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几时能看到?
2014-09-18
今年北京车展,观致的展台在W3馆,毗邻DS展台。媒体日当天,DS展台围满了人,有几个小偷还企图浑水摸鱼结果被抓,好不热闹。而观致的展台却是另一番景象,围观者没那么多,展台没有明星,没有震耳的音响,播放的车主视频简单质朴,那种真实感却吸引人停下脚步。看着对面DS的文艺女郎范儿,再瞧瞧眼前观致的理科生模样,第一次对观致的工程师文化有了直观的感知。
读《不能死在黎明前》,对观致有了更深的了解。观致可以说是在奇瑞的土壤里孕育出来的,跟奇瑞这些年的战略改革一脉相承。做出来观致,第一次知道了汽车的正向开发是怎么回事。经由观致,奇瑞也走向正向开发。奇瑞的身上承载着中国自主品牌成长的艰辛。“临摹跟真迹不同,只有把真功夫练好了,才能写出真迹来”,这是尹同跃从国企到合资再到做自主一路走来的深刻体悟。
虽然现在有媒体质疑观致的销量,观致资金短缺、营销能力不足等负面消息也一度传出,但观致一方对此保持淡定,对未来很有自信,实属难得。只有了解自身价值,才会如此。观致现在需要时间来证明自己,需要成熟的消费者来理解它的价值。
奇瑞也需要时间,更多的中国自主品牌也需要时间。自主品牌汽车的黎明,最终需要消费者用实际行动来买单。中国自主品牌在进步,但消费者的成熟度真的在同步增长吗?
大众汽车DSG变速器出问题,本应及时召回却对中国消费者区别对待,但领导还是觉得开个大众车比较有面子;政府本应为自主品牌汽车提气,但至今也不见几个政府官员公开号召坐自主品牌汽车;包括贵刊卷首语中提到的中国加入WTO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竟然也有“不要提自主品牌汽车”的言论。
如果一个国家的消费者不成熟,这样的市场算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吗?如果政府对自主品牌汽车并没有真的重视,它们的黎明我们还能看到吗?
成都 费宏敏
ABR点评
如果一个国家的消费者不成熟,这样的市场算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吗?如果政府对自主品牌汽车并没有真的重视,它们的黎明我们还能看到吗?我重复您说的这句话,确实非常正确。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行动的每一步如果能够促进这个市场成熟,不也是很愉快的事情吗?只要坚定地往这个方向走,希望总是有的,黎明也是会看到的。你看那个西西弗斯,即使知道自己永远也不可能把那块巨石推上山顶,但他不还是不知疲倦地努力吗?我们的情况要比他好得多。
不会忘记这次教训吧
非常棒的文章,通过对几位大人物职场争斗的描写,把过去十来年中戴姆勒集团的变迁及其因果讲述了出来。在针对历史回顾性描述时,简单地按照时间逻辑将大事件罗列出来不免让人感到乏味,《蔡澈博士的合同与奔驰的未来》提供了另一种路径。
我赞同文章的大部分观点,包括施伦普过于急躁扩张导致戴姆勒-克莱斯勒陷入财务危机、蔡澈必须小心翼翼地在集团内部各种利益间寻求平衡,以及未来沃尔夫冈接班的可能性。但是,作者对奔驰现状的一些分析,我有两点不同看法。
第一,当上一代产品出现失误后,奔驰的管理层是付出了惨重代价的,一批高级管理人员被因此“血洗”,这与最高负责人蔡澈的决策不无关系。所以,蔡澈的管理风格可不只是“回避问题”(也许作者不是此意,不过读罢通篇文章,确实给人以这种印象)。
第二,奔驰最新一代产品的成功并非仅是“跟随”而已。以新C级为例,几乎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商都在往运动风格贴近时,这款车“明目张胆”地“反其道而行之”,将传统意义上的豪华感体现得淋漓尽致。谁说这种“复古”不会是高端车的又一个细分市场呢?
