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志愿者激励机制研究
2014-09-18程丽平
程丽平,冯 伟
(1.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7;2.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0025)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起步较晚,在管理上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尤其是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公众参与志愿活动的意识不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是扩大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覆盖面,提高我国公共体育服务能力的必要补充,但目前,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尚处于节日化、形式化阶段,并没有形成常态化和长效化。全民健身志愿者激励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是贯彻和落实《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工作方案》,实现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发展的长效化,提升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举措。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法
查阅关于体育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研究的文献资料,分析全民健身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
1.2 问卷调查法
针对本研究问题,设计《中国全民健身志愿者调查问卷》,问卷发放对象分别是参加苏州市全民健身系列大课堂活动和无锡市参加“三关爱”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全民健身志愿者。其中苏州发放问卷25份,回收25份,有效问卷25份,回收率为100%,回收问卷有效率为88%;无锡发放问卷80份,回收78份,回收率为97.5%,回收问卷有效率为88.5%。
1.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8.0对调查问卷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全民健身志愿者
在借鉴志愿者定义的基础上, 鉴于本文的研究目的,笔者认为全民健身志愿者是指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他人无偿提供体育锻炼指导和服务的人。全民健身志愿者主体是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
全民健身志愿者与体育志愿者、志愿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1 志愿者、体育志愿者、全民健身志愿者关系模型图
2.2 全民健身志愿者激励机制定义
激励是一个心理学术语,《辞海》[1]对其解释为:“激发人动机的心理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激励是一种复杂的过程,激励要充分考虑人的内在因素,如思想意识、需要、兴趣、价值等。”机制亦称机理,原意是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在自然科学中引申为事物或自然现象的作用原理、作用过程及其功能。“机制”一词基本含义有三个:一是指事物各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即结构;二是指事物在有规律性的运动中发挥的作用、效应,即功能;三是指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把这三者综合起来,更概括地说“机制”就是“带规律性的模式”。[2]
张德认为,激励机制是指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办法、手段、环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它具有内在地按组织目标来进行运作、管理、调节、控制的功能。
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处理好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及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即根据每个人的努力程度和绩效大小,采用物质和精神等激励手段进行奖惩,使人们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得到满足[3]。全民健身志愿者激励机制指在全民健身服务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激励全民健身志愿者的各组成要素的结构、功能以及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要地说,全民健身志愿者激励机制就是激励全民健身志愿者的一种规律性模式。
2.3 全民健身志愿者激励的必要性
2.3.1 动机与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是人行为的动力之源。需要(need)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它是客观需求的反映。这种客观需求既包括人内部的生理需求,也包括外部的社会需求。动机(motive)的原意是引起动作。心理学上把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息等心理因素叫动机。需要和动机既相似,又有严格的区别。需要是人产生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动机则是推动人类活动的直接原因。当人的需要具有某种特定目标时,需要才能转化为动机。需要转化为动机的条件有二:一是需要到一定强度,产生满足的愿望;而是需要对象(目标)的确定[4]。
人类有目的行为是出于对某种需要的追求,未满足的需要是产生激励的起点,从而导致某种行为的产生。行为的结果,可能使需要得到满足,从而再发生对新需要的追求;也可能是遭受挫折,追求的需要未得到满足,由此产生消极的或积极的行为,这种激励过程如下图2所示[5]:
2.3.2 全民健身志愿者动机分析
志愿者的动机是促成志愿行动的内部原动力[5],不同人对志愿者的动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志愿者的动机是单纯利他的,不掺杂任何的个人因素;也有人认为,对志愿者动机不必过多要求,最主要的是看他参与的结果[6]。
苏州和无锡两地的全民健身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苏州和无锡两地的全民健身志愿者参与的最大动机都是“帮助有困难的人”,分别占96%和92.8%。紧跟其后的是“响应政府号召”,分别占80%和75.4%。这说明当下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发展仍未实现自觉状态,仍需要政府的号召和动员。“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是全民健身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分别占到68%和62.3%。而“实现自我价值”则排在第四位,分别占60%和36.2%。
