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武博会格斗项目探讨格斗运动的发展趋势
2014-09-18韩永红徐家林孙文树
高 锋 ,王 悦,韩永红,徐家林,孙文树,3
( 1.安徽科技学院体育部,蚌埠 233100 ;2.三亚学院体育学院,三亚 572022 ;3.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1 前言
格斗现象在人类甚至动物界是普遍存在的。从人类社会产生之初的原始社会,到高度文明的当代社会,格斗现象始终与时代同步发展。在热兵器高度发达的军事领域,不再需要士兵像以前一样在战场上厮杀就能完成打击敌人的目的。但格斗仍然是军队士兵训练的重要内容。而对于一般大众,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防身自卫的能力也仍然是必须的。另外,虽然人类经历长期的文明教化,但是格斗的本能却没有消退,只是由战场转到竞技场,其功能也随之从防身自卫转化为娱乐大众。现今世界各种形式的格斗类项目在其文化价值的引导下,逐渐由搏斗、“亚竞技”走向“竞技”的发展道路,可以说这是一种人类进步的标志[1]。人类在身体构造上是相同的,但是放眼世界,却可以看到格斗形式百花齐放,几乎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格斗方式。“任何格斗项目的产生,都是来自于直接的生活经验,而任何格斗项目的理论,也正是建立于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基础上[2]。”
2 世界武博会格斗项目分析
由国家体育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0年北京首届世界武搏会第一次把世界不同派别的武搏运动汇聚一堂,共有武术、合气道、拳击、柔道、柔术、空手道、剑道、搏击、泰拳、桑搏、相扑、跆拳道、摔跤共计十三个比赛项目[3]。这十三个项目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格斗项目的代表,因此,本次武博会成为了以武技为内容的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汇演。作为东道主的中国,武术是我们独有的武技。在观摩了世界其他武技后,有哪些东西可以为中国武术走出目前的发展瓶颈得以破解提供借鉴和启发,是本文研究的初衷。因此本文以首届世界武搏运动会的十三个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了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格斗形式。
2.1 武博会格斗项目基本信息的比较分析
表1 各项目的基本信息
通过表1可以看出,十三个格斗项目,源于东方文化的有八个。在西方文化盛行的今天,在格斗运动领域,产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格斗项目的丰富性显然不如东方。对比各个项目,可以发现,击打类项目,运用的攻击方法集中在拳法和腿法;缠斗类的攻击方法集中在摔法。另外,从各项目使用护具的情况来看,护具在现代格斗项目中并非主要的保护措施。真正全身防护的只有两个项目——散打和跆拳道,散打在一些商业赛事中也只是戴拳套和护裆。格斗对抗项目,较少的使用护具可能与比赛的观赏性有关,不戴护具的格斗比赛,会让人觉得比赛更加危险、刺激,从而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拳击、散打、泰拳虽然同属于徒手格斗对抗性项群,但技术结构和得分部位却不相同[4]。在十三个武博会项目中只有剑道是持器械对抗,其他均为徒手对抗,器械格斗的安全性难以保证,或许是有关器械格斗项目较少的原因之一。
2.2 徒手击打类项目的对比分析
表2 徒手击打类格斗项目的对比
通过表2可以看出,在击打类的格斗项目中,按照评判方式来划分,有打点积分和优势评分两种,打点评分方式的得分依据为:运用正确的技术方法对规定的有效部位进行攻击,并产生明显的效果。在这类评分方式的主导下,运动员在比赛中会尽量多的发动进攻,同时在进攻后往往立即退回到安全距离,以避免被对方击中。因此,打点积分的项目在比赛时运动员往往采用连续进攻较少的“游击战”战术。相比之下,优势评分的依据为:一轮进攻中运动员进攻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首先发起进攻的次数,击中对方的次数、在互相击打时的状态(占优势与否)。需要指出的是空手道评判的得分标准为在一次进攻中要满足良好的姿势、运动精神、有力的技术运用、残心、良好的时机、正确的距离。在一轮交战中一旦运动员在同时满足以上六条标准的条件下做出进攻动作,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给予得分方一分、二分、三分三个不同的分值。从这六条标准可以看出,空手道在评判得分关注的并不是被攻击者被击打的程度,而是得分方在进攻时的姿态。同时,空手道与其他格斗项目不同之处还在于比赛过程中严禁使对手受到严重伤害。空手道比赛中KO对手会遭到处罚,在这一点上表现出空手道比赛对运动员人身安全的重视程度。但是,这种评判方式,对于裁判的执法水平要求较高,不如打点积分的方式容易操作。
