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植物种类选择与园林种植工程
2014-09-17申驰
申驰
摘 要:园林工程包含多种单项工程,其中,种植工程是最特殊也是重点的园林工程之一。在进行园林种植工程建设时,植物种类的选择具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相关要求。以适应物候条件为基础,保持植物多样性和观赏性为中心,突出植物种类选择的针对性、适应性和观赏性为主要原则,这对园林种植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园林工程;种植工程;选择;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4-0156-02
植物种植设计是指通过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大家懂得植物配置的基本理论、表现手法,植物配置的原则、形式和要达到的艺术效果。在园林种植工程的整体理念中,植物种植设计是整个园林种植工程的关键所在。而在对园林工程进行有效设计时,其先决条件是将植物种类与园林项目有效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树种与草坪、花草植物有效搭配起来,才能保证园林工程的合理优化。
1 植物种类选择的影响因素
在城市园林工程的建设设计中,园林绿化工程在其整体结构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非常重要的作用。园林种植工程本质上是对园林工程本身的点缀,根据现代园林工程的设计理念可知,园林绿化作为园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园林设计景观的感官效果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还对整个园林工程的设计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选择植物种类的过程中,许多因素是工程绿化选择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1.1 熟悉当地的物候条件
绿化工程的设计者必须对当地的物候条件有清晰的认识。物候是指物候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被称为物候现象。它主要是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和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作为植物种类的选择,必须要建立在与当地物候条件相适应的基础上。从物候条件的角度来讲,又包括在固定的周期变化内,区域内的积温、水文和墒情的变化。在园林工程中,植物种类并不是随意选择的,它是建立在对当地物候条件严密分析的基础上而进行筛选的系统工程。物候条件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外在条件,如果在选择上出现偏差,那么即使后期的管理再到位也没有办法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
1.2 科学分析水土环境
在选择植物种类时,还要科学分析当地的水土环境,选择适宜在该环境下生存的植物种类。在选择植物种类时,由于忽视了对植物种类水土适用性的研究,所以,出现了许多植物死亡的情况,而这些实际情况也给了我们不少经验和启示。比如深山的树木移植,由于不适应城市中的水土条件而出现大量死亡的案例,这些都警示我们在选择植物种类时,必须要进行科学、严密的水土分析。对水土环境的分析,主要是在实验室中,对要绿化环境的土质进行科学分析,分析其中有机成分和营养元素的配比情况,得出水土样本调查报告。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要以符合其土质条件为基本前提。如果土质呈碱性,就不得选择酸性植物。在土壤墒情和水资源情况调查中,如果当地缺水,则应选择耐旱树种;如果当地水源充足,则应选择种植耐涝品种的植物。
1.3 考察光照条件
根据当地的地势和所处的环境,对当地的光照条件进行考察。在平坦区域,采光效果较好,适宜种植喜光的植物;在有明显地势变化而造成的背阴环境中,应选择一些对光照要求较低的植物种类。除了要将采光等因素纳入植物种类选择的条件外,风向、风速等因素也是植物选择外在生长环境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比如,在风速较大的地区,不宜选择抗风效果差、易倒伏的植物。
总而言之,植物种类的选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园林绿化工程中,以植物种类选择为前提,在这个环节中,要通盘考虑、细致思考,一切应以科学务实的数据分析为前提。
2 植物选择搭配的原则
在园林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实现园林绿化是园林种植工程的主要目的。在植物种类上,要保持其内在的合理搭配。园林绿化设计不仅是对园林进行简单的绿化点缀,而是要以绿化为目的实现园林工程整体植物生态环境的构建。在园林绿化设计中,需要对其中的诸多因素进行考量。以整体植物生态环境构建为基础的设计理念,其中包含植物种类选择、植物内在关系优化等诸多结构性因素。在植物选择上,以下几个基本原则是不可忽视的。
2.1 坚持植物种类的多样化原则
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不同植物的不同生活习性,在坚持植物多种类的前提下,还要努力做到品型多样化。在一个生态环境中,植物种类越少,其生物多样性越差,环境结构就越简单,抵御外在威胁的能力就越差。绿化环境实际上是植物生态环境的整体构建,为了营造有强大再生功能和自我修复能力的生态环境结构,设计者必须坚持物种选择多样化的原则。同时,这一原则也体现在植物种类搭配效果方面,要坚持乔木与灌木连同草本植物共同发展的植物结构体系。构建以乔木为主干,以花草为支撑的丰富的植物结构体系,实现绿化工程结构当中“自循环”体系的建立。
2.2 坚持本地物种与外来物种相结合
坚持本地物种与外来物种相结合,突出当地特色,以本地生态系统为基础,兼容其他物种体系的整体完美搭配。植物搭配结构的合理性是基于因地制宜的原则。之所以坚持以本地物种为主,是因为这些植物是经过当地自然生态的检验,而形成的具有良好适应性和可选择性的植物种类。坚持引进外来物种,就必须实现当地物种生物多样性的提升和生态环境的优化升级。引入符合本地区自然环境的物种,不仅能够让植物良好的生长,还能将异域风情引入到当地,为当地人营造出全新的视觉体验和审美感受。
2.3 坚持适应性与观赏性的结合
在选择植物种类时,适应性与观赏性并行不悖,二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衡的。绿化设计是以审美为基础,营造绿化景观的园林建设活动,而植物的四季变化和花草的开花都为这种视觉空间提供相关的视觉体验。但是,单纯地以审美为目的的花草其主观设计性太突出,匠气太重。这样便使得整体环境缺乏真实感,造成了整体环境与大自然环境的不和谐。因此,在园林绿化景观的设计中,我们必须坚持植物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原则。这种适应性不是对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理念的放弃,而是为更好地实现这种设计理念的升华。在对园林绿化设计的植物种类进行选择时,要在全方位、多视角的观念下体现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特征。坚持适应性与观赏性的结合是其设计理念的现实构建。
3 结束语
要以生态理念规划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注重园林绿化在改善城市气候、卫生环境、蓄水防洪、城市节能等多方面的功能发挥,将园林绿化生态功能作为审查评定的依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和产业不断向城市集聚,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迫切要求通过园林绿化建设创造城市的第二自然,促进城市新陈代谢,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在选择植物种类时,以此为支撑,实现植物生态系统的构建,这对园林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一萌,廖洪伟.浅谈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J].林业勘查设计,2009(01):44-46.
[2]李春娇,贾培义,董丽.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方法[J].中国园林,2014(01):93-99.
[3]王小斌,李惠芳.我国花境植物种类选择研究现状与趋势[J].广西林业科学,2012(04):391-394.
[4]李传勇.浅谈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7(11):18-20.
〔编辑:白洁〕
Abstract: The garden project includes a variety of individual projects, including planting project is one of the most special is the focus of the garden project. Garden planted during construction, the choice of plant species has its inherent laws and related requirements. To adapt based on phonological conditions to maintain the diversity of plants and ornamental center, highlighting the relevance of plant species selection, adaptability and watch as the main principle, which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garden planting project.
Key words: garden project; planting project; choice; adapt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