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评价协商机制构建

2014-09-18辛娜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6期
关键词:协商利益机制

辛娜

(宜春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高等教育评价协商机制构建

辛娜

(宜春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在新时代下大学教育模式要求把复杂的理论知识融入现实的社会中,要建立适应当今社会的高等教育模式,需在教育评价范式中汇集不同利益者的相关价值诉求,教育价值由单一的强势主体走向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评价范式,以往固化的评价形式和预计价值的评价活动已难适应当前的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评价中价值冲突问题已成为高校教育的主要问题。本文试图结合现有高等教育评价范式及现实矛盾进行反思,在评价范式转换中建构新型适应高等教育评价价值协商机制。

高等教育;评价;协商机制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教育领域中日益凸显的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多元化已被广泛认同。经济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在社会群体中逐渐扩大,已不再是少数人接受高等教育,而成为了年轻人普遍的选择。各种利益的主体要求高等教育适应自己的诉求,不同利益者的价值观的多样化,必然要导致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价值冲突。虽然人们在不断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但到目前为止,仍有一些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而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在于转换强势主体价值的评价模式,推动在价值协调条件下新型高等教育评价范式。

一、我国高等教育现状

在近十年的教育改革中,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过程,我国的高等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本、专科学生扩大规模招生,在这些现状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1.普通高等院校为扩大升学而扩招。据统计,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超过3000万,毛入学率达30%。国际上通常认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在这种模式下,院校只有以降低高考分数和放低门槛为代价,这就致使普通高等院校入学生源平均素质降低,增加了不良社会现象,如“马加爵事件”、“大学生因心理问题的投毒案”等。当然这种现象不一定与扩招存在必然相关性,但从侧面反应高校扩大招生后,低素质的学生对学校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加之学校扩招后的管理与教育跟不上的原因,这种影响的发生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2.高等教育管理事项增多与学生的管理难度加大。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校加入了很多低素质人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远低于精英式的教育,这给高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了很大问题。以往高校是以自强自律为原则,学校只要督促就可,但目前的现状学校在学生工作上的困难加大,必须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从价值观的引导到学习的指导。社会复杂性决定了在校生中夹杂着许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高校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心理疏导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学生基础层次不齐造成高校也要像高中一样分层次对学生进行施教,高校不得不修改教学计划,使得原本紧张的师资又增添了工作压力,这实际上是使高等教育内容及方式下移到了高中水平。

3.高校教育本科评估后留存的问题。很多高校为了应付本科评估,在短时间内大量引进不符合学校专业发展的高学历者,耗费过多的财力去建设作用不大的实验教学基地。根据教育部对本科评估要求,高校在教学评估方案中为了符合要求,必然会对其进行标准化设计,其设计的结果肯定是脱离教育实际。由于各校在迎评中准备工作竞相攀比拔高,存在形式主义之弊。一是弄虚作假,在高校评佶中,很多材料都是根据评估要求进行修改,学生考试试卷、教师教案及毕业论文都是后期补上去的。二是铺张浪费,很多高校为了在评估中能得好成绩,没有根据学校实际需求对学校进行拆辙及建设,甚至耗资巨大的增添一些不适用的设备,同时为到来的评估专家组提供层次很高的接待服务。三是形式主义,由于评估专家组都是由各高校抽取的代表组成的,相互之间都会关照,所以评估出来的结果大多是优秀的。评估在很多教师眼中就是走形式,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二、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改革的推进,高等教育中的教育评价活动日益活跃起来,高等教育评价实践已全面影响着教育的发展与运行,影响着高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当前评价都是在固化的价值和单一的价值的基础上实行,这已不能适应目前多元化价值利益主体的要求,面临的争议也越来越多,现行的状况可分为以下几点。

1.高等教育评价目的及功能存在冲突。现行高等教育评价“以评促建”为中心,评价的目的是想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以“教育问责”和以“改进教育”功能为导向的评价。两者表现的特征和范围都是不一样的,怎样处理好两者之前的关系,将两者都能兼顾到,即在满足教育教学改进要求的同时,又能使“教育问责”要求落到实处,是高校在教育评价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然而,我国目前评价活动都是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制订政策,各高校参与活动,由政府组织评价与决策,比如近些年各高校的本科教学评估、千百万人才工程评选等,活动的实施与组织也是由政府管理部门进行得,评价的特色都是以政府为主,高校更多是以参与者角色成为被评价者,这就造成了教育评价目的与评价的实施效果存在一定的冲突。