如果将表1所反映的内容与上图4所反映的内容相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二者内容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全民健身志愿者在从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时的动机既有利他性,也有利己性,可以说二者是相互结合的,很难讲其严格的区分。
2.4 全民健身志愿者激励的原则
2.4.1 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全民健身志愿者激励机制中,公平激励原则是指根据公平的心理规律,在激励全民健身志愿者时,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和科学,有效运用反思评估的手段,使志愿者产生公平感,从而调动志愿者工作积极性。同时,公平原则还要求对志愿者的激励一定要秉持公正之心,不偏不倚,不能挟私报复。
2.4.2 区别对待原则
全民健身志愿者激励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一种激励方式对某一志愿者有效,对待另一志愿者却不适用。例如,对于渴望获得认同的志愿者,可用平时谈话中提及志愿者等方式进行激励,并定期颁发奖状以示鼓励;对于重视成就感的志愿者,可通过给志愿者提供发表意见的场合,授权志愿者独立地处理一些工作的权限等方式进行鼓励;而对于重视权利的志愿者,应该给予志愿者与高层接触的工作机会,或在适当的时候向知名人士介绍志愿者,或者给予志愿者代表志愿者组织致词的机会[7]。
2.4.3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对志愿者的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物质激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符合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但单纯的物质激励会容易丧失志愿服务的志愿性;而单纯的精神激励又只能在短期内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实现长效化,从而会造成志愿者的流失。因此,在全民健身志愿者的激励机制中,应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才能更好的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
2.4.4 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原则
正负激励制度是完善全民健身志愿者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正激励是指对志愿者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负激励则是对志愿者违背组织目的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完善的激励机制需要正、负两种激励方式并存。如果只有正激励,则有可能使志愿者产生“稳定有余、动力不足”的现象;合理运用批评、惩罚等负激励手段,对志愿者产生警示作用,产生前进的压力和危机感,从而激发积极性和能力,提高工作绩效。
2.5 全民健身志愿者激励的方式
由于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起步较晚,且目前主要以短期化、活动型为特征,因此对志愿者的激励也多以表彰、奖励等外在激励方式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在苏州、无锡两地全民健身志愿者问卷调查中。
大部分全民健身志愿者期望在奖励时采取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方式,这种比例在苏州和无锡都占到了56%。单纯需要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的全民健身志愿者所占的比重都比较少。另外,在苏州和无锡两地还分别有8%和16%的全民健身志愿者认为在从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时不需要任何奖励。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持续、长效发展需要多元化、多层化的激励机制,需要满足志愿者多样化的需求。全民健身志愿者激励机制建设,既需要内部激励,又需要外部激励,内部激励主要是指全民健身志愿者的自我激励;外部激励主要是政府激励、社会激励以及志愿组织内部激励。
2.5.1 自我激励
志愿者的利益诉求既不同于经济组织的物质因素,也不同于政治组织的“权威”因素,而是“事业共同体”中的内在激励。志愿者在提供社会服务的同时,希望获得自身利益、需求的满足。志愿者往往希望在动员、组织、操作过程中获得激励,这是一个不断互动与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志愿者注重服务过程的不断自我激励(有些学者称为“反身激励”),以及通过社会评价体系逐渐强化这种激励[8]。志愿者自我激励方式主要有:自我成就激励、自我价值激励、自我提升激励、自我愉悦激励等。
自我发展激励是指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志愿者可以提高人生境界、完善人格素质,从而实现自我的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为志愿者提供了更多交往和实践的机会,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志愿者可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的协作和领导能力等。自我价值激励是指通过从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志愿者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许,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调整人生的价值取向,提升自我价值。自我成就激励是指对于全民健身志愿者提供的服务,我们应采取各种方式给予承认和肯定,让志愿者们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获得等多的自我成就感。
2.5.2 组织激励
伴随人们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不断加深;加之社会对志愿服务提供的回报与机会越来越多,志愿者并不再仅仅单纯需要从志愿组织获得物质报酬,而更多的是希望获得组织的认可,受到成员的尊重。组织激励是指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内部对全民健身志愿者进行激励,主要通过增强组织激励的内在归属感和荣誉感、加强组织内部赞许和表扬、实施典型激励等方式实现。组织激励形式主要有:赞许、典型激励、参与管理、星级评价等方式。
赞许是激励方式中最常用、易行的一种,当面的称赞、表扬,乃至奖赏都属于赞许。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服务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机制的创新,更是一种全新的激励方式。志愿者参与管理的形式较多,诸如:邀请志愿者出席某个重要会议、聘请其担任志愿服务的指导、顾问等。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组织激励中,星级认证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措施。我国2006年11月颁布的《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对志愿者激励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对正式的注册志愿者实施星级评价制度,按照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的多少认定为不同的星级志愿者。《江苏省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中也规定各级注册审批机构应建立注册志愿者的星级认证制度,各级志愿者协会应建立奖章授予制度,依据注册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时间予以认证。
