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即兴中找到本真

2014-09-18李玲

求知导刊 2014年8期

李玲

摘 要:本文通过对人的异化的概念和表现来分析一人一故事剧场中讲述人身上的异化;并通过“重新审视”“故事解构”“唤起对人本质的关注”以及“增强同理心”四个方面,对一人一故事剧场是如何消弭人的异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一人一故事剧场;人的异化;讲述人;异化的消弭

一、人的异化

人的异化现象从原始社会就一直存在,但真正被提到理论高度来进行认识还是近代的事。异化最早并不是一个哲学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学概念。霍布斯在他的名著《利维坦》中将“异化”解释为:“人亲手创造出来的利维坦怪兽(国家权力)独立于人,并反过来支配人。”[1]卢梭认为,如果将人的自然权力全部移交出去,会导致国家权力的异化,反过来支配人;他从人类亲手创造了文明及财富却使自己不幸的这个意义上,将资本主义现实说成了异化[2]。后来这一概念被德国古典哲学借用、阐发成为了一个哲学概念;同时,“异化”这一概念也开始出现在经济学领域。马克思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异化劳动”思想,他认为“人类整个说来是获得愈益强大的控制自然的权力,而单独的个人却变成受另外一些人支配或是受自身卑劣性支配的奴隶”[3]。换句话说,在马克思看来,异化是同阶级一同产生的社会现象,是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并反过来支配人的现象。王若水先生在他的《谈谈异化问题》中给异化做了一个直白而经典的定义:本来是自己创造的东西,或者自己做的事情,结果反过来支配自己,压制了自己[4]。

思想的存在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一种思想在发展中有其应有的位置,一旦有所逾越就可能成为束缚人民的工具,这时的思想就异化了。马克思在晚年说他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因为他发现现实中存在的马克思主义都背离了他的初衷。异化了思想就不再是一种思想的初衷了,而成为了一种迷信。

二、一人一故事剧场下异化的消弭

1.消除经验和信条的控制

一人一故事剧场首先是给观众尤其是讲述人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经验和信条的机会。讲述人看到自己的故事被表演出来,这些故事里包含着讲述人在社会中所形成的经验和信条,观看演出的过程也是重新审视这些经验和信条的机会。换句话说,剧场的演出提供了讲述人对自己的经验和信条的觉察机会。一旦觉察发生,改变就成为了可能,故事讲述人的经验和信条的异化可能因此而消弭。

2.故事的解构

讲述人看到自己的故事上演时,讲述者已经不是故事中的人而只是一个观众,故事不再是我们的世界,我们成了世界的旁观者;一人一故事就成功地完成了一次解构。当我们是故事中的人的时候,我们为角色所限,对这个世界更多的是无奈;但成为旁观者的时候,我们是故事的创造者,我们具有改变故事的能力;故事讲述人开始摆脱自身思想、故事对自己的控制。

3.唤起对人本质的关注

异化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人的本质的重视程度;在一个很看重人的价值、人的本质的文化中,人的异化就会弱;但如果是在一个不重视人的价值、人的本质的文化中,人的异化就会很强。

在一人一故事剧场中,我们不再只是故事中的一个人,而故事却只是我们的一个故事。我们的欲望、我们的感受透过表演展现出来,人的本质也得以彰显;那些曾经控制我们的创造物变得不再那么权威、那么重要。

4.增强同理心

人的异化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异化物的价值认同来完成的,一人一故事剧场可以通过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同理心来消弭不良的价值认同,进而消弭异化。一人一故事剧场可以营造一个场,在这个场里人们互相体验彼此的经验,这个过程让人们更加理解故事讲述人,也更加理解自己和他人。

这个过程和“唤起对人本质的关注”很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前一个过程是通过审视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信念进而承认人的价值,而这个过程是通过与他人共情来承认人的价值。

參考文献:

[1]杨 豹.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启示——《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J].兰州学刊,2006(05).

[2]余品华.《188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建立[J].江西社会学,1982 (02):88.

[3]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四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J]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1卷.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54:337.

[4]王若水.谈谈异化问题[J].新闻战线,1980(08):8—13.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