从各类格斗项目的技术类型来看,将以上击打类项目分为单一型、复合型和综合性三种。单一型,就是只有一种击打方式的项目;复合型,指允许运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击打方式的项目;综合型是指允许使用击打的方法和其他格斗方法进行得分的项目。单一型的项目在进攻动作上要求较严格,如拳击要求必须使用拳峰部位击中有效部位才算得分。而复合型和综合型项目在进攻技术的使用上明显没有单一型项目细化,如泰拳规则规定的得分标准为使用泰拳技术击中对方得分部位,对于运用进攻的部位则没有规定。单一型项目要求运动员最大限度地发挥对某一肢体的控制能力,在运用过程中更加注重技术的精细程度;而复合型和综合型格斗项目则要求运动员对各肢体的协调配合能力,更加注重多种进攻方法配合所产生的效果。
2.3 缠斗类项目的对比分析
表3 缠斗类格斗项目的对比
通过表3可以看出,缠斗类的格斗项目,在竞赛时的获胜方式和评判标准同击打类项目一样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获胜方式上,比分获胜是普遍采用的方法,在这一相同点的基础上,还存在降服(通过合理的方法使对手认输)或者绝对胜利(通过合理的方法将对手摔倒时双肩着地)。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除了相扑和合气道两个项目只用比分来决定胜负外,其他项目均采用两种方法判定胜负。而且,不论是降服还是绝对胜利,一旦出现立即判定胜负,只有降服或者绝对胜利未出现时才通过比分来决定胜负。这种评判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鼓励运动员使用简洁有效的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比赛,而非通过消耗时间获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比赛的激烈程度,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
在记分方式上,除了合气道是采用评分的方式外,其他均采用了积分式。评分式是通过一局内运动员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分值,是武术套路、体操等难美类项目一般采用的记分方式。积分式则是根据对抗过程中,规则规定的得分标准出现的次数,给予相应的得分值,散打、拳击等击打类格斗项目多采用这种方式。积分式与评分式相比,优点在于,评判得分有严格而清晰的标准,便于裁判员操作,比赛结果更加客观。因此,在追求公平、公正的竞赛场上,积分式是比较理想的记分方式。武术套路、体操等难美类项目中对难度动作的评分其实也是通过运动员一套动作中难度动作成功完成的多少和质量来积分评定的,由此,可以理解在追求量化、客观的竞赛中,难美类项目中难度动作存在的重要性。
纵观以上几个缠斗类项目,除了合气道和相扑以外,其他项目的评判标准中,可以注意到一个共同的关键词——控制。能否在对抗中运用合理的方法控制住对手是评分的标准之一。但是同样是控制,不同的项目侧重点稍有不同。比如,柔术和桑博重视控制的效果,而摔跤和柔道则更加重视控制住对手的时间。柔术通过运动员控制对手时所用动作产生的效果不同给予相应的分值,而摔跤则是通过控制住对手时间的长短来给予相应的分值。
2.4 武博会各类项目的综合分析
通过对首届武博会十三个项目的分类分析,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可以将这些项目分为多种类型。在对比分析之后发现:积分式的评分方式在十三个项目中被普遍采用。评分式不论是在击打类还是缠斗类项目中都较少采用,这与体育竞赛追求客观、公正的价值导向有关。此外,在判断胜利的方式上,打击类和缠斗类均非单一的标准,比分的高低是所有项目评判胜负的共同方式。除了比分,击打类还有KO,缠斗类还有降服和绝对胜利。不同的是,KO发生并不代表比赛一定会终止,而一旦降服和绝对胜利出现,比赛就会终止。此外,在击打类格斗项目中,只有空手道允许以“寸止”的方式对要害部位做进攻动作外,其他项目均严禁对要害部位做动作。在技术上,击打类项目以踢、打为主,缠斗类以摔、拿为主,散打在这些项目中是唯一一个兼有打和摔的综合类项目。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散打的摔法更多的是接腿快摔,与缠斗类的摔并非同种类型。散打的摔法技术在运用时,双方接触时间极短,在风格上与击打类动作更加相似。
此外,当前兴起的MMA(综合格斗),成功的将击打类和缠斗类技术结合在一起。使得格斗比赛更加精彩,也使得格斗竞赛更加安全,同时也促进了世界各种武技的融合和提高。启示人们,格斗运动发展的新方向。同时,引发思考,现代武术散打对中国传统武术四人技法“踢打摔拿”之一的“拿”进行了剔除,并且对肘膝技法的运用进行了限制,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中华武术的精髓,但作为武术重要组成的拿法以及肘膝等技法的缺失无疑是中华技击术的缺憾[5],而在MMA比赛中,拿法却是获取胜利的重要手段。由此,是否也可以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竞赛方法将中国武术踢、打、摔、拿俱全的技术特征全面地展示在竞技场上呢?
