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政府绩效研究:逻辑起点、模型构建与技术路径
——基于绿色GDP核算的相容性设计

2014-09-18江永清

南京社会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核算指标

江永清

绿色政府绩效研究:逻辑起点、模型构建与技术路径
——基于绿色GDP核算的相容性设计

江永清

绿色政府绩效评价是化解地方政府单一追求GDP偏好,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障机制。当前绿色发展理论与绩效评估理论缺乏有效契合,绿色GDP核算体系与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缺少有效衔接,绿色绩效评价推行缺乏机制约束和政策动力,从而制约了绿色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和有效实施。为此,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关联模型,进行相容性设计,力图为地方政府绿色绩效评价体系提供框架模型和可操作的技术路径。

绿色GDP核算;绿色政府绩效;科学发展;干部评价

一、研究的逻辑起点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状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已然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现实政策诉求。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环境和资源矛盾日益突出。从太湖千亿投资治理污染,到浙江等地绿色GDP核算;从华北“沙尘暴”到PM2.5为焦点的“雾霾”现象。促使政府、社会、公众都在反思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模式:是否地方政府GDP饥渴症已经严重妨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政府绩效评价体系重构是否已经迫在眉睫?回答是肯定的。国家一系列两型社会试点和区域性生态经济规划出台,国家推动政绩评价体系完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决心和政策导向都十分明确。

为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制定并完善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和具体考核办法。①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②当前,这一重大问题的提出,尚有许多重大的理论和技术难题没有有效解决,需要估价前期理论探索作为逻辑起点,以区域板块的实践经验教训为参照,以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设计作为基础,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这正是本研究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绿色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研究,需要以绿色GDP核算理论与政府绩效理论的分析作为逻辑起点。从绿色GDP核算演进逻辑看,国外的绿色核算理论和实践起着先导作用。197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了“生态需求指标(ERI)”,试图利用该指标定量测算和反映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1990年世界银行资深经济学家戴利(Herman Daly)和科布(John B.Cobb)提出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Index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Welfare),并于1994年进行修改。西蒙(Simon,2000)的《绿色国民核算》从国民账户的现实基础出发,提出了绿色国民核算的方法、模型、构造与应用等。目前已逐步形成若干重要的核算体系,包括联合国等《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缩写为SEEA)、美国亨利·佩斯金(Henry Peskin)教授的《环境与自然核算项目》(缩写为ENRAP)、欧盟统计局的《欧洲环境的经济信息收集体系》(缩写为SERIEE)、荷兰统计局的《包括环境账户的国民核算矩阵体系》(缩写为NAMEA)。联合国于2000年公布了SEEA操作手册,2003年颁布的SEEA2003是在SEEA1993版基础上修订完成,它将环境核算所涉及到的环境保护、环境退化和资源耗减等问题分别进行技术核算处理,为环境核算提供了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范式。Smith,Robert认为联合国环境和资源经济核算体系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的官方统计体系,其随着发展和完善将具有更加重要的应用价值。③Lenzen,Manfred等认为,尽管人们批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SEEA)体系,但它可评估经济活动的自然资本消耗可持续性的环境成本。对世界经济来说,可持续性成本达到了3万亿美元或世界GDP的6%。④绿色GDP核算的具体因素和技术细节研究在同步深化,Lenzen,Manfred将碳封存问题作为核算的一个重要因素。⑤Palm,Viveka则主要立足北欧国家环境税和补贴政策进行跟踪。⑥而绿色核算与经济增长的比较分析也在拓展,关注范围拓展到低收入国家。Auty,Richard认为自1960年代以来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财富成反比关系。⑦

从实践看,1973年日本政府提出净国民福利指标(Net National Welfare),主要是将环境污染列入考虑之中。1978年,挪威开始进行环境资源的核算,其核算重点是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水力)、土地、空气污染及两类水污染物(氮和磷)等核算。1990年,墨西哥在联合国的支持下,将石油、水、空气、森林等资源列入环境经济核算范围,将这些资源及其变化编制成实物指标数据,再通过估价将各种资源的实物量数据转化为货币数据。

