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蒂娜·布朗:60岁后的舞台还很大

2014-09-17Mindy

优雅 2014年9期
关键词:豪斯蒂娜传媒业

Mindy

人们相信蒂娜·布朗在业内的玩法,始终能给予整个媒体行当的走向以借鉴,尤其在传媒业已今非昔比的今天。

蒂娜·布朗生长于英格兰泰晤士河边一个小村。在进入牛津大学前,她因“组织示威抗议学校只允许每周换3次内衣”,“在日记里称女校长的胸部是不明飞行物”,“写剧本虚构学校被炸毁,原址新建了一座公共澡堂”而被三所学校开除。但在进入大学后,她的离经叛道却让自己被《泰晤士报》评选为“最有希望的女记者”。并在25岁时受聘为已有三百年历史的《闲谈》杂志主编。

当时《闲谈》几乎名存实亡,内容沉闷,销量极低。蒂娜·布朗接手时,正值查尔斯王子新娶平民王妃戴安娜,她抓住这一契机,一下将《闲谈》拉升为一本生动刺激,专报道明星名流的先锋杂志,《闲谈》顿时起死回生,蒂娜·布朗也声名鹊起。

蒂娜·布朗力挽狂澜的魄力令当时《名利场》大东家纽豪斯倾心不已,当时这本复刊不久的杂志也萧条到了只剩14页广告的地步,纽豪斯向她投出了橄榄枝,蒂娜·布朗接掌总编大权,那年她31岁。之后首当其冲的便是制造一场人事革命。她遣散不胜任的职员,网罗最好的作者,开出高昂的稿费,并亲自披挂上阵宣传——她赫然建立起当时美国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媒体人事阵容。1992年的美国全国杂志奖上,《名利奖》满载而归,蒂娜也成为焦点。

同样的神话还发生在《纽约客》上。虽然接手之初,《纽约客》的原班人马极度排斥蒂娜的到来,因为在严谨正派的老员工眼里,蒂娜复兴的手段无非是哗众取宠,但无所畏惧的蒂娜照样在这本美国知识分子的文学圣坛上动起了土。仅1年后,《纽约客》兴奋地宣布了她的成功。

赞誉从来伴随谩骂,人们说这个女人无耻地败坏了读者的阅读,让人们越发低俗,而且蒂娜拯救杂志的招数似乎并不总能化腐朽为神奇。比如她亲自创办两年半后便宣布停刊的《清谈》、最终停止纸版发售转为电子杂志的《新闻周刊》,以及不断投钱仍不见回暖的美国“每日野兽”网。市场的风云变换让蒂娜不断面临挑战,却也不断激发着她似乎永无止境的想象力。

短暂休整后,她自创企业“Tina Brown Live Media”,“世界女性高峰会”(Women in the World)便是其中的项目之一。它打造出一个全新平台,用本人的话来说,这是一家专注“峰会、沙龙以及闪电辩论”的企业。从希拉里到安吉丽娜朱莉,蒂娜企图做出一种全新形态、更为丰富的新闻形式。要知道,在为数不多的美国新闻媒体顶级主编里,蒂娜几乎是最活跃的社交分子,她的号召力不言而喻。

在人们纷纷议论传媒业前途未卜的时刻,这位出生于1953年的女人,还有多大机会为人们带来奇迹?她的回答很不耐烦:“我还年轻,我有的是精力,你们等着。”endprint

猜你喜欢

豪斯蒂娜传媒业
挂在秋天的窗户
挂在秋天的窗户
挂在秋天的窗户
试论融合发展语境下文化传媒业的新路径
达尔豪斯《十九世纪音乐》里的乐类书写
欧洲传媒系统面面观之瑞士传媒业图景下
最特别的语言
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移动互联网给传媒业服务业带来深刻变化 新时空 新业态 新互联
总是配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