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海报招贴中的动感

2014-09-17张胜鹏

艺术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视觉动感

摘 要:海报招贴作为静态艺术设计,动感的应用极为重要。文章以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为研究基点,结合实际的设计案例,阐明海报招贴中动感的成因。主要介绍了倾斜、曲线、图底反转和非常态特异这四种动感的表现形式。这对增强海报招贴设计中的动感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海报招贴;视觉;动感

海报招贴是一种具有极强艺术表现力的宣传媒介,同时也是一种极具个性的艺术形式。作为静态的艺术设计作品,海报招贴中动感的应用极为重要。按照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达·芬奇的说法,如果在静态的艺术作品中见不到动感,这幅作品的僵死性就会成倍增加。显然,在静态的海报招贴作品中是根本看不到什么真实运动的。对于静态画面中动感的视知觉性,传统的解释是对过去生活经验的联想。而阿恩海姆驳斥了这种联想说。阿恩海姆认为,受众在不动的式样中看到“运动”,就是大脑在对知觉刺激进行组织时激起的生理活动的心理对应物。[1]这就是说,受众的心理功能与视觉对象的结构特征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在外部刺激下,视知觉体验到一种张力。在海报招贴作品中,各种图形及其构图都会有动感,只是会有很大的强弱差异。因而,如何根据设计的需要来产生动与不动的效果,关键是“张力”是否具有明显的倾向性。[2]海报招贴中的动感是如何体现的呢,下面笔者将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

1 倾斜形成的动感

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形状常会给人的视觉带来稳定感,因为人的平衡觉依赖垂直和水平的方向来定位。在海报招贴中想使某种式样包含倾向性的张力,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使它定向倾斜。倾斜被眼睛自觉地知觉为从垂直和水平等基本空间定向上的偏离,这种偏离会在一种正常位置和一种偏离了基本空间定向的位置之间造成一种张力。设计师一旦掌握了运用倾斜定向的技巧,也就等于掌握了区别静止和运动的技巧。[1]

(1)利用斜线表现画面的视觉张力。斜线具有角度的变化,在海报设计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因此,在海报招贴设计中,它所产生的动感和视觉导向性比起垂直线或水平线更为强烈和鲜明。例如,可口可乐的一副海报,即采用斜线来表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如果斜线围绕一个视觉中心点进行放射性排列,此时画面会产生一种向外扩张的力量。例如,美国越战期间的一副反战海报招贴,即采用斜线围绕主体人物放射性摆放来增强画面的动感(2)通过倾斜构图给受众眼前一亮的视觉印象。将海报招贴版面中的图形、文字、色彩等诸元素以倾斜的方式进行编排与布局,版面就可以给受众一种斜向的视觉导向。由于人们对垂直与水平的版面样式习以为常,所以倾斜构图就会给受众视觉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并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特步篮球鞋的一则海报招贴,就是很好的例子。这幅海报主要运用了两种倾斜构图的方式。一种是前景图形(线条勾勒的人物与篮球鞋组合的图形)的倾斜形成的主体斜向的视觉流程;另一种是前景图形周围的倾斜线(主体人物周围的这些倾斜线标示着运动的方向和位置)使版面有了透视的效果,加上利用近大远小的图形特征使画面产生向内的向心力,从而引导受众视线,使其感受版面向内的视觉延伸感。

2 曲线形成的动感

圆形由于内部运动张力的相互抵消而获得平衡性,结果就造成了圆形式样的静态特征。而从圆分离出来的曲线,破坏了内部的平衡性,使其有了较强的运动感。对于曲线而言,越接近圆周式样,表现出来的动感越弱,越接近抛物线式样,表现出来的动感越强。曲线至少有两种运动的形式:一种是有明确运动方向的曲线,如螺旋线被看作是由一点向外无限扩张的动态线。还有一种是运动方向多变的曲线,有着更加流畅、灵活的动感。[3]

(1)方向明确的曲线编排强化版式的运动效果。在海报招贴的构图中运用曲线的编排方式可以产生张力,从而使画面产生动感。例如,海报作品中的图形元素利用行云流水的法文字母进行编排,采用L形构图方式,使画面产生流动的视觉效果,不仅增强了版面的灵活性,也使整个画面富有韵律美和节奏感。此外螺旋形构图也能打造出生动的画面效果。该类别的构图形式主要以展现曲线的变化或波动为主,如表2.2所示是一副泰国的旅游宣传海报,设计者把一些能代表泰国特色文化的物象统一放置编排到了如飘带,似流水的形式中,富有动感的螺旋形式主导了整个画面,成为吸引受众视觉注意的首要条件。

(2)运动趋向不一的曲线突显画面的随意性。运动方向多变的曲线,由于自由形态的规律性较弱,因而能突显出画面的随意性。例如,西方音乐电影类海报就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画面经常呈现出极具感染力的随意、童趣与自由。但自由并不意味着毫无规律,跳跃的节奏是释放灵魂的即兴力量。例如,表2.3是一副西方爵士音乐的海报招贴,从这幅海报招贴中受众可以感受到爵士音乐是一个充满着欢愉与活力的艺术门类。炫丽的色彩,跃动的线条,把即兴演奏表现得淋漓尽致。