国内绿色核算理论受国际理论和方法的影响,紧跟国际研究趋势,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核算理论体系和核算框架体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是引入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比较、借鉴国际经验。杨缅昆主张拓展传统的绿色GDP指标概念,即一个能够涵盖全部社会福利的广义绿色GDP指标,国民福利总值(GNW)。绿色GDP=现行GDP+外部影响因素=现行GDP+外部经济因素—外部不经济因素。⑧而国家环保局和统计局的研究也认为,《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绿色GDP核算,仅仅涉及其中环境核算的部分内容。⑨在引入概念的同时,专家对其实用性问题进行讨论。廖明球对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所设计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进行了鉴别,指出其优势在于一方面它没有打乱GDP原有的核算模式和框架,另一方面它又将资源环境核算纳入进来形成一个新的核算模式和框架,新的框架中包含了原有的框架。⑩国家统计局专家吴优认为,我国可以根据本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资源环境重点领域以及数据基础条件来确定优先实施项目,有选择的从单一的、局部的资源环境问题做起,逐步建立各种资源环境核算制度。二是进行了初步的绿色核算账户研究设计。国家环保局和统计局在研究国际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技术指南》、《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软件系统》、《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等成果,建立了环境经济核算的技术方法体系,并应用于地方试点核算。最终提交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11)周龙以2004年发布的《中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为蓝本,提出进行我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的思路与方法,发掘我国现行资源与环境统计提供的数据与SEEA不一致的部分,为我国完善资源与环境统计,以便为实施我国资源与环境经济核算提供配套数据提供参考。(12)徐渤海博士基于环境、资源同经济相互关系,提出了CSEEA体系,并同SNA、SEEA三者关系分析,试图将其合理地运用于中国环境核算体系的框架之中。(13)三是积极探索绿色核算的方法和技术路径。谢诗芬博士运用环境会计和公允价值计量绿色GDP,着重从六个核算要素(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资本、环境支出、环境收入和环境业绩)计量方法方面逐一分析,得出“公允价值计量是绿色GDP和环境会计核算中最重要的计量方法”的观点。(14)钟定胜在对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在属性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将可持续原则、效用衡量原则、纵横向可比原则、数据易采集原则等四大原则作为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准则,在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构建了一个基于社会总效用衡量的“零排放”GDP核算方法。(15)吕秋分博士就地区GDP核算中特殊问题的处理方式,进行了积极的研究,试图找出造成地区与国家GDP数据差距的原因和解决地区GDP数据衔接问题的方法。(16)

与此同时,在绿色核算理念和实践的催生下,国内对于绿色政府绩效研究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就是否纳入干部绩效考核问题,有学者认为广义绿色GDP能反映出人们的幸福或经济福利状况,因此用绿色GDP衡量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干部政绩考核挂钩,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17)但齐晔等认为,现有的计算方法和数据基础不能支持将绿色GDP作为干部考核指标。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及其他相关研究机构在绿色GDP计算上所作的努力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在目前计算方法和数据尚不完备的条件下,得到的所谓的绿色GDP并不能真实反映各地区扣减了资源环境成本后的经济发展情况。用这样一个技术上尚在完善过程中的指标对政府和干部绩效进行考核,其适宜性需要商榷。”(18)综合来看,思想认识不到位、评估体系不完善、评估技术不先进、评估制度不健全、评估机制不科学是绿色核算受阻的主要原因。(19)就纳入评估体系的路径与指标设计而言,部分硕士论文,探究了以传统GDP为核心指标的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现状与弊端,阐述了将绿色GDP纳入绩效评估体系的意义,并论述了将绿色GDP指标纳入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路径。(20)有的通过对绿色GDP指标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了绿色GDP指标作为政府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从技术上和政策上是可行性的。并且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2006年9月发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中部分重点指标在政府绩效考核中的应用进行分析。(21)有的主张传统GDP核算和绿色GDP核算和绿色GDP核算并行,将绿色GDP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参考内容;在绿色GDP核算不成熟的情况下,利用资源环境价值核算,或者一些重要资源环境的消耗为指标,代替绿色GDP核算,以此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22)有的提出构建有效实施绿色GDP绩效评估的对策建议,即树立绿色GDP观和政绩观、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创新绩效评估技术、健全绩效评估制度、优化绩效评估机制。

