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微课程设计
2014-09-18韩雪茹
○韩雪茹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研究中,与“微课程”有关的名词有很多,如Minicourse、Microlecture、Microlesson等等,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中,微课程的界定还不够明晰,在e-Learning业界、基础教育领域、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定义和理解都各有不同。1960年,美国的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首先开创了微型课程,又称为短期课程或者课程单元。1997年,教育IT主体计划在新加坡教育部的推动下发起了,新加坡教育部共投资了20亿新加坡元(约合10亿元人民币)进行学校以及相关信息技术的整合。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NIE(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新加坡唯的教师培训社会机构)在1998年开始实施一项名为micro LESSONSTTM(微型课程)的研究项目。2004年7月,英国开设了教师电视频道(www.teacher.tv),每个节目时长15分钟,该频道开播后受到教师的普遍认可,微课视频节目的视频资源的积累达到35万分钟。2008年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首创了一种影响十分广泛“微课程”,我们把它叫做“一分钟的微视频”,也就是现在被人们广为熟知的“知识脉冲”。而戴维·彭罗斯也被称为“一分钟教授”。
国内对微课程的研究起步较晚,《教育探索》于1985年发表的《什么叫微型课程》是最早的关于微课程的研究。但是随后的20多年,对于微课程的研究就销声匿迹了。直到21世纪初期,我们才又看到关于微课程研究的文章。2005年,江苏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的孙海航在《教学与管理》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如何上好微型课程》的文章,根据文章内容,他更重视微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微课程概念的界定比较模糊。接着是2007年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刘素芹在他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小学教育中微型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中进行了比较明确的概念界定,并且提出了微课程设计的具体模式。但是范围是针对中小学的,学段分为较大,而且没有学科上的区别。另外,从实践方面来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的李玉平和广东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的胡铁生两位专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积累了较多的实践案例。李玉平的研究视角从“三小研究(关注小现象、开发小策略、积累小故事)”到“三微研究(微问题、微研究、微课程)”,不仅研究如何开发微课程,而且组建了微课程开发团队。胡铁生认为,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教师,借鉴意义和交流价值更大。他把这个定义为“微课”,并用“非常5+1”来形容微课框架。“1”是5-8分钟的微视频,以此视频为核心,整合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5”个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微课。
二、小学语文微课程的优势
小学语文微课程依托于“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将知识讲授、资源示范、操作练习、反馈指导、学习评价等教学活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集成,突破传统精品课程单一讲授,缺乏互动,难于反馈的局限,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使语文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小学语文微课程的优势有以下五点:
(1)学生可以自定步调,有利于实现自主学习,提升学习的能力。
(2)学生可以小组学习,有利于研究型合作学习的进行,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克服了微学习的碎片化局限,便于学生系统全面地进行学习,与学校的课堂教学相配合,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
(4)突出学科知识能力的重点,缩短单位学习时间,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效率、效益(即绩效)。
(5)针对目前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如朗读课文、口语交际、写作指导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因材施教。
三、小学语文微课程设计路线和步骤
语文课程知识能力结构分析是分解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和关键。小学语文课程的知识结构包括: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文章写作知识和文化知识四个方面,语文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通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各册课本中,知识能力体现为单元结构,每个单元有阅读领域的若干篇课文,之后有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各个单元与单元内的课文围绕一个主题顺序排列,体现为并列中递进的螺旋形上升的逻辑结构。单元中课文分为精读与带*号的略读,指明了阅读的重点与覆盖面。人教版与课本配套的写字、同步阅读教材,是课本各单元的对应扩展,适于在教学中同步使用。
小学语文课程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学习领域,各学段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分解到以上各学习领域得以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所规定的教学目标,都按学段分学习领域设计。
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因此,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设计时,需要将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分解到各学期(模块)中,才能依据所用教材进行课程教学设计。语文课程教学设计是在分析课程知识能力结构,分解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以一册语文课本为单位进行的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对各单元知识点的分析与对重点难点的确定,就成为微课程设计的学习目标依据。
根据小学语文微课程设计路线,得出小学语文微课程设计学习目标确定的步骤:
(1)课程教学设计。
以一册语文课本为单位进行的教学设计。
(2)单元教学设计。
在课程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分单元进行设计。
(3)分课知识点分析。
在单元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本单元分课知识点分析。
(4)微课程设计。
微课程设计的学习目标依据是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及对各知识点的分析与对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小学语文微课程设计路线,可以得出微课程设计的步骤,如图所示:
表1 微课程设计的步骤示意表
(1)微课程设计的学习目标: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及对各知识点的分析与对重点难点的确定。
(2)微课程主题:微课程的标题,可以与教材课题相同。
(3)学习者分析:分析学生的一般特征,如年龄、性别、民族、家庭等分布情况,以及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
(4)学习内容分析:分析微课程所呈现的学习内容与单元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之间的关系,以达到适合于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易错点和拓展点。
(5)选择学习策略:在微型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者,选择不同的学习策略,但是,不论选择什么方法和模式,都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开展。
(6)课程资源开发:微课程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广泛多样性。课程资源不单单指教科书,也绝不仅仅限于图片、音频等。它还可以是学生学习阅读文本链接视频、动画等。
(7)学习活动设计:微课程的教学过程,表现为若干个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初始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8)评价设计:评价设计是针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以及是否达到微课程的学习目标的评价方法的设计。
(9)学习资源在学习活动中实施和评价反馈分析:学习资源在学习活动中实施是微课程实施的过程。对于这个过程,要用设计好的评价模板来分析,以确定是否达到学习目标,也就是判断是否要修改微课程的设计,要从哪方面修改等。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微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串联的形式:在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特别是要注意根据学习者的情况来确定下一步环节的具体操作过程。同时,要根据评价反馈得到的信息来调节前面所有的步骤,以此不断修正微课程的设计。
[1]王备,钱科英.一种生态化的课程型式——微型课程的现时意义考察[J].学校管理,2001(6):18.
[2]沙培宁.微型课程[J].中小学管理,2002(3):55.
[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4]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5]夏仲文.利用微课程 促进学科教学的应用研究与反思[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3 -14.
[6]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5-19.
[7]吴靖,夏斌.微课程建设的装备需求与实现方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2):45-46.
[8]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9]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31-35.
[10]秦越霞.草根专家“微课程”——访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主任李玉平[J].广西教育,2013(8):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