级,男明星在幻觉中要常常步入梦幻天堂。鼎盛的时候没有足够的空间膨胀,过气的时候没有足够的时间安顿,这一伸一拉,多少肉体凡胎可以承受。”所以说,明星是个竞争很惨烈的职业,一要好相貌,二要好心脏。“没有好相貌,别去整容,参考肥肥、黄渤和葛优的路径。没有好心脏,别去吸毒,找个好的心理医生。”明星吸毒仍然过不了“公共形象”、“公共责任”的坎儿。这个说起来假大空,却关乎明星们的安身立命。说到底,大众愿意听谁的歌、看谁的剧、关心谁的生活,很大程度基于对明星公共形象的判断,为听歌、看剧花费的成本也有一部分是支付给这个抽象的形象。明星本人当然也心知肚明,8月19日,已经确定将被行政拘留十四天的柯震东在央视的镜头前哽咽难言,“我做了最坏的示范、最坏的影响”。“最坏的示范”内含百味。两年前,正是这位吸毒者在禁毒宣传片中露出招牌式微笑,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说了一句:“我不吸毒”;同样,与他一起吸毒被抓的另外一位明星房祖名,还有一位一直担当“禁毒大使”的父亲。事实上,不少涉毒明星,都曾以优质偶像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线中,李代沫是亚青会火炬手,满文军是北京奥运会火炬手,高虎还曾荣获“2013搜狐焦点年度公益人物”。
反毒与吸毒,为观察演艺圈生态提供了两个面向。这二者之间的巨大反差,也是演艺圈在公共形象(或者说公众要求的形象)与实际生态之间的裂隙,是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影响力之间的时差。人们当然见识过他们的影响力——几句话就能让粉丝们镇定下来,一声募捐的号召就可以带来成百上千万元的善款,但这些并不是这个领域带给公众的主流产品。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还是吵吵嚷嚷的绯闻,纷纭不断的流言,低劣恶俗的炒作,声色犬马、飞短流长、光怪陆离,以及这种带有极大反讽意味的、在反毒和吸毒之间的“变脸”。
《环球时报》的评论这样分析,“西方发达社会对娱乐明星的‘管理已比较成熟,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做错事面临的惩罚是什么,规矩渐成。相较而言,中国的明星们是这个国家现代娱乐业开拓的一代,他们面临的竞争不规则,压力蛮大,但也‘更自由,获得的‘特权更多。中国公众对娱乐明星的各种丑闻是比较宽容的,社会也没什么能对他们施行有效管理的机制,他们的成长更多靠‘自觉。”
自觉,肯定知易行难。高虎吸毒被抓后,北京市演出行业协会与北京四十二家经纪机构和表演团体签订了《北京市演艺界禁毒承诺书》,承诺不录用、不组织涉毒艺人参加演艺活动。柯震东因吸毒一事被曝光后,上海演艺界也马上发出了“反对涉毒吸毒、让正能量控股”的呼吁。但愿这些,能让“自觉”这事儿不那么像海市蜃楼。
【原载2014年8月20日《燕赵都市报·舆情扫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