顺便说一句,一位从业多年的汽车经销商认为,奔驰上一代产品同级别车配置比竞争对手低,但价格更高,这是导致它失败的直接原因。他将其归结为高层过于自负,忘记了什么叫做humble(谦逊)。
现在,奔驰已经做出改变,未来,无论继任者是谁,都不会忘记这次教训吧。
北京 亦儒
ABR点评
我觉得您所说的那位经销商的话不过是一家之言,就像我们也是一家之言一样。产品是硬道理,仅仅拼配置的价格,绝对不是一种正确的商业思维。奔驰上一代产品的落后,在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被视为必须付出的转型代价,而无论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企业领导纷争故事。作为企业领袖,谁都想把事情做好,但并非谁都能够成功。蔡澈的前任做了历史性的决断——兼并克莱斯勒,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但不能说他的尝试就是错误的。蔡澈对奔驰也进行了艰难的转型,付出了代价,但是现在看来走在了成功的道路上。这就是商业世界的强大吸引力。
抓紧时间做一个好学生
从几十年前求着外国企业来投资,到现在拿着白花花的银子去救人于危难,东风汽车购得法国PSA14%股权似乎成为中国汽车业的又一次大胜利。
人们开始畅想未来的东风,从PSA拿技术,自主品牌突飞猛进,中国市场中方主导,联手开拓亚太市场,乃至是有朝一日成为全球化的汽车巨头。
且慢!我们先不要这么乐观。
读了《故事发生,然后》一文以后,笔者认可东风确实在风险中等到了或者搏出了机会,倘若善加利用,对于东风汽车来说可以获得极大的益处。
但在文中,专家用了“拿捏”一词,这让我印象深刻。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词汇,虽然我们不能去妄测专家用意是褒是贬,但至少它表明了很多人的想法和态度。
当我们成为PSA的股东,我们就有理由对这家企业指三道四,就成为它的所有者,在未来的博弈中占尽优势。
这是一种意淫。
笔者本身就不看好国有企业的海外收购行为,因为我们不仅缺乏能够了解海外市场和文化的管理人才、团队,还因为国企今天仍然带有行政化色彩的决策过程根本无法与国际上的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到海外收购的案例层出不穷,但收购后折戟沉沙的也多如牛毛。在当下中国两个比较成功的收购案例中,一个是联想收购IBM,一个是吉利收购沃尔沃。
看看他们的做法,联想在收购后没有想当然地成为美国人的领导,而是接纳了美国团队的思维和工作模式,进而改变了联想。
而吉利收购沃尔沃的结局虽然还无法判定,但近两年沃尔沃实现盈利并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不是李书福的团队指导了瑞典人,而是给予瑞典人足够的空间,同时招募大量外资和合资公司工作背景的人员加入到团队中,试图将吉利变得更加国际化。
因此,面对东风收购PSA14%的事件,东风该以怎样的姿态来面对和PSA未来的合作?
是学习法国人都在摒弃的傲慢?还是借机向这样一家国际性的汽车企业学习,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自主品牌研发、制造能力?
选择题的答案和选择它所抱有的心态非常重要。
至少笔者认为,当下的东风还远没有拥有抉择未来PSA走势的实力,那么我们不如摆正姿态,放下架子,借着老师愿意敞开心扉或者迫于无奈的时刻,抓紧时间做一个好学生,好好学习。
上海 浮生
ABR点评
不同意您说的东风只需要抓紧时间做一个好学生的说法。倘若如此,东风不过就是做了一个财务投资而已,或者说拿了钱去交研发的学费。拿来技术学习研发,确实重要,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东风或者说中国人还是有能力帮助PSA在亚洲至少在中国开疆辟土,这对这家法国汽车公司的未来非常重要,而且中国人还能够借助PSA在全球其他地方的力量,去提升我们自己。不要太小看我们自己。
为什么这本杂志会受到尊重?
5月3日,晴晨暖阳,赶赴值班,车不堵,早至办公室,一本《汽车商业评论》呈然于桌,静静读书,惬意!