综上所述,对于绿色GDP核算体系的研究目前在不断深化,国际、国内都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而就政府绩效体系而言,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也已经相当丰富,为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逻辑起点。但是尚存以下不足:一是政府绩效理论与环境经济核算理论研究之间出现脱节和背离,导致环境经济核算和政府绩效评估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形成了绿色政府绩效评价的理论“瓶颈”。需要进一步对国际上有影响的绿色核算理论进行跟踪研究,并对实践的核算账户和结构影响进行分析,并试图甄别相关核算理论,形成理论共识和指导核算的框架原则。进而寻求两个理论的哲学和政治、经济、社会学共同基础,在更高层次的理论平台上,进行有效的分解和统合,并按照两者的相互渗透和强化原则,寻求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指导下绿色政府绩效理论的基本原则、框架体系和完善路径。二是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研究中,不能够合理吸收绿色核算的研究成果,导致评估导向和评价体系的失衡,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需要对国内外政府绩效理论和方法论进行跟踪研究,并重点分析绿色绩效的理论和实践的匹配问题,对政府绩效理论进行有选择的集成和方向突破,以实现绿色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理论支持。三是现有的绿色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仍然十分薄弱,缺乏绿色核算与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之间的科学规范论证,研究结论缺乏可信度和可操作性。

我们认为,尽管绿色核算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技术和制度性的障碍,但并不妨碍绿色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和政策推动。在绿色核算理论和政府绩效理论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契合,从而为绿色政府绩效考核的实践提供有力的指导。这也是本研究站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逻辑起点。

二、绿色GDP核算与绿色政府绩效体系的关联框架

推动绿色政府绩效评价,需要在厘清理论脉络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平台的基础分析,并根据绿色经济核算与绿色政府绩效两者的关联关系建立框架模型,为绿色绩效评价指标设置提供科学依据和操作平台与指引。

1.基于绿色GDP核算的政府绩效评价的操作平台选择。现有的效能考核与经济核算体系是构建绿色政府绩效体系的基础,因为绿色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不可能脱离现有的政府统计核算体系和政府效能考核体系。现实基础平台需要从三个层次进行重构:(1)现实的统计核算体系重构。按照联合国《综合资源环境经济核算手册》和《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进行地方政府和区域统计体系的适用性解析,并以此为基础,依据新的绿色核算框架体系对地方政府尤其是对各类生态经济区区域统计核算系统进行适应性分析,包括现有的国土资源数据体系、环境监测体系和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改善基础条件。(2)高位嫁接现有效能考核体系。对照国际上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和我国科学发展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进行绿色绩效评价的体系嫁接。事实上,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决定了效能指标设置,并影响绿色绩效评价的可嵌入性,是进一步设计绿色考核指标体系的基础。在对这两个基础的客观评估和有效判断的基础,对于核算系统与绩效考核系统整合进行技术可行性和方法可行性分析。主要是中观层面进行融合性设计和技术操作的论证。

2.绿色GDP核算与绿色政府绩效关联模型及矩阵分析。本部分是理论和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核心在理论融合和帐户核算体系整合的基础上,通过帐户映射关系矩阵分析和指标换算会计方法处理,构建一个较为科学和完整的绿色核算帐户与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关联性模型。通过关联框架模型的构建将绿色经济核算和政府绩效指标的关系科学地对接起来,在绿色GDP核算账户与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之间进行对应矩阵分析,将不同的核算指标投射到绿色绩效指标体系中去。进而进行指标换算,通过通用的市场价格估算和测算方法,将绿色核算的指标转换为可行和具有操作性的考核指标,并换算成一定的指数或数值。具体而言,进行深入的绿色核算帐户的解析式分析,建立绿色核算账户指标体系为基础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把绿色核算的指标通过帐户映射传递到绩效考核的帐户,对应相应的一级、二级、三级政府绩效指标,并通过会计核算方法和技术处理,使之能够有效的进行指标的换算,并且有统一的换算工具和方法。而换算出来的绩效指标通过政策衔接能够反映到绩效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之中(见图1)。

