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地市党报言论的指导性
2014-09-17马增寿
□马增寿
(忻州日报社,山西 忻州 034000)
增强地市党报言论的指导性
□马增寿
(忻州日报社,山西 忻州 034000)
言论在报纸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党报,强调指导性,首先要写好言论。一张报纸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人们首先是从言论中获得判断;当前应注意些什么倾向、动向,也总是通过言论来体现。
长期以来,地市党报的言论习惯根据《人民日报》及省报这一个时期发表的言论内容来组织本报的言论,而这些仿造的言论从主题到内容都相差无几,缺少地市报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其实,比较起来,地市党报与中央、省级党报因各自所处位置不同,各有其特色和优势。
中央、省级党报言论强调宏观指导,而地市党报言论宏观性就要小一些,更应强调在宏观的背景下做好自己的“微观文章”,对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精神的理解和把握上,中央、省报由于消息来源广而抓得准,反映迅速。但是,它的言论很难具体照顾地域的差异和情况的不同,只能集中概括和原则指导。而地市报就能从本地实际出发,结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撰写出针对性和指导性较强的言论,并有的放矢地指导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
与中央、省级党报相比,地市党报的言论相对灵活性更大。这便于在党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指导下,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多设置一些言论专栏、多组织一些灵活多样的短小评论,多做一些以实论虚、小中见大、一事一议、事理结合的文章,这应是地市报言论的明显特色。
与中央、省级党报相比,地市报更有自己的地方韵味。地市报离基层和群众近,最容易及时发现基层的问题,了解到群众的情绪、要求以及群众在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做好本地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评述工作,使言论的贴近性和指导性更强。地市报的这种独特优势更有利于其做好言论的本地化、区域化文章,使地方党报言论“亮”起来。
基于以上比较,地市党报言论要做大做强,必须注重突出自己的地方韵味,在地方特色上做文章,《忻州日报》的具体做法是:
以制度保证言论。长期以来,在地市报人中,存在着言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倾向,言论成了可有可无的配角和版面的点缀。版面一紧张,言论便撤掉了。而实际上,党报无言论便会“失声”,等于自动放弃对公众舆论的话语权,党报无旗帜便会“失语”,等于在引导和影响受众中丧失权威。对此,《忻州日报》的做法是:以制度确保言论有相对固定的版面和专栏以及相应的数量。在好版好稿的评选中,明确规定报纸版面必须有一篇言论,并且是好言论,否则不评为好版面。这一制度出台后,出现了版面编辑争相约作者撰稿、抢发好言论的局面。
用体制激励作者。搞好地市党报言论,必须着眼长远,固定专人,建立专职的言论编采机制;必须运用好激励机制,鼓励言论作者、编辑多出精品佳作,成名成家;必须建立健全通联机制,培训、巩固、壮大言论写作队伍。《忻州日报》过去没有专职的言论编辑和评论员,言论的编辑和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的撰写一直由各编辑部和要闻部分担。事实证明,这种办法对强化言论宣传非常不利。从2002年开始,《忻州日报》从建立良好的评论写作机制入手,专门成立了评论部,负责整张报纸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的撰写。专职评论员的设立使报纸的言论宣传逐步走上了正规。
改进文风,探索和创新言论写作方法和技巧。增强言论的新鲜度,摒弃诸如唱“四季歌”,无病呻吟、陈旧落后、老气横秋的议题;强化言论的针砭力,杜绝简单的批评或表扬等肤浅、平庸的应景之作;提高言论的战斗力,在针砭时弊,干预生活方面有所作为;增强言论的指导性,注重言论选题的针对性,力避不着边际和隔靴搔痒的坐而论道和高谈阔论,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方面多做文章,注重配合时政宣传、社会宣传和理论宣传,及时组织撰写令读者解渴、有新意有深度的专题言论。《忻州日报》一版有三个固定的言论专栏——“议论风生”、“你说我说”、“今日谈”。专栏除要求稿件一事一议、观点新鲜外,一个重要的上版标准就是提倡文风的“短、实、深、活”。短:字数在三、五百字;实:以实在事入题,说实在事;深:单刀直入,点准话题穴位,鞭辟入里;活:语言或泼辣,或平实,不拘一格。时评、杂感、随笔、点评,只要是来自生活,能直击时弊,他人的言论均可采用。这些评论成为《忻州日报》的明星专栏。
加重经济言论分量,形成优势。国外的评论,是提供新闻背景,作出分析、预测。从组织架构看,像美国、日本的一些大报,设有论说委员会,人员是从编辑部各部门选一些骨干组成,评论员都在某一方面有精深研究。综观我们党报的评论,大多是时政言论,空话套话多,有见地、有分量的言论少,特别是对某一领域、行业有独到见解和研究的经济言论更少。这是地市党报的普遍弱势。而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经济活动已渗透进百姓的日常生活。为群众提供具有前瞻性、提示性、有价值的经济言论已愈来愈重要。为保证经济言论的数量和质量,《忻州日报》一方面鼓励编辑记者写言论,一方面大力发展专家型的言论队伍。在每期有固定的言论专栏,专栏稿件充裕,读者阅读率很高。
注重开辟时评版块,为读者提供“观点的自由市场”。在党报新闻评论的园地中,时评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朵奇葩。它以鲜明的政治性、强烈的新闻性、广泛的群众性、严密的逻辑性以及针砭时弊、尖锐泼辣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成为人们了解民意、认识社会、把握导向的一扇重要窗口。《忻州日报》的言论专栏“你说我说”在2011-2013年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如城市建设、项目攻坚等,刊登了一系列时评,逐步成为读者喜爱的特色栏目。
应当看到,在社会思想日趋多元的今天,人们需要的已不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见微知著的说理。在读者的心目中,党报言论具有的权威性和指导性,给人一种居高临下、意见领袖的感觉,而读者更希望捧读到能表达公众普遍诉求的、来自民间的言论,更希望看到对某一事件的读者评论权。这时,时评为这种愿望提供了表达自由观点的空间。它可以发挥平民化、大众化的优势,阐发对社会、经济等诸多现象的理性分析,梳理、整合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这种具有开放、活跃、自由、争鸣特点的时评,是党报言论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