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堂语文课的“三加两减”
——谈《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学

2014-09-18赵建锁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6期
关键词:金蝉脱壳脱壳课文内容

赵建锁

(江苏省句容市实验小学,江苏 句容 212400)

一堂语文课的“三加两减”
——谈《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学

赵建锁

(江苏省句容市实验小学,江苏 句容 212400)

语文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对于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巩固与延伸。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第一课时的任务是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并鼓励学生正确而流利地朗读课文,进入到第二课时阶段,就要体味到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那么第二课时的讲解就要更为深入、完善。本论文以《金蝉脱壳》的课文讲解为例,提出采用“三加两减”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三加两减;第二课时;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的课文内容主要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语言描写形象而生动,阅读后会给人一种耐人寻味的感觉。特别是蝉脱壳时的情节描写,刻画细致,描写趣味横生,却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读后细细品味,有一种意味深长的感觉。按照常规的教学方式,对于《金蝉脱壳》的第二课时教学主要是巩固教学,做到温故而知新,却缺乏师生互动,更没有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意识。将“三加两减”的教学方法融入到《金蝉脱壳》的第二课时教学当中,让语文课堂变得妙趣横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三加

(一)增加合作交流,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虽然学生都在一个班级中学习,教师统一授课,但是由于每一名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力和感悟力有所不同,因此会出现学习程度效果上的差距。《金蝉脱壳》的第二课时教学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将学生按照对于该课文的理解程度和观点倾向进行划分,然后针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蝉脱壳的具体过程”展开讨论。此时,教师对于学生的讨论应起到引导作用,以确保学生讨论的话题围绕着课堂内容展开。首先让每一个讨论组选出一名学生代表,将可以表达蝉脱壳时特征的词句挑选出来,然后围绕着各自挑选出来的词句展开全组讨论,以评价所挑选词句是否为蝉脱壳的准确表达。语文教师掌握好讨论时间,宣布讨论结束之后,请各组的成员将对于蝉的印象说出来。或许有学生会认为蝉很可爱,或许有学生会认为蝉是一种会鸣叫的漂亮的昆虫,但是这些描述本身并不重要,而是学生能够根据课文的内容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想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是最为关键的。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并能促进学生懂得深入浅出地理解课文内容,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达到知识学习的精益求精。

(二)增加想象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并在想象力的作用下对于事物的理解加以延伸。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写了蝉在脱壳之后,在蝉壳上静静地趴着,然后慢慢地离开了。此时,可以请学生发挥联想,想一想蝉脱壳之后,为什么会这么做。学生的回答充分地表露了其对于蝉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说明了其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比如有学生回答:“蝉脱壳之后,简直是太累了,趴在壳上休息一会儿。”也有学生回答:“脱去的壳曾经是蝉身体的一部分,要舍其而去真是有些恋恋不舍。”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增加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感悟力。

(三)增加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引导学生触景生情

在《金蝉脱壳》的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使课堂教学情境更为直观而生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讲解蝉脱壳的过程的时候,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金蝉脱壳的全过程视频,以动态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当课件播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请学生用自己语言描述蝉脱壳的过程,并抒发自己的情感。最后,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思想进行总结,并提出课文主题:蝉脱壳是非常艰辛的过程,它能够忍受剧痛而实现生命中的一次超越,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二、两减

(一)减少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程式化,虽然在课堂教学上经历了改革,但是并没有摆脱烦琐的教学计划,使教学依然在低效率程度上徘徊。《金蝉脱壳》的第二课时教学的重点是补充教学,以实现教学效果的升华。所以,要将课堂教学生动化,并重点突出。一些繁冗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渗透的方式灌输给学生,而不会令学生感到乏味。《金蝉脱壳》的课文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脱壳前、脱壳过程和脱壳后。在讲解中,要培养学生对于事物细心观察的习惯,让学生明白事物的表象和本质是存在着差别的。将语文的阅读课转变为欣赏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感觉轻松愉快,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相比较于将课文的字、词、句作为教学重点,并以提问、回答的方式展开教学内容,效果要更好一些。在《金蝉脱壳》的最后一段是准备歌唱生涯的内容。将教学重点放在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而忽略最后一段的教学,会使得课文教学更为突出,学生的学习目标也会更为明确。

(二)减少肤浅的提问,引导学生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

语文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定位思考。课堂问题提出的水平和层次,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比如蝉在脱壳的过程中身体会抽搐,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蝉在脱壳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身体抽搐的现象?”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对于“抽搐”一词就会有所深入理解,经过适当的引导之后,学生对于“抽搐”一词的运用能力就会有所提高。相反,如果语文教师直接向学生提问“抽搐”的意思,学生就只能机械地寻找工具书中的解释,将概念生搬过来,既缺少灵活性,更无法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将蝉脱壳的过程在课件上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一脉络仔细地阅读课文,并且允许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此时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点。没有引起学生关注的课文重点内容,教师可以预设一些问题以加深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重视程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学为例,对于课堂教学中“三加两减”进行分析,目的是使语文课文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中,提高了学习热情,并从中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1]秦鹏.让课堂充满味道 让学习闪烁光芒——浅谈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教学策略[J].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3,(5).

[2]王生康.一堂语文课的“三加两减”——谈《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学[J].小学教育研究,2012,(4).

G623.2

A

1674-9324(2014)36-0158-02

猜你喜欢

金蝉脱壳脱壳课文内容
河蟹脱壳期间注意事项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智慧农业助上安村“脱壳”
看我“金蝉脱壳”
观金蝉脱壳
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
“空壳村”如何“脱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