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
2014-09-17李英伟
摘 要: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经历了从认知到重视、从感性到理性、从注重商业价值到强调民族文化内涵的过程,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进行剖析,梳理平面设计发展的内在动因,指出了艺术品价值和生命力体现在其文化内涵和创新力等方面。
关键词:中国;平面设计;发展
平面设计时通过文字、图形等将信息传达给受众全体,使人们由这些视觉元素了解设计者的计划和设想。平面设计属于外来词汇,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艺术行业还没有平面设计的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平面设计作为艺术表现的一种手法,经历了从形式到内涵的转变。而我国的平面设计的发展也经历了探索、成长和成熟时期,无论是理念、功能,还是在形式表现上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的艺术风格思想和我国传统艺术价值观念的影响。而今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促使平面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不断进行调整,满足人们对艺术赏析以及个性体现的追求。
1 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平面设计发展
艺术设计的发展与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有着巨大的关联,可以说是由当时的经济、技术、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同时与人们的生活观念、习俗以及审美情趣也都息息相关。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没有“设计”一词,类似的有“构思”、“思维”,缺乏现代设计意义的内涵。最早的现代艺术设计来自于商业广告。20世纪30年代,是上海广告业的繁荣期,在风格上除了受到法国新艺术风格的影响外,许多设计师还发展出了具有中国民族特征的月份牌画。月份牌画不仅注重宣传商品的实用功能,还满足当时人们审美的需求,不仅在技法上吸收了西方绘画对人物塑造的扎实的基本功,还继承了中国传统年画的特点,融合了传统工笔画的技巧,是中国早期受西方设计思潮影响所取得的成就。之后战争破坏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同时阻隔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受到阻滞。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思想的压制,对于接受西方现代思想、将工艺美术要为现代社会生活服务的主张没有得到重视。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化为乌有。模板化、革命化、愚民化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美术设计的显著特点,人们的穿着只有“蓝、白、灰”。直到80年代以后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经济逐渐开始复苏,中国的平面设计发展才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 中国平面设计发展的探索期(1980~1993)
2.1 改革开放初期平面设计发展
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复兴首先归功于一个时代的思想政治变革与开明的政府决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经济的复兴为艺术的振兴提供了外部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的新的物质生活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最终促使艺术领域的全面觉醒。在有了一定经济基础以后,人们开始开始追求个性、追求时髦、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直接刺激了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在平面设计方面,社会大众对宣传画的要求发生了转变。政治题材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生活化、艺术化的人物、山水、建筑等内容。象征、抽象的手法代替了政治、写实的手法。反映了人们消费观念转变对平面设计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停顿多年的教育事业逐渐得到了恢复。教育开始面向现代化,对艺术类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促使全社会开始关注艺术教育的发展,有助于人们了解艺术教育的本质和内涵,帮助艺术教育从传统色彩较为浓厚的工艺美术教育向现代化的艺术设计教育转变;另一方面对艺术院校重新恢复、建立,在办学体制、管理模式以及人才培养理念等方面的改变创造了条件。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市场经济的繁荣,带动了社会对广告、产品包装的需求,平面设计领域人才的匮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有利的社会大环境下,为了促进对外贸易,提高我国产品外包装水平,80年代初我国成立了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先后举办了展览会、研讨会、学习班等,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平面设计师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后,新的思想、产品、设计进入了我国设计领域,不但使我国设计领域对设计思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新的理念和思路。一批最早走出国门的教育者将国外的经验和理念(“三大构成”)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引起了遍及全国的“构成热”。1984年,中国广告杂志以连载的形式开设了广告与设计讲座,通过邀请专家进行系统的介绍平面造型、设计色彩、字体设计等问题,将西方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应用推广到广大消费群体中。
2.2 探索时期平面设计发展的特点
(1)平面设计思想的转变。改革开放之前,虽然有从事美术设计方面的工作,但并不成为平面设计,通俗地讲,称之为“作画”或者“画画”,并不被人们所重视。政治上,长期的意识形态以及经济上实行的统购统销政策,造成产品无需竞争,因而也不需要通过精心设计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产品流通渠道的扩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注重对美的追求,从而使社会认识到平面设计的功用,促使平面设计思路求新求变,讲究标新立异而又匠心独运。让作品有开门见山,眼前一亮的效果。(2)以消费者为中心。随着经济的开放,我国的平面设计开始转向对消费者心理,审美情趣以及生活情感的关注。原因在于设计领域逐渐认识到“以消费者为中心”能为设计师带来的经济价值和艺术认同。这一时期,产品的包装、设计从外观、颜色、字体、风格的构思上都产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传统的现实主义逐步向简单、抽象、鲜明、时代性显著的方向转变。设计师意识到商品在人们心理上的差别比在物理上的差别重要得多。