3 格斗类项目的发展趋向
现代奥运会竞技体育的兴起,一定程度上为失去生存环境的格斗术提供了再次适应社会的契机。在体育化的格斗中,运动员对抗不再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消灭对手,而是通过与对手的碰撞来取悦观众。同时,人类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要求满足观赏的需求同时必须保证运动员的安全,这是体育项目不同于真实搏杀的主要原因之一。微观剖析,各项目为了适应竞技的需要,在原来格斗术的基础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如跆拳道,限制拳法的进攻,成为了只能用腿法进攻的运动项目;散打,为了保障比赛的安全,限制了传统武术中拿法的使用等。可以看出,各个格斗项目都朝着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不断完善。但是,从整体上纵观世界格斗项目的发展历程,也会发现世界格斗运动呈现出格斗文明化、技术综合化、评判方式多样化的发展特点。
3.1 格斗类项目的文明化趋向
从文化形态的角度看,东西方文化映射下的格斗项目,虽然普遍采用了竞赛这一场域来表现各自的格斗理念。但是,从目前发展状况看,世界格斗项目均呈现出文明化的价值追求。不同的是,源于东方文化的跆拳道、空手道从一开始就强调对人的品性的培养,推崇礼仪约束下的格斗方式;而源于西方文化的拳击、自由搏击乃至当今流行的综合格斗,从表象上看,似乎变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血腥。其实,这只是市场炒作手段下所呈现出的假象,看似血腥的综合格斗在引入地面技术之后,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运动员通过互相击打取胜的几率,从而使得比赛逐渐脱离了莽汉斗狠式的厮杀,进而成为更加追求技巧的技术性对抗。空手道规则中关于“寸止”的规定及综合格斗中降服技术的运用,均显露无遗的表现出人类格斗项目日渐文明化的价值取向。
3.2 格斗技术综合化发展趋向
踢、打、摔、拿囊括了所有格斗项目的技法,从世界范围来看,单一技法的格斗项目中踢有跆拳道、打有拳击、摔有摔跤,虽然单一技法的格斗项目在当今体坛仍然屹立不倒,但是从二十世纪以来新兴的自由搏击、散打和综合格斗三个项目来看,自由搏击将击打技术做了全面融合,散打则融合了踢、打、摔的技法,综合格斗更是史无前例的将击打类和缠斗类技术做了有机的融合,使得运动员在擂台上可以使用人类各种格斗技能,增加了比赛的变化性,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从格斗项目出现的时间维度上看,格斗运动呈现出单一技法向多元技法发展的趋向。这一方面是格斗赛事满足观众观赏愉悦的需要,同时也符合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的普遍发展规律。同时,还可以看出,在西方分解还原思维特点影响下,格斗运动已经走过了单一技法较技的分解历程,达到了综合整体的还原层次。
3.3 胜负评判方法的多样性趋向
随着格斗技法综合化的发展取向,相应的胜负评判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向。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在于MMA比赛中将打点、KO、降服的评判方式综合运用于一场比赛。而且,MMA不同于传统格斗规则之处在于,并不追求量化的击打点数,而是以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优势程度作为评判标准,也正是这一改变,直接导向了MMA比赛中以关节技为技术支撑的降服技术成为主要的获胜手段。拳击、跆拳道等击打类项目一直追求量化的评判思维,更加清晰的量化记分已成为了规则发展的主要方向。柔道、摔跤等缠斗类技术,不同于击打类项目的是运动员在对抗中所占的优势与否也可成为评判其最终胜负的重要指标。而综合格斗的出现,将两类技术整合的同时,也带来了格斗类项目评判方式的改革。这种胜负评判方法其实是击打类和缠斗类技术综合之后的必然要求。这也表明,在比赛中随着格斗项目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评判胜负的方法也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趋向。
4 世界格斗运动发展趋向对我国格斗类项目发展路径的启示
