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弃是一种智慧
2014-09-17时茜
时茜
无论是“收纳”物品还是“整理”人生,除了对摆在眼前的事物和人不断贴标签,添置“抽屉”归类整理外,本质说白了还是一个词“选择”。不管是先行的断:不购买不需要的东西;还是后续的离:舍弃单纯无意义的迷恋,都需要一种“选择”的智慧,是一种心智层面的断奶——不管奶瓶再可爱,只有戒了,更有意思、更适合自己的事物或是人才有机会进入生活、视野或是心灵。
舍弃家里不需要的东西,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断舍离”折射的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存智慧。
和前度分手多久了?剃须刀刃早就生锈了吧?第一次面试成功穿的白衬衫粘着着樟脑丸的呛人气味,全家外卖附送的筷子备用在冰箱有一打了一双也没用过……再往深了想,现在的工作干了多久,你满意吗?现在的房子住了多久,它带给你归属感吗?现在的婚姻让你幸福吗?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你的生活态度,你敢于正视吗?你能够认可吗?你有勇气整理吗?你敢于再次面对并重新选择吗?没错,你可以不面对,就像你假装无视一日紧过一日的裤腰,只会从浴缸前的体重计上下来,恨自己无力回天——人在胖,天在看,你的生活也不例外。
情伤要治,恋物要医,一团乱麻也好,无从下手也罢,只要平心静气,总能抽丝剥茧,将你对生活的认知理想还原到当下,所谓梦想照进现实就是这样。
整理生活三部曲
“断舍离”的第一步就是要“选择”那些真正对你有情感依存意义或是在当下真正实用的物品留下,学着去认真思考自己和物品之间的关系。
“舍”的途径是丢入垃圾箱或是送人、卖掉、捐掉,然后归纳整理家中存余的物品,黄金比率为7:5:1——7成物品需要收纳在橱柜中、带门的壁橱内,保证看不见;5成收纳在带玻璃门的餐具没带门的架子及书柜里,仅仅能看见;能体现个人兴趣、品位,具有艺术价值感的装饰空间的有1成,用来展示。
“离”的关键在于选择:只选择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不会因为“打折”、“清仓”、“减价”这些词儿就耳根子软。按照“断舍离”的循环原则去选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实现生活通畅的新陈代谢的状态。
丢,丢,丢
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趋向一种“多任务文化”——在一段时间内尽可能做几种事情,开车时打手机,开会时查看电子邮件,吃饭时看电视。这些“加法”使得人们对时间、空间、精力渐渐失去掌控能力,选择越来越丰富,人却不再快乐。“断舍离”给了我们一个做减法的提示和方法,就好像“Simple is best”一样,去繁就简也是一种反向思维的智慧。
这里介绍一些“断舍离”倡导者提出的“善于丢弃”的概念。
生活方式上:
丢弃视线里的“噪音”,不要允许微小的视线阻挡物存在;
丢弃现在不用的东西,也是同过去的自己告别;丢弃舍不得用、又确实没有用武之地的东西,让给更加需要的人;
丢弃购买打折物品的消费习惯,比起下定决心的大额消费,不知不觉中的小额消费更可怕;
丢弃冲动购物,只买从心底喜欢的东西;
丢弃附属品,选择标准装备;
丢弃“提高生活水平”的想法,从金钱中释放出自由的自己;
丢弃服装的选项,定好自己的“基本装扮”。
工作方式上:
丢弃不擅长的工作,在擅长工作中寻找创造力;
丢弃多重任务的思考方式,要专注于眼前的事情;
丢弃对多数意见的服从,认为可行就坚决支持;
丢弃指南,束缚自己的并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丢弃拖延的想法;
丢弃平衡感,不要期望成为一个全能的人;
丢弃熬夜,保证高质量睡眠;
丢弃饱腹,它会降低你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