矩阵分析式包括:

一对多关联映射关系。绿色核算体系采取账户逐级推进的方法,按照现有的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体系,按照环境核算、经济核算抵扣得出绿色核算的结果。但是,其中经济核算是基础,尤其是现有的经济核算包含了许多社会指标和经济结构性指标,因此,经济核算账户对应了经济绩效的全部指标,部分社会绩效和文化建设的绩效评价指标,是一种一对多的映射关系。

一对一关联映射关系。环境核算账户对于生态建设绩效评价体系而言,可以进行较为显著的直接映射关系分析。比如环境污染与污染治理成本等指标之间只需要进行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按照一定的模拟成本模型就可以建立单向的映射关系,其他生态评价指标也是如此类推,这里省略映射关系的论证过程。

图1 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绿色政府绩效关联框架

3.指标权重赋予与体系建立。在吸收绿色核算框架体系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对于现有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进行调整,并进行统一性技术处理,建立新的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评价法,通过分层分析的工具,从专家面、政府面、公众面进行问卷调查,对绿色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进行权重赋值,产生绩效指标的相对系数。并且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对整个指标体系进行赋值的同时设置生态指标赋值的高度、重度和适度三个程度,对部分地方政府考核进行模拟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和地方政府的压力反应和具体行为选择,来进行最终的指标权重的调整和修正。

(1)模糊评价与分层分析。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和德尔菲法,对专家进行访谈,对经过关联解析和处理生成的绿色政府绩效评价指标结果进行权重的匹配,主要是选择多个层面的专家和政府官员以及区域内民众进行重要性调查。然后形成问卷的统计数据,进行录入,形成分析的基础数据库,然后进行分层分析和模糊评价的工具APH软件分析和计算,得出相应的权重和结构。然后进行模拟测试,根据提出的绿色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近五年的指标输入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进行修正,调整权重,形成高、中、低三个生态指标的权重选择,测试相关市县和相关机构部门对测试结果的反应程度,最后确定绿色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测算的多套方案。

(2)账户集合与系统完善。账户集合就是按照现有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框架,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考核的“五位一体”建设的三级指标体系设置,将绿色政府绩效指标转换并嵌入到对应的账户当中去,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三级考核指标体系。系统完善就是在分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分层分析的指标体系与现有的统计体系、政府绩效体系进行系统工程分析,实现三者之间的有效对接和数据衔接。分析三者之间的外部动力和内部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查审计系统、技术软件系统地嵌入,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整合框架。

3.绿色绩效指标的选取。首先,进行环境经济核算框架体系的指标选取。环境经济核算分为三个步骤,分为环境核算,经济核算、综合核算三个一级指标,而每个一级指标选取三个二级指标;这些指标可以根据需要细分为三级指标。这些指标的选取必须能够体现经济环境核算的主要实物量、价值量以及结构和增量等方面的特征。进而,进行政府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中央“五位一体”建设的需要,设为生态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五个一级指标,然后每个一级指标划分为四至五个二级指标,且必须能够系统、全面考核政府的绩效总量和增量以及结构性特征。最后,三级指标关联矩阵的建立。主要是对应矩阵关系分析,具体包括环境核算账户对应生态建设账户的具体指标映射和关联度解析,形成符合绿色绩效的指标数据和特征。与此同时进行绿色核算账户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账户的对应指标矩阵解析。以此类推,建立经济核算账户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一对多关联矩阵;以及绿色综合核算结果与政治建设指标账户的对应矩阵。

三、绿色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基于绿色GDP核算的绿色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是建立在包括评价指标科学设置、规范论证和技术保障的基础之上,具体方法和路径选择至少可分为以下五个环环相扣的步骤组成(见图2)。

