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项目实施与管理作为促进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
2014-09-17
近年来,陕西省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一主多元的形式,全面实施职业农民塑造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象12372人,认定1453人,走出了一条示范引领、实用有效的新路子。陕西省农广校作为实施主体在发挥教育培训职能作用的同时,通过项目实施与管理,有效地促进了体系建设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坚持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管理及项目实施中锤炼队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涉及面广、环节多、系统性强,面对新的工作任务,陕西省农广校坚持把理论培训及实践锤炼作为强化体系办学队伍建设,适应新工作新要求的有效手段加以落实,促使教育培训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陕西省农广校系统设计课题,多频次、长时间、封闭式地开展了农广校校长、管理人员及专兼职教师培训,各类人员参加培训均已达到3轮次,逐步达到开阔管理决策视野、提升管理能力水平、更新专业技能知识的培训目标。同时,坚持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管理和培训实施中锻炼队伍。2013年,陕西省共有34个培训机构承担了职业农民塑造工程项目试点工作任务,其中市、县农广校32个,达到全省项目实施机构总数的94%。2014年将有80%以上的县级校承担培育任务,参与整省推进实施工作的农广校会超过83个。年初,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省农广校,全面承担项目的日常管理协调工作。省农广校也指导市、县依托农广校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办公室。体系广泛参与项目协调管理和教育培训实施工作,管理人员队伍和培训师资队伍得到了锻炼,农民教育培训管理水平和教育培训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二、坚持在落实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环节中建立实训基地
与一般培训相比,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内容更丰富、要求更全面、实训教学更突出。省农广校主动顺应教育培训环节的要求,努力强化农民教育培训实训基地建设。近几年,陕西省农广校利用全省已发展建立各级各类农业园区1687个,县均建园16个以上的有利条件,坚持指导市、县农广校通过协调联系,与多个农业园区建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机制,以满足实践操作的需求。并着重指导一些县级校对于诸如水产、农机、茶叶等小而特色的产业实训,与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和维修站点等建立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加强实训教学环节。为确保体系实训基地建设稳定发展,省农广校还把向基地投入一定的运行经费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一项制度,坚持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培训实施工作绩效考核中,加强实训基地登记管理和基地建设测评,促使市、县农广校在实训基地投入相应的设备,建立了实践教学阵地,并将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强化实训教学的首选加以落实。通过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有效运行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合作机制,有效破解了体系实训基地建设的难题。
三、坚持在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中实施标准化建设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必须具备完备的教学基础设施及培训手段。为了尽快适应工作要求,陕西省农广校针对全省体系基础设施设备相对薄弱的实际,及时制定县级校标准化建设方案,启动了县级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并不断加大专项经费投入,保证此项工作有效推进。2013年,争取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资金中专列8万元的教学设施设备采购资金,严格督查各地落实。各项目实施县校按照要求增添教学设施设备,普遍改善了办学条件。2014年,继续保持每县8万元的设备更新款项外,又争取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中专门安排500万元资金用于10个县级校标准化建设。县级校积极改善基础条件,主动更新教育培训手段,适应项目实施工作要求,大力争取标准化建设资金的同时,各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把县级校标准化建设列入办事日程,不断扩充农广校办学场所,促使其尽早达到省级投入的基本要求。
四、坚持在全面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整省推进中强化体系机构
近年来,省农广校坚持把稳定体系机构,强化农广校职能作用作为搞好体系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尤其是在陕西省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来,省农广校紧紧依托项目拉动促进农广校机构建设,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2013年,一些已被合并的县校相继恢复了机构独立和财务账户独立。还有不少市、县农广校扩大职能任务,相继承担了农业信息管理和一村一品产业监管工作,其机构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在此基础上,陕西省农广校通过不懈努力,在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安排部署中,明确规定了承担教育培训任务的县级农广校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工作正常开展必须的人员编制和完备的教学设施及场所等。目前,各县级农广校正在落实此项工作。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