2.高等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高等教育在现有的考核评价机制中仍以考试做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这种机制在现代大学中已经有很多不合理之处,而且多数考试都是以闭卷为主要形式,考核形式较单一,内容缺乏多样性。大多科目中除外语类基本没有进行口试考核,而且考试内容多以记忆为主,不像一些发达国家他们考试多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掌握程度及学生对知识的创新为主,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无法适应当前“90后”青年的思考模式。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大多以“严进宽出”为主要模式,这种模式造成大学学生一入校,就以“六十分万岁”为主流思想,很多学生都是以在高校混文凭为主,本应在小学、中学就要求进行的身体锻炼与学会自理,现在都在大学里慢慢学习及适应,这与人的自然发展过程形成了本末倒置,本应在大学里学会的社会职场要求的专业知识,学习得都不好,大学学习过于轻松。这样高校中就容易出现学习的“两极分化”,考试的目的效果就无法达到。而高校中考试都是采用期末一次性考核标准,学生考完后只知道分数,而不知道自己哪些做错了以及正确的答案是什么,这样的考核标准不利于学生掌握全面知识。

3.高等教育评价的标准与指标缺少多元利益主体的参与和协商。我国现行的本科高校从科研规模来分可以分为四个类型:“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研究教学型”、“研究型”。从本科评估与“师资队伍建设”这一项来看,其评优的标准是以在校中有副教授以上主讲教师,并且连续三年都是进行本科教育来衡量,这对于“教学型”和“教学研究型”的高校来说是可以适应的,但对于“研究教学型”和“研究型”高校来说其是无法适应高校给予的自身定位与办学特色的。所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必然无法适应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所有利益,评价的结果必然会不符合事实。所以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与指标是无法适应多元利益主体。

三、高等教育评价协商机制的构建

高等教育评价的价值协商机制应以实现利益相关者在评价中的利益为中心,协商机制要适应当今社会政治体制的发展与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应充分考虑到我国转型中的现实需要,使协商机制适应全球化、国际化、民主化的需求。

1.高等教育评价协商机制应以相关利益者的价值诉求为中心。高校评价者承担着教与学的角色,这要求评价者的角色应由评价程序的控制者转变为评价程序的合作者,要充分尊重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建立平台让评价参与者充分参与、互动和交流,营造互相反馈信息的评价协商氛围,使以前评价者从管理者转为合作参与者。通过成立以师生权益为中心的申诉机构,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各种渠道给予各利益主体表达利益的权利等多种方式来有效促进协商的发展。在这种方式中无论是评价者还是协商者都是评价过程中的一个促进者,即不是管理者也不是局外的专家。作为评价者应创建公平、民主的协商氛围,使任何一方都能充分发达自己的立场,不能形式主义,那样协商下来的结论都是很官方化的。

2.建立健全评价价值协商的规范体制。评价协商机制应明确不同相关利益主体参评的方式与方法,制定参评者的主要权利与义务,特别强调评价准则及标准应在参评协商基础上制定,明确评价实施的关键环节,同时以合同的方式执行并推进协商机制,在评价信息收集与处理方面应作出明确的规定,保证评价各项信息的科学性与专业性,在评价得出结论后,应合理配置评价结论运用,建立一套具备道德准则与实践标准的高等教育评价协商机制。多元利益主体可以通过这个评价协商平台参与进来,进行价值协商,相互沟通、理解、调和利益冲突,最终用公平合理的道德准则与实践标准来实现彼此的利益。

3.建立保障制度促进价值协商的有效运行。在高校内部方面,评价协商机制中应建立约束机制和权力制衡,机制中应明确机制授权给予的利益相关者,同时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应互相制衡,在评价的决策中不同利益相关者应参与治理。在政府方面,政府要从原来的外部评价的控制者走向协作者,把教育质量责任交给高校,政府只担当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协作者的角色。高校可通过规范行政权力、完善评价协调制度设计、提升学生共同协商参与权力等方面建立不同利益者权力制衡。在确保相关利益者的深入参评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参评者的利益及意愿,建立以“公平、民主”为原则的评价协商机制。

[1][美]彼得.D.赫肖克,等.变革中的教育[M].任友群,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荀振芳.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反思[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3]杜瑛.价值观多元化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评价改革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8,(5):20-21.

G640

A

1674-9324(2014)36-0147-03

本文系江西省重点教育规划课题《江西省高等教育评价范式重构研究——基于价值协商机制的视角》(课题编号:12ZD025)阶段性成果。

辛娜(1981-),女,江西宜春人,硕士,宜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创新管理学。

猜你喜欢

协商利益机制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利益链与新垄断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