3 中国平面设计发展的成长期(1994~2000)
3.1 成长时期平面设计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有两件事深刻影响到了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第一是1994年后中国重新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市场经济的全面开展和成熟,使物质力量显示出强大的威力,金钱的作用开始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消费成了时代的主题。频繁的经济交流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也为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参与国际间的交流,推动我国平面设计行业的迅速发展。为了迎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1998年教育将原有的艺术类设计专业“六合一”,即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合而为一,完成了艺术教育对设计由认识层到制度化的转变,更加体现了中国社会阶层在生活方式和观念等方面转变。90年代后期,计算机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使理性的科学技术和看似毫无逻辑关系的艺术结合在一起。同时计算机特有的视觉语言,强力地冲击了传统的设计方式,为艺术家和设计师提供更多的设计方法和表现形式,使设计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变革。
由于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将设计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很多以往难以实现的效果,通过计算机就可以轻易地完成,以及新的视觉、图形语言表达形式,都强烈影响到平面设计师的设计思维。1988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创了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教学的先河,通过开设计算机课程,加强与电脑公司的合作,成立电脑设计培训中心,培养了大量的即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的人才。在1996年举办的“北京国际计算机艺术作品及应用系统展览会”上展出了300余幅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形式多样,设计思路开阔,代表了当时中国平面设计的最高水平。
3.2 成长时期平面设计发展的特点
(1)设计理念日趋完善。在经过80年代对设计理论进行探讨以后,90年代以后平面设计理念已经日趋完善。从传统的美术概念发展成为了注重正确信息表达,促进销售内容传达,以“文化”为中心的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出现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设计概论”与体系结构框架。同时在设计知识、方法等的应用方面,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特别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能够紧跟国际潮流的发展。(2)丰富的表现能力。计算机由于具有操作准确、使用方便、容易修改等特点,能够产生比手工作品更为丰富的效果。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于平面设计中,丰富了平面设计的形式和风格,使平面设计作品展现出更强的时代感和视觉效果。(3)品牌意识增强。由于经济环境的愈加激烈,厂家品牌意识逐渐增强了,对品牌的设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4 中国平面设计发展的成熟期(2001至今)
21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在文化领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技、教育的进步,加强了世界的交流,新形势下,我国平面设计发展面临着新的变革。一方面,爆炸式的信息增长使设计行业已经没有了任何秘密可言,设计师再不能凭一技之长确立自己的作品的优势;而另一方面,信息的传播也给视觉创意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如今世界各国的平面设计家无不都是视觉创意的大师。他们所创造的设计作品,作品中流露出独特的创意,或给人以反思、启发,或给人轻松、幽默,引人斟酌与体味,他们都力图通过设计创意表现个人独特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场。
在各国设计师凸显个人风格的环境下,我国的平面设计发展开始走本土化之路,作品除了具有独特性之外,在风格和形式上都有浓郁的中国风。很多作品通过借鉴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将之用于现代的设计之中,通过对富有民族特色的表现方式,展现出设计的理念和内涵。
从目前从平面设计本土化作品来看,它所呈现出的不单单是对传统的复刻,而是将传统文化的精神与西方设计的理念进行融合,发现二者的共同之处,进行重新构建、组合。这种表现手法,拓宽了设计师的选材范围。融合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呈现出其独特的设计内涵。平面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否,原创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原创性是设计师以一种不同的视角对事物的状态的表达,是作品的精神所在。从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状况来看,缺乏创新性、原创性,抄袭现象比较严重。将成为我国平面设计发展的最大障碍。在现代文化日渐趋同的情况下,我国的平面设计要获得发展,必须不断与世界进行交流,积极吸收营养成分,同时以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挖掘其中的瑰宝,将之与现代的设计理念、工艺结合起来,创造出特有的中国平面设计文打造中国的设计品牌,促进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教庆,孙英丽.浅议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趋势[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8).
[2] 王爽.国内平面设计发展状况探究[D].河南大学,2013.
[3]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 张思遥.中国平面设计30年[D].江南大学,2009.
[5] 储婷.中国平面设计的白银时代——论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平面设计[J].中央美术学院,2004.
作者简介:李英伟(1977—),男,山西人,本科,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