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策略
2014-09-18张正堂
张正堂
(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西坝镇西坝小学,四川 乐山 614805)
初探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策略
张正堂
(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西坝镇西坝小学,四川 乐山 614805)
目前农村留守学生越来越受社会、学校的关注和关爱,由于“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缺少亲人的呵护和家庭的温暖,他们的成长存在诸多问题。如何使“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为使“留守学生”健康成长,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工作机制,弥补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和亲情缺失,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留守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得到关心照顾,使他们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
构建;留守学生;策略
一、案例简介
1.案例一:“是什么原因没完成作业?”面对老师的提问,四年级三班的陈磊同学低头不语,两手不住地拉扯着裤腿,年迈的奶奶也在一旁教育到:“你这孩子真是淘气,老师和同学这么帮你,你还不努力。上次市里的领导和学校还送你书包、学习用具,你还不完成作业,你爹妈又不在家(两年前外出务工),辅导学习、很多事都没法做,真是让人操心。”边说边用布满皱纹、粗糙的手抹脸上的泪。
2.案例二:“我想你们啊,虽然我能够料理自己,但有时还是会想到你们不在我身边,就不开心,你们应该在我身边,至少要一个……”“你认为我们不想你呀?其实我们很想念你,但是为了生活,我们又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为了每月能领到一点加班工资我们总是拼命干活,到深夜才从工厂回来……”这是五年级二班的学生段苏玄同学用学校的亲情热线给他们的父母打电话。他是个品学兼优、非常乖巧的孩子,从读书起她就是留守学生,由于父母外出时她年纪尚小,感觉不到父母对自己的重要性,对父母比较陌生,渐渐对父母产生了排斥心理。
二、案例分析
像陈磊、段苏玄这样的同学我们学校有80余名,这些孩子叫“留守学生”。由于“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缺少亲人的呵护和家庭的温暖,他们的成长存在诸多问题。
1.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大多数较差,教育力不从心。留守学生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
2.留守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比较差。往往因为缺乏足够的管教和约束,学习不用心,学习成绩相对较差,严重的还有厌学和辍学倾向。
3.留守学生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家庭学校沟通不够。孩子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造成达多数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娇生惯养使其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4.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留守学生“亲情”缺失问题严重。他们与其父母的联系很少,书信联系极少,电话联系频率很低。父母与孩子相隔千里之外,既不能经常见面,又缺少通讯联系。留守学生与父母沟通频率低从而导致留守学生缺乏亲情的抚慰。
6.父母远离,孩子都还小,他们的安全让人时时牵挂,对留守学生加强安全知识的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三、解决思路
课程专家提到“我们每一个老师,在激发孩子求知欲的时候要去考虑的是他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自尊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了。”由于“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缺少亲人的呵护和家庭的温暖,他们的成长存在诸多问题,如何使“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为使“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应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工作机制,弥补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和亲情缺失,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留守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得到关心照顾,使他们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
四、构建策略
1.学校以工会牵头,组成以党支部、团队、班级等组织为主的关爱留守学生,建立制度和职责,长期有效开展工作。
2.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农村留守学生入学、困难学生补助等实际问题,不断优化留守学生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如学校建立留守学生活动室等。
3.安装专门为留守学生服务的电话——“亲情”电话,专供留守学生与亲人联系使用。
4.农村“留守学生”写作水平不够,多数还没有写书信的习惯,很少用这种方式与亲人联系。提倡“亲情”书信,让留守学生通过“亲情”书信,加强与亲人的联系。
5.开展“教师、同学、家长”三帮活动,使留守学生既有老师关心,又有同伴关心,还有委托监护人的关心。(1)推行“代理家长制”。对比较特殊的留守学生,由学校挑选一些老师担任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对他们关心照顾。(2)实行“小先生制”。在每个班确定几位同学为留守学生的学习指导“小老师”和生活“小伙伴”,承担留守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帮扶工作。(3)定期召开委托监护人培训会,帮助监护人和委托监护人了解留守学生的动态,并知道该做些什么工作,怎样做。经常与之沟通联系,要求他们做好儿童在家学习生活的帮助工作。
6.开展“一对一”、“一加二”、“手拉手”等结对帮扶活动,各班组织品学兼优、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儿童与留守学生“结对子”。
7.巧安排,使留守学生“天天有活动”。如:交流日、读书日、文体活动日、与心理老师的交谈日、亲情电话日等。
8.利用本地特别的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多样喜闻乐见的科技活动。
9.开展安全教育,收集了各类安全教育资料,组织留守学生加强教育。
10.根据学校留守学生工作方案,坚持设计系列活动,如:常办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表演等。
五、彰显成效
学校针对“留守学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在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长效机制。
1.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一套制度和职责。
2.基本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工作机制。
3.“亲情”电话,让远离的亲人近了。使儿童孤独、自卑的心在与亲人交流中得以释放,一些儿童变得更加独立、更加成熟,人也变得开朗了,固执、逆反的心理在沟通中化解。也让外出的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心里踏实放心了。如:五年级四班留守学生宋佳丽说:“自从有了这部电话,我跟父母的联系多了,感觉相互之间的距离近了,心理也感觉更温暖了。”
4.“亲情”书信,架设了亲情的桥梁,又提高了写作能力。六年级四班儿童张坤,由于与同学发生矛盾,自己感到很无助,于是他通过书信的方式告诉了远在他乡的父母,父母知道事情后,马上与老师联系,在老师的帮助下,矛盾得到了顺利解决。
5.“三帮”活动,弥补了情感缺失。走出了孤独,融进了集体。“代理家长”在一定程度上,使留守学生暂时缺失的父爱和母爱得到回归,心灵得到满足。“小先生制”不仅解决了留守学生的困难问题,而且增强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团结友爱。如:六年级留守学生刘玉在这样的帮助下,由原来孤独、不合群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性格开朗,大家喜欢的儿童。
6.“结对子”活动,让留守学生不再孤独。学习小伙伴帮助他们慢慢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学习成绩上来了,他们的自信心也提高了,做其他事情的劲头也更足了。如:四年级二班儿童王佳琪是一个很聪明的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学习习惯很差,经常不完成作业,还常常说谎。老师根据这些情况让班上习惯好、成绩好,平常又与他合得来的同学与他结成对子。通过一年的努力,现在的王佳琪已经成为班上各方面都优秀的好儿童。
7.天天有活动,使空落落的心丰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儿童们孤独寂寞的人少了,小伙伴之间关系融洽得多了;放学后没依没靠东游西荡的人少了,参加集体活动的人多了;不看书不完成作业的人少了,按时交作业看书的人多了。
8.在科技实践中增长才干,增强信心。学校组织留守学生及其他儿童广泛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成立了美食组(调查了解,西坝生姜、西坝豆腐、西坝米酒、西坝甜枣等)、旅游组(调查了解桫椤峡谷、将军台等)、家乡变化组(调查了解多晶硅基地建设、高速公路等)。通过分组活动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提高儿童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扩大儿童视野,增长才干。
9.开展安全教育,健康成长有保障,掌握了必要的安全常识,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保护了他们的安全,使儿童能健康成长有保障。通过安全教育,近年来全校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10.常办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表演等活动,你帮我助,团结上进的风气更浓了。
G625
A
1674-9324(2014)36-0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