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的特点与风险及监管探究初步
2014-09-17彭志雄
彭志雄
摘要:随着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趋严峻,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兴起,影子银行问题再次被广泛关注。影子银行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丰富了融资渠道,改善了融资结构。然而影子银行脱离监管的状态,让机构和投资者不得不去关注它的潜在风险,与此同时,这也给监管当局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影子银行的特点及风险,进而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影子银行 特点与风险 监管
一、影子银行的界定
准确把握影子银行的概念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你对整个影子银行问题的准确认识。金融监管理事会把影子银行定义为:“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基于此定义,标普给出了更为具体的诠释,标普把传统银行存款和贷款业务以外的所有金融活动归类为影子银行。然而在中国,影子银行不能就此简单界定。在今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107号文件中,首次在官方层面上明确了影子银行的定义。中国的影子银行具体包括三类,一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新型网络金融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民间借贷等;二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三是机构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证券化、部分理财业务等【1】。对影子银行的统一界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它统一了影子银行的计算口径,另外就是终于明确了监管的对象,这对监管当局监管政策的制定理清了思路。
二、影子银行的特点与风险
高杠杆率、期限错配、信用转换、逃离监管等是影子银行常见的特点。在风险方面,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传染性风险等常常扰动市场的神经。
(一)高杠杆率
影子银行的高杠杆率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及对整个金融市场的扰动如此强烈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这种通过杠杆以扩充自身资本金来从事金融活动的危险行为,其结果可能导致收益数倍扩增,然而也能出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与所面临风险之间的差距太大,引发系统性风险。
(二)期限错配
影子银行期限错配的现象极为严重,一些银行或者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理财产品的平均期限一般为2—4个月,然而这部分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的期限一般在1年以上,二者明显不对等。期限错配的存在,加上影子银行现金流稳定性较差以及资金投向的监管模糊,造成影子银行具有较强的流动性风险。从市场的反映来看,过去的2013年,银行间市场出现两次流动性偏紧,其实是暴露出影子银行期限错配等现象构成的流动性风险的问题。
(三)信用风险
影子银行信用风险的问题在民间借贷市场中体现得尤为显著,比如2012年温州民间借贷市场出现的集体违约事件。当然,信用风险不光在民间金融中得以体现,比如在银信合作的信托类理财产品中,信用风险仍然存在。在今年5月,国内信托出现兑付高峰,部分信托产品发生违约。
(四)传染性风险
影子银行业务在结构上比传统银行业务要复杂,而且极不透明,比如像一些信用衍生产品,另外影子银行体系与传统银行之间的互动性和相关性非常高,这就造成影子银行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风险。在流动性出现紧张的情形下,一旦影子银行出现资金链断裂,必然会造成整个金融市场的动荡。
三、影子银行监管初探
影子银行的监管是今天监管当局面临的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特别是随着最近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传统的监管框架和思路面临严重的冲击。
(一)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的法律规范体系
影子银行的运行和发展必须要有一套有序的法律规范体系来进行制衡,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存在诸多监管的空缺和漏洞。当然,所建立的法律规范体系必须要以适应市场为前提,即在通过法律进行规范和制约的同时,要保证影子银行体系能够有效地发挥出它本身具有的对整个金融市场的推动作用。
(二)影子银行应透明化
所谓透明化是指,一部分过去为了逃避央行政策限制的影子贷款,商业银行在表外循环的理财业务,应该纳入到银监会的监管体系之内,纳入到风险考核和风险拨备的机制中来,比如银信合作这部分,必须纳入银监会的监管范围内。而没有办法转入表内资产的那部分影子银行业务,应该适当提取风险准备金,并转化为债券,通过债券市场或者信托市场发债,而不是通过银行。
(三)帮助机构消除杠杆
监管当局应该有序推动机构消除杠杆,让影子银行体系自身的承受风险的能力尽量与所面临的风险之间的差距更小,进而降低影子银行体系的潜在风险。
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还有很多具体的措施,比如监管当局应该对影子银行期限错配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制衡,打破信托及信托类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而对于今天饱受争议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传统的银行监管框架和思路恐怕需要改变。
四、结束语
影子银行的官方界定,对影子银行的认识、研究和监管提供了统一的口径。影子银行游离于传统储蓄银行监管体系之外这一状态,决定了它的诸多特点和风险。高杠杆率与期限错配暴露出影子银行结构的不合理,而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以及传染性风险等对金融市场构成威胁。在影子银行监管中,建立一套有序的适应市场的法律规范体系是监管的基础,影子银行的透明化和帮助机构去杠杆等一系列具体的措施构成监管的框架。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文件10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R] 国办发 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