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教育应回归教育的本真

2014-09-17张全喜

考试周刊 2014年62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本真校园文化

张全喜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思想道德领域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学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教育者务必走在社会前列、时代前列。

一、学校教育应回归教育的本真

何谓“教”?何谓“育”?何谓“教育”?这是教育者必须认真思考的理念问题,也是教育者忠实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实践问题。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可见“教”与“育”的本真就是“使做人”。著名教育家叶澜先生指出:“教育具有鲜明的生命性,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法创始人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由此,教育的根本职责就是让人合乎规律地自然成长,促进人性发展与完善,教育者必须公正地呵护每一个人,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让每一个人健康成长。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契合了教育的本真。

中小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但其人生观、价值观可塑性较强,在学校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奠基工程,也是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本真内涵和本质要求。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曾尖锐地指出:“我们的学校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是学校教育偏离教育本真、无视“让受教育者的生活更有意义”的教育终极性目标的必然结果。只有生命才能理解生命。教育者必须准确把握教育的本真,用人性的关怀、人道的方法、人文的素养滋润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心田,发现每一个受教育者的生命,涵养每一个生命精神,张扬每一个生命力,传递正能量,集聚正能量,激发正能量,忠实承担起、履行好“立德树人”的历史重托和神圣职责。

二、整合用好三类道德教育资源

在学校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挖掘好、利用好三类道德教育资源。

(一)教材资源。教材中蕴涵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教育者要有发现的眼光,要有再创造的能力,下工夫挖掘、梳理、整合这类资源,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汇于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全过程。

(二)历史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曾指出:“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上、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调研时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增添文化的内涵、实现文化的关照,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学校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深入挖掘、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精神宝库,充分汲取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道德精髓,结合当代文化、时代要求,作出当代表达,阐发其时代价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树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诵、唱、演、画、写国学经典活动,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在活动中体悟、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受教育者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道德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地域资源。地域资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与一地人民的生存环境及其发展历史密不可分,是一地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地域资源近在身边,受教育者身在其中,是教育通过生活的有效载体。在学校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地域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乡土地理、历史遗存、道德模范、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在内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生态资源,特别是地域内的道德模范、先进典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资源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用身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感染人、引导人、教育人、发展人。

三、建设三大教育载体

(一)打造文化校园。校园文化是学校隐性的课程,是学校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声的、持续的教育力量,对置身其中的受教育者,总是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及人生观、价值观的生成。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建好校园文化载体,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积极推动国学经典进学校、进班级、进课堂,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治理,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打造文化校园,让受教育者在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的校园中快乐成长、健康成才。

(二)铸造高尚师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一种人格魅力,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成其为教师的根本,是增强教育行为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基石。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导演,更是参与者、演员,无时无刻都是受教育者参照的榜样,必须自觉铸造高尚的师德,用精湛的知识储备、完美的教育艺术、高尚的道德品质、崇高的价值观念,传播文明成果,传递让人生出彩的正能量,在引导受教育者成才成人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构建教育网络。受教育者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影响密不可分。在当下价值观多元化的冲击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教育必须肩負起双重责任,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要主导构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多位一体的大教育网络,凝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推动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良性互动的教育合力,让受教育者随时随地都浸润在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主流文化氛围中。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本真校园文化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盈一月相戒指的本真自然与创新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