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之光器
2014-09-17盛荷芬
盛荷芬
摘 要:在光货茶壶的创作中,充满了理性的而不失浪漫的情致,于删削浮华堆砌的工艺中,追求清醒的艺术表现,在看似呆板、机械的无生命的线、面上,用简约大方的审美观念,创造出生动又严谨的艺术造型。
关键词:紫砂;光货;塑器;创作
1 前言
紫砂自古就有“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美誉。紫砂自北宋发祥至今,已历经几百余年。“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紫砂如一阕婉约清雅的词,娓娓道说最朴实感人的情愫。
2 紫砂之光器
紫砂壶是紫砂陶中的大类产品,从某种角度说,紫砂陶就是紫砂壶,紫砂壶也代表着紫砂陶。紫砂壶名称繁多,有“砂壶”、“泥壶”、“朱泥壶”、“工夫茶壶”等称谓。紫砂壶的造型是由其特殊的制作方法决定的,它不适宜用辘轳拉坯,也不能机械化流水线生产,而是完全用手工拍打身筒和泥片镶接成型或用石膏模成型。其外形基本上非圆即方,经过变化、变形,装饰就呈现出花货、光货、筋囊货和塑器类四种类别的造型,即所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多姿多彩的艺术造型。
紫砂光货素器自闻世以后,历经北宋、南宋至元代,进入明代后随着紫砂泥这一优良材质为当时的人们接受,开采规模逐渐扩大,工艺技法也逐渐改变,逐步进入艺术化的轨道,终于在明万历年间造就出紫砂史上紫砂光货、素器的第一巨匠,光货艺术的奠基者、倡导者、实践者——时大彬。
时大彬是一位技艺全面的紫砂光货素器艺术的开山鼻祖,他对紫砂材质、造型工艺技法和铭刻都有相当高的造诣,代表了明代紫砂光货素器艺术的最高水准,有“砂粗质古肌里匀”之赞语。主要作品有《僧帽》、《提梁》、《高执》、《龙带》、《印包》、各式方器和圆器造型等,其代表作《三足圆壶》以素身素面紫砂自然胎质为显著特征,造型以玩尝和玩把为基本准则。
“光货”造型,有人称为几何体造型,是根据球形、筒形、立方、长方及其他几何形变化而来。光货讲究外轮廓线的组合,并用各种线条作为装饰变化,壶体光洁,块面挺括,线条利落。面、线与角的表现,或粗犷,或丰腴,或刚健,或清秀,呈现出不同的造型和风格。
“光货”造型不仅在紫砂领域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且还促进和发展了书法铭刻等主要装饰手段的发展,壶底、壶把、壶盖、盖唇,无不成为文人、艺人灵韵的所在;将传统文化的诗文、书法、篆刻集于一体,更加贴切紫砂陶本来素朴天然的品质,同时将文人对生活、历史和社会的感悟,刻画在壶体上并传之久远,是人文精神在物质器皿层面的体现。
作品在光货上更容易看得出作者水平的高低,同一个造型同一组外轮廓曲线,更能反映造型者的水准高低,稍有不慎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为紫砂光货素器的显著特征是素面无饰,这种赤裸的表现形式,最能体现紫砂本质的简朴无华,肃静端庄,洁净深沉。正如顾景舟一贯强调的“壶的好坏,主要表现在耐看、耐用、耐摸、耐玩”上。
明代嘉靖太监吴经墓中出土的殉葬提梁壶,是我们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光货造型,高庄教授与顾景舟合作的《提梁壶》,造型轮廓端庄周正,结构严谨,线面简洁明快,是光货中的上佳作品。张守智教授和汪寅仙合作的《曲壶》,曲线流畅,大方舒展,亦属佳器。传统茶壶《石瓢壶》、《虚扁壶》,在高度有限的外轮廓线上尽最大的转换变化,有张力,有精神,创此壶式绝非一般水平的人所能,亦极为难得,后人临摹各有千秋。
3 结语
在光货茶壶的创作中,充满了理性的而不失浪漫的情致,于删削浮华堆砌的工艺中,追求清醒的艺术表现,在看似呆板、机械的无生命的线、面上,用简约大方的审美观念,创造出生动又严谨的艺术造型。这种手工技艺的精神,更多地凸显造壶者自身的品格修养和人生理念,使作品既赏心悦目,又发人深省。
紫砂陶工艺品,已名扬天下,四海皆知。我们要让这枝独秀之花开放得更加光辉灿烂,一定得把紫砂事业继续发扬广大,努力学习,总结和研究传统技艺,努力创新,开拓前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