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测算及分析

2014-09-18董星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7期
关键词:实证

摘要: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中原经济区”的战略背景下,河南省必须积极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的战略,打造中原人才高地,提高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和效益。本文通过运用2005—2010年的数据资料进行研究,测算出河南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并与其他国家、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河南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较低的结论。提出要树立主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的观念,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符合河南省产业特点的学科结构,建立运转顺畅的产学研结合体系,创新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分层次与区域经济互动,从而提高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的效率与效益。

关键词:河南省高等教育;经济协调发展;实证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17-03

在“中部崛起”、“中原经济区建设”国家战略展开的背景下,如何衡量并协调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河南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使河南省高等教育适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制定正确的区域发展和高教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一、河南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测算

1.基本模型。本文的测算方法是在借鉴崔玉平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贡献方法的基础上,计算教育对GDP增长率的贡献,进而测算高等教育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在基本模型中,假设土地无变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资金(K)、劳动者(L)和科学技术(T),可以构建如下模型:Yt=AtF(KtLt)。其中,Yt代表第t期的经济产出;At代表第t期的技术水平;F代表生产函数;Kt代表第t期的物质资本存量;Lt代表第t期的人力资本存量。高等教育对GDP增长率的贡献为:Rh=Eh×Re/100。在构造的模型中,Y代表GDP年增长率,e是根据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计算出的教育综合指数的年增长率。关于β值如何确定的问题,考虑到国际比较的需要,本文将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定为0.73。

2.河南省高等教育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测算。由于2011—2013年,河南省的从业人员各级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准确数据没有官方公布,因此,根据构造的模型,以2005—2010年为分析时间段,根据2005年河南省1%的人口抽样调查、2005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10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的数据,计算起始年份从业人员各级人均教育年限。对上述模型进行扩展,计算河南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①河南省劳动人口文化程度的分布情况。2005年和2010年河南省15~64岁劳动人口人均受各级教育的年限合计如下:2005年,受大学教育年限为0.16年,受高中教育年限为0.51年,受初中教育年限为1.60年,受小学教育年限为4.67年,合计6.94年。2010年,受大学教育年限为0.24年,受高中教育年限为0.60年,受初中教育年限为2.00年,受小学教育年限为4.96,合计7.80年。②河南省劳动人口教育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本文采用简化系数进行计算。概括起来,我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文化程度劳动力的劳动简化率分别确定为1,1.2,1.4和2。根据确定的劳动简化率和人均受教育年限,可以计算劳动力教育综合指数为:2005年劳动力教育综合指数:4.67×1+1.6×1.2+0.51×1.4+0.16×2=7.624,2010年劳动力教育综合指数:4.96×1+2.00×1.2+0.6×1.4+0.24×2=8.68。则2005—2010年河南省劳动力人口教育综合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为:Re=(8.68/7.624)1/5-1=2.63%。同时可算出,这5年间河南省人均接受高等教育年限的年均增长率为:Rh=(0.24/0.16)1/5-1=

8.45%。排除高等教育后,5年间河南省教育年均增長率为:[(8.68-0.24×2)/(7.624-0.16×2)]1/5-1=2.34%,即在河南省教育年均增长率2.63%中,高等教育贡献占2.63%-

2.34%=0.29%,所以,高等教育在教育年均增长率中占Eh=0.29/2.63×100%=11.03%。③同期河南省GDP年均增长率。根据河南省2005—2010年生产总值数据[1],5年间,河南省GDP年均增长率=[(23092.36/10587.42)1/5-1)]×100%=16.88%。④河南省高等教育对GDP年均增长率贡献的测算。教育贡献为:Ce=0.73×2.63%/16.88%=11.38%,即这5年间在河南省年均16.88%的增长率中,有16.88×11.38%=1.92%是由教育所带来的。高等教育对GDP年均增长率的贡献为:Rh=11.38%×11.03%=1.26%。⑤结论分析。上述测算结果表明,2005—2010年间河南省GDP年实际平均增长率为16.88%,其中约有1.92%是由教育带来的,所占份额为11.38%,即2005—2010年间,河南省教育对GDP年平均增长率的贡献为11.38%,其中河南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仅为1.26%。

二、河南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国内外比较分析

1.与发达国家相比,河南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率较低。美国学者根据Angus Maddison(1987)提供的数据做出估算,河南省20世纪90年代的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只相当于西方六国20世纪50~70年代初期的水平。而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与美国、日本20世纪40年代的水平持平。[2]

2.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河南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低。将计算所得的2005—2010年河南省教育及高等教育对GDP年平均增长率贡献的结果与崔玉平计算的结果相比较[3],显示河南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尚未达到国家平均水平。1990—2002年,全国教育贡献率为14.32%,高等教育贡献率为2.387%。1996—2003年,全国教育贡献率为20.377%,高等教育贡献率为3.35%。2005—2010年,河南教育贡献率为11.38%,高等教育贡献率为1.26%。

三、河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

1.树立主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的意识。河南省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地认识到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中高校的重大作用,切实根据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需求,结合我省区域产业特点,优化办学结构和专业特色,优先发展与全省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

2.保障国家经费投入,多渠道筹措经费。首先,要认真落实《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达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4%。其次,要拓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渠道,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用政策支持吸引社会投资办学力量、社会捐助,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第三,通过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科研服务,转化科技成果,为学校争取经费支持。[4]

3.构建符合河南省产业特点的学科结构。河南省高等教育要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增强专业结构调整的前瞻性,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优先发展与我省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应用型学科专业,确定全省高校学科发展的格局。[5]

4.建立运转顺畅的产学研结合体系。建立高校、政府、企业、社区之间的伙伴关系,通过产业园、科技项目合作、技术转化等方式,直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5.创新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分层次与区域经济互动。第一层次,稳步加强综合研究型大学建设,实施重点突破,提高河南省高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第二层次,扎实发展与区域經济特点相适应的综合性教学与科研并重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做到办在区域、依靠区域、服务区域,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第三层次,积极发展高职院校和开放式大学,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技术人力支持。

在中原经济区如火如荼的建设过程中,河南省高等教育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定位与使命,增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建立市场导向机制、创新管理体制,调整专业学科设置,加大与社会共建力度,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结构合理、类型多样、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服务型区域高等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105.

[2]毛盛勇.中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性[J].统计研究,2009,(5):82-85.

[3]高耀,刘志民.中国区域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最新测度——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法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10,(2):39-41.

[4]刘如赞,张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创新[J].教育研究,2001,(6):38-42.

[5]陈思静.关于福建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8):282-283.

基金项目:郑州轻工业学院第九批教改项目——新时期行业特色高校发展对策研究(2012-030);河南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2011bjy005)。

作者简介:董星(1981-),女,河南信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实证
大中华地区公司治理绩效之实证比较
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应用
转型期企业整合内部营销与组织有效性关系实证分析
高职院校食堂满意度调查及实证研究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
公司治理结构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关系实证分析
网络金融发展及其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O2O电子商务顾客满意度分析
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探讨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对外投资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