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施硒茶展现民族魅力

2014-09-18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14年6期
关键词:玉露恩施博览会

耿国彪

5月16日,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外人流如织,彩旗飘扬,由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茶产业协会主办的2014北京·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硒茶博览会隆重开幕。此次博览会以“硒茶健康,绿色发展”为主题,共组织46家茶叶企业、500多个产品参加展览,主要开展恩施硒茶进京交接仪式、开幕式、现场品茗、恩施硒茶推介及产销对接会、恩施硒茶翠泉专卖店开业仪式等活动。

自5月12日恩施硒茶携旗下八大子品牌从湖北恩施州首发进京,途径3省18市,历时5天到达北京,集中亮相民族文化宫,为广大首都市民带来健康饮品,借展览会之机,积极倡导科学健康补硒、普及硒知识、推广利用硒成果。

硒茶博览会现场,茶香四溢,人潮涌动,恩施硒茶得以受到首都市民青睐,关键在于一个“硒”字。硒是人体必需的常量矿物质营养素,对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癌症非常重要。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40多种疾病均与缺硒有关。我国是缺硒大国,16个省市区严重缺硒,约9亿人处于贫硒和低硒区。恩施既是神秘的北纬30度线穿越全境而过的“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又拥有“世界惟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和“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两大世界级资源,境内生长的农作物大都富含有机硒,恩施已成为全国严重缺硒地区最佳补硒来源地。

在博览会现场,恩施玉露茶引起记者的注意,因为布展方专门为恩施玉露辟出一个展厅,可见其重视程度。

据了解,恩施玉露特指恩施市出产的一种蒸青绿茶,其制作工艺及所用工具相当古老。这一区域平均海拔600米左右,全年日照在1200小时左右,无霜期276天左右,气候特点是冬少严寒,夏无酷热,有利于绿茶品质形成的氨基酸、蛋白质、叶绿素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据《中国茶经》记载,“恩施玉露”产生于清朝康熙年间,当时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兰姓茶商,垒灶研制。其焙茶炉灶,与当今之玉露茶焙炉极为相似,所制茶叶,外形紧圆、挺直、色绿,毫锋银白如玉,又称“玉绿”。当时,“恩施玉露”与西湖龙井、武夷岩茶、黄山毛峰等一起被列入清代40余个名茶品目。

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杨润之改锅炒杀青为蒸青,其茶不但汤色叶底绿亮、鲜香味爽,且外形色泽油润翠绿,毫白如玉,格外量露,故改名为“恩施玉露”。1945年,“恩施玉露”外销日本,从此逐步赢得海外市场。

为保护、开发、规范“恩施玉露”这一品牌,2007年,恩施市委、市政府将其与“恩施大峡谷”、“土家女儿会”一道,作为恩施市的三张名片,举全市之力倾力打造。2007年4月,国家质监总局正式发布公告,“恩施玉露”被正式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恩施玉露”被授予“湖北省第一历史名茶”称号。

如今,经过全州上下、政府企业共同打造,“恩施玉露”已成为一个让茶界注目的品牌。2011,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国茶叶》杂志共同组成的课题组,对全国83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进行评估后表明,“恩施玉露”品牌价值达到4.06亿元,并获得“2011年最受消费者欢迎的100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2年,“恩施玉露”获得2012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到5亿元。2013年“恩施玉露”品牌价值达到6.81亿元。至此,这个一度沉寂的“百年名茶”,终于再获新生。

近年来,恩施州委、州政府积极建设商品化基地、推进产业化经营和实施标准化生产,并着力加强品牌整合、质量监管,使硒茶产业成为该地区重要的富民产业。2013年,恩施全州建成茶园面积110万亩,投产园83万亩,产值总额21亿元,各项指标均居湖北首位,在全国地级市茶区中名列前茅。茶产业覆盖全州四分之一的农民,主产区茶农平均可从每亩茶园中收入4000元以上,呈现“茶农因茶致富,茶区因茶繁荣”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玉露恩施博览会
吴闻章
寒露感怀
盛夏的离别
飞檐走壁
七夕
恩施富硒土豆丰收
杨立惠
家的团圆
东京眼镜博览会憧憬“2010”
莫斯科举行百万富翁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