图2 基于环境经济核算的绿色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技术路径

1.问题输入。一方面对国内各重点生态经济区相关县市进行实地调研,对相关的专家进行访谈,对外部统计和绩效管理专家德菲尔法问卷调查。其中问卷调查分为前期调查,主要是调查当前政府绩效评估和绿色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中期调查主要是对绿色政府绩效指标的初步设计进行专家调查,进行权重的分配和赋值。后期调查主要对试点测算和考核结果进行调查,进行各个层面的效果反馈。另一方面,进行文献检索、资料分析,包括学术文献的检索和分析现有统计报表以及各种统计公报、考核指标文件。对政府绩效理论新发展和新工具进行甄别,对绿色核算理论及其框架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为理论融合和核算帐户整合提供基础。通过资料分析和文献理论综述,从理论上找到绿色政府绩效评价存在的困节点。这些困节点主要在那些层面,关键节点在哪里。同时,通过调查分析,对现实的需求和面临的矛盾进行解析。通过将理论分析和实践调查的结果通过反复提炼和推敲,进行整体的界定和分类录入,形成本研究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模型构建。构建绿色核算体系与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关联性模型。此问题在前述部分进行了论证,因此不再赘述。通过模型的构建,建立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能够解决现有的绿色核算与政府绩效指标之间的错位、重叠、遗漏和偏离等实际问题。从而为整个地方政府绿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调整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3.数据技术处理。就是在模型构建的基础上,进行两个层面的技术处理:一是帐户映射关系对应矩阵分析和数据转化的技术处理,通过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将经济核算的存量转化为增量,将实物量转化为价值量,将绿色核算指标最终转化为一个符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政府绩效考核实际的指标体系。二是根据指标体系的帐户进行模糊综合评价,通过运用德尔菲法和分层分析的方法,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权重的赋予,最后形成各自的指标的相对系数。问卷调查主要是面向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有关部门、重点生态经济区域干部和基层群众。然后通过分层分析工具,在专家函调和其他对象模糊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分层分析工具进行分析,数据录入和整理,导入软件系统。

4.结果生成。依据技术处理的结果,对现有的数据进行数据测验,对政府干部考核模拟压力测试,根据地方政府干部考核的反应程度进行调整和修正,生成最终的结果。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在进行分类处理,形成多套核算方案,并根据核算对象和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在进行进一步的匹配和设计,从而形成一揽子的测算和考核评价方案和方法组合体系。

5.政策推动。设计一组政策激励和约束的动力机制,对重点生态区域相关市县的考核和奖惩兑现进行方向性和结构性的修正,并加大硬约束的力度,从而倒推绿色核算体系的完善。并逐步形成一种绿色绩效考核的试点和推广机制,鼓励试点县市进行绿色核算和绿色考核,对参加试点单位进行一定的政策补偿和资源配置,推动核算与考核制度的推广。同时,对统计系统进行组织体系和账户体系完善,并加大审计系统和环境核算调查系统的协同力度。构建以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为基础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其目的就在于形成推动绿色核算和绩效考核的长效政策机制,促进生态经济良性发展。(1)政策试点与推广机制。配合绿色经济核算的试点,进行同步绿色政府绩效评价考核体系的试点。为此,需要根据地方政府转变发展方式的实际,实行绿色核算试点,按主体功能分区的三个不同类型的县、市进行试点核算和试点考核。在试点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归纳,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并将绿色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推广到市、县、乡、村各级组织和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的绩效评价之中。当前,可以有两种路径选择,一种是绿色核算与绿色考核同步的政策推动;第二种是先行绿色绩效考核,通过绿色绩效考核倒推绿色核算,这种方式可以依据现有的统计数据体系和有限的核算指标体系,操作起来技术难度相对较小。(2)政策激励机制。绿色核算与绩效评价体系的推动,需要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干部激励和奖惩机制,与干部队伍的升降和实际物质、精神奖励进行挂钩。在绿色政府绩效评价的激励中,需要按照不同条件进行合理约束和奖惩。参照经济基础、生态条件的历史状况进行考量,设立不同的奖励和惩处系数,并对不同的系数进行有效的统一性处理,使之能够科学有效地作为干部进退流转的依据。(3)具体动力机制设计。包含三类:政治驱动机制。通过重大决策,将绿色绩效评价体系作为绿色核算的配套政策,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进行推动,并进入政府效能考核之中。法律约束机制。通过政策提案,争取本研究的成果进入立法议程,以地方法规的形式进行绿色绩效评价体系立法,或纳入《地方政府效能考核条例》、《地方政府领导干部考核办法》等法规之中。经济激励机制。对于省级财政资金和国家相关的政策资金根据绿色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结算和支付,从而形成经济杠杆作用,形成三重动力推动实施。