从多维视角纵观世界武道格斗项目的发展轨迹,格斗类项目正随着历史前进的历程逐渐的从单一性技法,向多元化综合性技术与评分体系所嬗变。微观审视中国格斗类项目,中国武术是我国格斗项目之精华,其中,格斗功能凸显的武术散打则是精华中之精髓。在世界武道类项目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中国武术正在寻求“两位一体”的发展路径。即:挖掘传承自身特色;寻求适应国际格斗类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努力向武术国际化发展目标所趋同。在文化全球化背景的发展进程中,中国武术需要在借鉴世界武道类项目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历史进程的基础上,以“和而不同”理念为指导,寻求适宜自身在世界格斗类项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锦囊妙计。武术散打,因其具有踢、打、摔三位一体的综合格斗技能,在世界格斗体坛中,颇具盛名。但是,武术散打虽然具有较强的技击功能,在深受西方格斗技术与理念的影响下,丢失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与技术体系精髓。因此,我们必须正视武术发展瓶颈的核心问题,在武术散打传承进程中,需要融入我国传统武术的格斗技术与文化理念,重视武术技术性、格斗性、文化性等方面的多层次综合化整合[6],回归武术的内涵与真谛。而作为武术另一表现形态—套路,在格斗功能传承中,仍然呈现尴尬局面。甚至作为武术之根的传统武术,在社会历史大背景的影响下,格斗功能也在逐渐的“渐行渐远”。技击是武术的根本属性,武术套路“打练结合”的分离[7],剥夺了武术的技击功能,成为武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在武术进军国际的征程中,武术传统套路需要还原技击之一根本属性,秉承“打练结合”、“体用兼备” 原则,向国际武道格斗类项目吹响进军的号角。凭借我国武术这一特殊符号载体,铸冶成开启中国神秘文化大门的钥匙,向世界展示我国文化与肢体语言—武术之美[8]。除武术之外,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与寻求中国特色格斗类项目与国际接轨的契机。首先,中国短兵应充分借鉴击剑与剑道的国际推广成功途径;其次,中国式摔跤应探求与国际摔跤接轨的融合点。努力从不同的层次和方位着手挖掘和开拓我国优秀格斗项目的发展路径,最终将我国格斗类项目打造成“国际格斗共同体”不可或缺的主要分支之一,向世界展示东方大国格斗文化的独特魅力。
5 结语
放眼世界后再反观自身,当前,中国传统武术的格斗方式仍处在起步阶段。从目前现状来看,随着央视“武林大会”的改版,以及“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的停赛,传统武术对抗方式的探索也陷入了瓶颈。中国传统武术的招法中巧妙地融合了踢、打、摔、拿的四击方法,从单纯技术角度看,MMA的成功似乎预示着传统武术技法完整呈现与赛场并非奢谈。另外,空手道通过“寸止”将“一击必杀”和“点到即止”完美融合,使得格斗不再是野蛮的撕斗,在一定程度上也告诉者人们,中国传统武术所追求的点到为止的较技观念也并非是阻碍传统武术格斗竞赛化的高墙。中国武术的发展,是由野蛮的争斗开始,在春秋至汉唐间就开始探求心理及道德胜负,历经几千年,一直到明末清初才基本形成心理及道德胜负的探求。在世界格斗类项目日渐综合化的今天,寻求适合自身的、更能表现中华文明的格斗方式,将成为当前传统武术格斗对抗比赛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突破口。同时,在促进武术发展过程中,重视武术理论研究、正确定位武术,强化武术技术实践、切实体悟武术;加强武术流派交往、真正共谋发展;促进武术世界交流、共创和谐世界。
参考文献:
[1] 金玉柱,李丽,王柏利.全球化视野下世界格斗类项目的新格局[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4):347-349.
[2] 吕韶钧,李英奎.谈武术与原始格斗技能的分野——兼论东西方格斗项目的文化学差异[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6(6):31-33.
[3] [9]刘彩平.武术,你将何去何从?——基于北京首届世界武博会之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38-40.
[4] 叶伟,李凤梅,吕晓健.散打与同类格斗项目竞赛评判方式的对比[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5):434-437.
[5] 王汉,李俊峰.我国开展综合格斗的必要性探讨[J].中华武术研究.2012,1(7):93-96.
[6] 季建成,邬燕红,王晓东.武术在世界各种格斗风格艺术中的影响与地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4):568-569.
[7] 高锋.当代竞技武术“打练结合”回归评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4,11(3):57-59.
[8] 丘丕相,付文生.论人类格斗术的文明化进程[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