2.5.3 社会激励
全民健身志愿者的社会激励是指在全社会建立激励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制度和氛围,激励方式主要包括社会荣誉激励、社会回馈激励和大众传媒的宣传报道等方式。
社会荣誉激励是对志愿者最普遍的激励方式,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可设置多层次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奖项,上到政府授予的志愿者荣誉,小到街道社区颁发的志愿者奖励都属于社会荣誉激励。如美国志愿服务办公室(The Governor's Office on Service and Volunteerism)专门设有志愿者奖励计划列表。“每年许多当地、州以及国家的组织都为那些杰出的志愿服务个人或群体颁发奖励。奖励要求该志愿者所在的机构给出书面证明,被选出的志愿者接受某种认定,并参加一个颁奖仪式。”[9]
关于社会回馈激励方式,各地区已探索出多种形式,其中最为代表性的是借鉴义务献血的回报机制建立了“时间储蓄”(又称“时间银行”)制度。“时间储蓄”的主要内容是:模仿银行的储蓄制度,把自己向社区提供的志愿服务纪录储存起来,当自己需要社区提供帮助时,再提取出来使用。“时间储蓄”既不是货币化了的服务,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无偿服务,它以互助为目的,以时间为计量,因此是一种新型的互助服务形式。在发达国家,这种形式早已有之,例如,美国的“time dollar”制度,采取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的形式,将低龄老人的服务时间储存起来,无论他迁居到那个地方,在年老的时候都可以享受到免费服务。在我国,“时间储蓄”的形式最早发端于上海。1998年初,上海长宁区虹储居民委员会开始推出“时间储蓄”的形式。之后,广州、太原、成都、湖南、河南等地也开始推行“时间储蓄”的服务形式[10]。
广泛的宣传报道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行动,是社会激励的一种重要形式。鉴于此,我们首先要积极争取大众媒体的支持,使其认识到宣传报道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是自己的一项责任和义务;二是要对全民健身志愿行动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进行突出报道,树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典型。三是,通过媒介积极宣传“奉献、友爱”的志愿精神,形成大家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良好社会风尚,从而建立文化、道德激励机制。
2.5.4 政府激励
政府激励主要是指国家职能部门发挥公共服务的功能,在宏观层面构建全民健身志愿者的激励机制。首先,政府在志愿者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志愿者激励作出明确的规定,从而在制度上保证激励机制的公正。日本政府为鼓励人们参加体育志愿活动,先后制定了相应的表彰制度,如文部科学省的《体育功劳奖》、《文部大臣表彰制度》、《体育劳动者表彰制度》和《社会体育优良团体表彰制度》4种奖励体育志愿者的制度,每种制度对不同的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都有详细的奖励规定。
其次,政府可设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多种奖项,如“体育奉献奖”、“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优秀团队奖”等奖项,给予志愿者以精神奖。如德国自1999年就开始实施了“体育运动中隐藏之星”的活动。美国更是设立了“志愿服务总统奖”。“志愿服务总统奖”每年评选一次,分设为金、银、铜三个奖别,获奖者收到的奖品包括:美国总统的祝贺信、志愿服务与参与委员会的感谢信、美国官方的志愿者服务奖别针、奖励证书等[11]。
再次,各级政府还可以设立优秀志愿服务的奖励基金,给予为全民健身志愿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个人或组织一定的回报。
3 结论与建议
1)全民健身志愿者激励机制指在全民健身服务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激励全民健身志愿者的各组成要素的结构、功能以及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2)苏州和无锡两地的全民健身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最大动机都是“帮助有困难的人”,紧跟其后的是“响应政府号召”、“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和“受他人影响”。
3)全民健身志愿者激励的原则包括公平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和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4)全民健身志愿者激励方式包括自我激励、组织激励、社会激励和政府激励四个层次。自我激励方式主要有:自我成就激励、自我价值激励、自我提升激励、自我愉悦激励等。组织激励形式主要有:赞许、典型激励、参与管理、星级评价等方式。社会激励主要包括社会荣誉激励、社会回馈激励和大众传媒的宣传报道等方式。政府激励主要是设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多种奖项、服务的奖励基金以及给予志愿者激励以法律规定等。
5)建议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发展过程中,探索多元化的全民健身志愿者激励方式,以实现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发展的长效化。
参考文献:
[1] 辞海编纂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2783.
[2]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3.
[3] 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4.
[4]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424-425.
[5] 谭建光,周宏峰.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中国志愿服务的“广东经验”[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73.
[6] 沈杰.志愿行动:中国社会的探索与践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13.
[7] 郭于华,杨宜音,应星.事业共同体——第三部门激励机制个案探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54.
[8] Best Practices for Developing a Volunteer Program [EB/OL].http//www.urbanministry.org/best-practices-developing-a-volunteer -program,2009-04-10.
[9] 侯玉兰,唐忠新.社区志愿服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215-217.
[10] 曹荣芳,王佳,王跃.中日体育志愿者现状及培养体系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7):34.
[11] 万勇.美国体育志愿者激励机制初探[J].体育世界,2009,(5):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