注: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3月16日。

②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12年11月8日。

③Smith,Robert.Development of the SEEA 2003 and its implementation.Ecological Economics;Mar2007,Vol.61 Issue 4,pp.592-599.

④Bartelmus,Peter.The cost of natural capital consumption:Accounting for a sustainable world economy.Ecological Economics;Apr2009,Vol.68 Issue 6,pp.1850-1857.

⑤Lenzen,Manfred,Murray,Joy.Accounting for Carbon Flows:Comparing the Principles of the UNFCCC and the SEEA.Society& Natural Resources;Nov2011,Vol.24 Issue 11,pp.1216-1227.

⑥Palm,Viveka.Economic instruments and the environmental accounts.Ecological Economics;Mar2007,Vol.61 Issue 4,pp.684-692.

⑦Auty,Richard M.Natural resources,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the resource curse.Ecological Economics;Mar2007,Vol.61 Issue 4,pp.627-634.

⑧杨缅昆:《绿色GDP核算理论问题初》,《统计研究》2001年第2期。

⑨(1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统计局:《2004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环境保护公报》2006年第9期。

⑩廖明球:《国民经济核算中绿色GDP测算探讨》,《统计研究》2000年第6期。

(12)周龙:《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绿色GDP的建立》,中国地质大学博士论文,2010(12)。

(13)徐渤海:《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CSEEA)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2012(4)。

(14)谢诗芬:《公允价值计量:中国引入绿色GDP理念和环境会计审计的重要前提》,《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1期。

(15)钟定胜:《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问题探讨》,《中国软科学》2006年第2期。

(16)吕秋芬:《地区GDP核算及数据衔接问题研究》,辽宁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11)。

(17)丘丽云:《绿色GDP与干部政绩考核》,《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18)齐晔、张凌云:《绿色GDP在干部考核中的适用性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12期。

(19)刘俊:《我国绿色GDP绩效评估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5)。

(20)杨宇丹:《绿色GDP指标纳入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研究》,黑龙江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12)。

(21)胡剑剑:《基于绿色GDP的我国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4)。

(22)万文海、叶民强:《我国区域干部绿色GDP考核下的制度安排》,《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8期。

〔责任编辑:宁 岩〕

Research on Green Performance of Government:The Logical Bases,Model Establishment and Technical Paths:Based on a Compatible Design of Green GDP Accounting

Jiang Yongq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Green performance for local governmen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reduce the preference for GDP and promot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methods.Solve the significant problems is fac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difficulties.The current green development theory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ory is lack of effective to fit each other,and green accounting system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lack of effective cohesion,which restricted the green evaluation system’s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ness.Therefore,this research combine the green accounting theory and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ory in reasonable way,and establishes the relevance model for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ccounting system and local government performance system as the reality operation platform.Through the design with compatibility between environmental-economic accounting and green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local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furthermore we tried to provide a framework and an technical path of gree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national local governments.

Green GDP Accounting;Green Performance of Government;scientific development;Cadre Evaluation

D63-3

A

1001-8263(2014)01-0073-07

江永清,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 南昌330045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核算指标
驻马店市十三五期间大气环境容量和紧缺度核算及分析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今年3季度起实施季度GDP核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