3 图底反转的不定向运动

图指图形,底指背景,图底反转指正形的图与负形的底可以相互借用,相互衬托,相互反转。最早对反转图形加以的研究的人物是鲁宾(Rnbin)。其作品《鲁宾之杯》是一副杯子与人脸共生图形。当受众的目光集中在作品的白色部分时,两张对称的侧面人脸成为背景,目光集中到黑色部分时,画面中的白色杯子则成为背景。图底反转,使其形象忽前忽后,空间就会变得浮游不定。正负图形的相互反转给受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动感。

海报招贴设计中图底反转形式与上文所举的案例类似。两种相异图形互为背景,随着受众视线的移动,图底来回扮演着主角,前后层次反复变化,造成受众视觉的不适,而产生动感。德国的图形设计大师莱西·德文斯基擅长用图底反转的方法来设计海报招贴,其作品《种族主义》就是这种图底反转的图解,正负形之间的互补互存,相互融合,使得画面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富有动感。日本的平面设计大师福田繁雄也是一位善于利用图底反转视觉因素进行创作的设计家。表3.3所示的海报就是其运用图底互换形式让受众从中寻求刺激的代表性作品。

4 非常态特异表现造成的动感

对于海报招贴来说,表现对象的非常态特异之处,需要与众不同的特殊视角、特殊情感,设计者还要把这些特异的感受通过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海报招贴设计完全可以在普通的对象中寻找到新的感觉,通过改变设计对象呈现的外观,来阐释特殊的内涵。设计者可以利用新奇的形式创造出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感官世界。吸引受众眼球的形式往往是非常态特异化表现的结果,对设计形象的反常态特异化表现,已经成为海报招贴设计中动感表现的重要手法。[4]

(1)解构重复形成的视觉动感。例如,表4.1所示,这是一张日本DEC的海报招贴,画面上破碎的空间和形态让受众产生了超乎寻常的感受,这种特异的视觉效果是运用解构重复的手法完成的,即把完整的肖像做切割重组,形成破碎的空间和形态。解构性图形的形成,基本采用同质不同量的逐次重复构成,画面丰富、奇特,在受众视觉上会形成一种放射感,具有很强的视觉动感。

(2)矛盾空间造成的动感。矛盾空间也是非常态特异化表现的一种。利用平面二维空间的局限性以及视错觉,通过非正常的空间视角,改变受众观察画面的顺序并采用公用线、行等方法,即可形成趣味横生的矛盾空间。矛盾空间把真实世界中不存在的空间理念在平面上完美地展现出来,使物象在受众的视觉中呈现动态的空间变换效果。[5]矛盾空间的发现者是谁,并没有定论,但把矛盾空间运用的出神入化的代表人物非埃舍尔莫属。在海报招贴设计领域,把矛盾空间发扬光大的人物当属福田繁雄,海报即采用了矛盾空间的矛盾性与特异性来引起受众的视觉注意。

(3)变形造成的动感。在海报招贴设计中,设计师可根据需要对原有物象采用扭曲拉长等方法来改变其原有的视觉形象,同时也可用摄影技术和电脑制图软件进行变形。运用变形表现手法可使物象在形、色、质等方面产生强烈的反差效果,对受众的常规观念的视觉印象形成一定的冲击力并产生强烈的吸引力。[5]如表4.3是索尼随身听的海报招贴,画面中真实人物形象的一条腿被设计者做了夸张拉长变形处理,这种反常形式使画面产生了很强的视觉动感。在电影的海报招贴中也有类似的变形处理。例如,在电影《神奇四侠》海报招贴中,画面里神奇先生的身体变得弯曲修长,二者可谓异曲同工。

(4)光影特效产生的视觉动感。在海报招贴中,光影特效的应用也可打造动感十足的视觉效果。设计师运用电脑制图软件创造出光源来增强画面的律动和节奏感,通过具有动感效果的画面来感染受众,使其产生视觉兴奋。如表4.5所示,是一副耐克运动鞋的海报招贴,设计者将有流动感的光线与真实的运动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光影反映意念幻觉,视觉形象通过光影同构来彰显活力四射的体育精神。在电影海报招贴中也经常运用光影特效来制造特定的氛围。例如,美国电影《墨水心》的海报招贴,画面中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围绕着富有动感的S型光影线排列组合,加上画面上方飘忽而至口眼冒着火焰的恶势力形象,给受众留下了奇幻新异的视觉感受。

5 结语

在平面的海报招贴作品中,有多种表达动感的设计形式。虽然一副优秀的海报招贴作品是由许多设计元素构成,但动感的表达至关重要。一副具有动感的海报作品,能快速吸引受众目光,进而使设计者与受众之间的情感交流成为可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技术与电脑制图软件的应用,使得海报招贴中的动感表达变得更加的容易与深入。所以对于设计者来说,研究动感的表达方式不能只注重外在的形式 ,还要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因为有内涵的动感形式才具有更加长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1984(8):568-588.

[2] 诸葛凯.设计艺术学十讲[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6):190-195.

[3] 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美术形式的视觉效应与心理分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8):89-90.

[4] 王令中.艺术效应与视觉心理——艺术视觉心理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4):217-218.

[5] 尚勇.招贴设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1):86-88.

作者简介:张胜鹏(1987—),男,江苏淮安人,江苏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学。

猜你喜欢

视觉动感
动感“燃烧卡路里”
动感剧场
教具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论黄山标识性材料设计的“焦甜香”表达
马修·伯恩的舞蹈剧场美学:走向哥特之美
浅析油画色彩表现的理性化方式
试论舞蹈与杂技的“跨界”现象
亨利摩尔雕塑的外在视觉意义
动感剧场
动感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