由于一位老友重逢,特别关注《汽车商业评论》,在逐渐深入了解的过程中,尊敬之感已超越了对友谊的信任。前不久刚刚读完了《强者的法则》,当时夜下,为了不打扰家人休息,打着手电彻夜读完,这场景些许年都不曾有过,这让我冲动地写下本文。
为什么这本杂志会受到尊重?这是我近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从《强者的法则》中似乎读出些什么,贾可在创刊之初确立了办刊理念成为“中国汽车的意见领袖”,敢于讲真话讲实话,7年来从未动摇过,用笔、用心、用身体力行去践行。
写本文不是为表达溢美之词,而是深深感触到在当今社会,公民的价值观时常受左右于或金钱、或利益、或权贵、或攀比、或奢华种种这些??特别需要像《汽车商业评论》这样的意见领袖去拨开迷雾。有一次我馆樊维馆长在与我交流过程中,问我:“这个团队是怎么带出来的?”当时只能是凭着对老友的了解评价为“他们很勤奋”。在与《强者的法则》交流过后,我想还要加上一句,“他们是有思想的一个团队。他们在共同的价值观引领下,逐渐成熟,从批判到救赎,他们胸怀满志”。
这也让我联想到我工作的团队——北京汽车博物馆,这个馆在建馆之初,定位它不是陈列车的博物馆,它是在表达人、车、社会之间关系的博物馆。也就有了如今这个融合百年汽车历史,展示科学进步,呈现社会问题的诸多内容。可这种建馆理念,从建馆之初我们就遇到很多专家给出的“砖家意见”,甚至到今天,还会有人问起“汽车博物馆有多少辆车”?每每这般,我都要把这个馆与世界上企业建馆不同,与私人收藏不同做类比,要讲这个馆有互动有体验,是可以摸的博物馆做列举,要讲这个馆回看历史,更着眼未来,当然还要强烈建议他们到馆看看。看过之后,他们最常用的就是“震撼”二字来表达。
写本文不是为推荐博物馆,而是博物馆需要一种专注的精神,无论是在建馆之时、运营之初,还是未来的未来,内容是王道。这和《汽车商业评论》提出的观点是相同的,只是我们运用了不同的载体。博物馆需要一种坚持的精神,在浮躁充斥着很多人的内心和行为时,拨开迷雾,让原本简单的事情,可以重归简单。
在汽车产业越走越快,是否可以回头看看,有多少人在关注产业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培养,社会责任更多成为工具,简单粗暴地让领导走走秀,志愿者可亲形象好多也是摆拍的,当然如果能推动文明,我也并不排斥。可据我了解,在很多企业,社会责任大都被边缘化,成为公关手段。可我坚持认为不在于工具的好坏,而在于创造价值的作用。现在很多有识之士不遗余力地呼吁传统文化不能丢弃,呼吁国人不能没有信仰。可在快节奏,在“更高、更大、更强”的思维方式培养出来的各路精英,有多少人愿意走下物质的高塔,去推动精神文明的阵地。
回到主题,《汽车商业评论》会受到尊重,在于他们用真心讲真话,用文字码出了精神的高塔,试问几人能做到?所以向你们学习,向尊严致敬!
北京汽车博物馆 窦立敏
ABR点评
读了您的来信,我们觉得深深感动。谢谢褒奖,给了我们做下去更大的动力,因为至少我们不是在自娱自乐,我们的苦心还有人能够领会。这已经足够。中国发展的僵局就在于缺少认真的人,做什么几乎都是马马虎虎,我们从不相信马马虎虎能够成就什么伟大的事情。希望我们共勉,一起做好手头的事。汽车博物馆承载了很多精神内涵,但是有多少人明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我们想研究汽车思想,或许也从研究博物馆开始。一起努力!
微来信
杂志、网站、APP、微博、微信……除了E-mail里定期收到热心读者的来信,移动互联时代,我们也重视来自“微平台”上的意见
01
《有文化的卡车》
@努力码字儿:在中国,当前谈卡车文化的确是“奢谈”,但肯定不是“空谈”。
@车轮上的镜头:罚款都交不完,讲啥文化?
@Wonder_Luo:汽车文化写得不错,已阅!
ABR点评
你们对卡车文化的理解比我们深。阅。
02
《尹同跃:不能死在黎明前》@ C A C- L a u n c h -尹: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
@塞罕坝下:说尹总是汽车界的传奇应不为过,但这次访谈的内容不敢苟同,似乎表达的观点是以前我的车的确不够好,但现在我的车没有问题了,可消费者爱慕虚荣不愿买。从根本上说,作为企业一旦有这样的思维,被消费者抛弃是正常的。
ABR点评
您可能误解了尹总的意思。奇瑞也正在努力做品牌,但是首先品质是第一位的。
03
贾可致读者《当龙永图开口说汽车》
@尘末的大多数:龙一贯买办思路,在其只要保证就业即可,全球化里甘当打工仔。殊不知,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为成本计跨国车企会逐步将工厂转至印越甚至非洲,就业会丢且此趋势无可避免。自主必须出来并出去,成为品牌和品质提供者或财务投资者,参与剩余世界的竞争,赚取产业链顶层利润。干掉神车,保证我们以后有工资发。
@张爱民:建议你们深度分析中国自主品牌衰败史,这个比骂龙永图更有意义!
ABR点评
该骂骂,该分析分析,互不妨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