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在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前前后后(下)

2014-09-17宋毅军

党史文苑 2014年8期
关键词:工业建设

■宋毅军

赶赴大西南实地视察指导大三线建设

为了建设好西南大三线,1965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 《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定》,决定成立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以加强对整个大西南三线建设的领导。邓小平提议由中央政治局委员、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任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程子华、西南局书记处书记阎秀峰、华东局经委副主任钱敏为副主任,后来又增加了彭德怀为副主任。

1966年1月11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为主任,西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王林、国家计委副主任安志文、西北局计委主任宋平为副主任。

1966年3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了中南三线建设委员会,中南局第二书记王任重为主任,湖北省委书记处书记王树成、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华国锋、河南省委候补书记戴苏理等为副主任。

“计划用钱,建设三线”,这是邓小平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发言强调的要点之一。他说:“只是第三个五年计划还不够,还要有十年轮廓,十五年展望。”这次计划,首先由计委提出,解决吃穿用,加强国防。据此,再定基础工业。毛主席说,这样好。怎样把基础工业搞上去,“屁股”坐得更稳一些。“屁股”不光是重工业,还包括交通。“屁股”坐稳,“拳头”才有力量。他还说:一、二、三线的问题,过去只分沿海、内地,这次毛主席又把内地分成二、三线。“用六年时间,好好工作,把西南后方的基础打好。”对基础工业安排确实不够,主要是对三线的基础工业安排不够。但是,情况有好转,花钱也不能松,要敲起警钟。各部门要少花钱多办事,是指办中央指定范围以内的事。基础、“屁股”要加钱。

为了贯彻落实开展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1965年11月1日至12月7日,邓小平和李富春、薄一波等赴西南的四川、贵州、云南省考察指导三线建设。这是他继一年前的东北之行后的第二次关于三线建设实地考察。他这次反复强调的问题是:三线建设要特别注意布局问题,像机械工业那样可以搞成协作网。11月2日,他们在成都听取了二机部负责同志关于三线建设选址情况的汇报。当时对新铀浓缩厂的厂址定点有不同意见,厂里认为原定地址布局分散、水温不宜,主张另选新点进行建设。

邓小平听了很重视,亲自到新点踏勘地形、调查环境,考虑到核工业三线建设既要贯彻分散、隐蔽的原则,又要从工艺技术特点的实际出发,认为新点好:背靠大山,地形隐蔽;面临大河,水温适宜,能满足工艺要求;场地平坦,有利于厂房合理布置。决定改在新点建设。邓小平这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和决策方法,给大家以十分深刻的教育。实践证明,铀浓缩厂改在新点建设是必要的和正确的。

接着,他们视察了七八四厂、七一五厂以及川西南威远气矿威基二井的机房、钻台,观看气田构造图、井位安排图,观看气井放喷。从10日开始,邓小平先后视察纳溪天然气化工厂、二五五厂。在重庆听取有关方面负责人汇报三线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视察二九六厂、二五六厂,观看坦克表演。14日,他召集有关人员开会,研究三线建设中的问题。视察了第三钢铁厂和四五六厂。

在听取汇报的插话和谈话中,邓小平结合西南的实际情况,对如何搞好三线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要特别注意布局问题,像机械工业,可以搞成协作网。”除了搞大厂、主厂外,可以搞些小厂、卫星厂。机械工业要搞得快一些,特别是精密机床,不然被动得很。贵州煤炭、云南木材搞起来后,没有机械工业为其服务是不行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增加两三亿投资,搞100万台机床,主要要搞关键机床,使精密机床的比例达到百分之三十。

——关于选第二汽车制造厂地址,四川交通不便,放汽车厂不适合,应该放在外边。可以沿川豫铁路,在鄂西、襄樊、光华一带选址。“上海要帮助西北、西南解决好人才、技术和材料方面所面临的困难。”

——贵州要遍地开花搞林场,沿铁路、水路造林。贵州不做到比四川富,工作就算未做好。他还指出:贵州汞的开采和生产用土办法不行。要等把藏量摸准了,搞现代化开采。“将来贵州一定是大工业区。除了重点抓农业,解决粮食要自给外,非把乌江水电站搞上去不可。”

——在六枝煤矿,他听取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负责人汇报六盘水矿区生产建设情况后指出:“看到西南有煤、有铁,我就放心了。不然,建好多工厂也没有用处。有煤、有铁,办好西南两个大型联合企业就有希望。”南方的煤炭基础在贵州。按照毛泽东的战略构想,贵州是三线建设的重要地区之一。而位于“贵州西部的六盘水则以其丰富的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被列为西南三线建设的重点配套项目之一”。

——在昆明机床厂参观该厂研发成功的光学坐标镗床时,他说:昆明机床厂制造的精密机床,在全国很有名气,但产量太少,目前我国的精密机床还要靠进口。今天我来,“主要想解决生产精密机床的问题”,不然天天叫进口,进口几千台还叫不够,日子不好过呀!“要解决精密机床的需求必须立足于国内生产。”

——在成都听取有关同志汇报西南钢铁工业的发展情况时,他指出:工业还是以钢为纲。“三五”末期,“西南西北的钢产量要达到五百万吨规模,再加上二线生产的五百万吨,打起仗来就不要紧了”。整个工业质的提高,必须有一定的量做基础。昆明机床厂可以把普通机床的生产转让出去,集中力量搞精密机床。

每到一处视察,邓小平都深入基层,广泛地同工人们接触,亲切地询问、了解工人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当时,由于六盘水交通闭塞、贫瘠落后,要解决新增10万建设大军的生活供给问题,尤其是蔬菜瓜果的供给问题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事。邓小平从工人那里知道大家想吃到新鲜大白菜时,当即指示秘书与北京有关部门联系,很快就调进了50万斤大白菜支援六盘水矿区。

这次视察六盘水期间,正值贵昆铁路六枝至水城段中的一个偏僻的小站“关寨站”建成使用,应铁路方面负责同志之请,他欣然挥毫为车站题写了站名。当他在昆明了解到“三线”建设项目的困难时指出,受交通的限制,建设项目一时不能摆得太多。“云南要搞铁路建设,铁路建设的标准要高些。”他还具体指示,成(都)昆(明)铁路按年1300万吨运力设计,内(江)昆(明)铁路按年800万吨运力设计。

尽快建设好攀枝花钢铁基地,是毛泽东提出三线建设时特别强调并要周恩来直接主管的。为此,周恩来多次召集国家计委和冶金、地质、铁道、交通等部门负责人进行研究。特别指明和强调毛泽东讲的 “攀枝花建设要快,但不要毛糙”的方针。他要求尽快组织攀枝花建设专家考察组,尽早到实地调查资源、交通等情况,考察配套建设冶金、煤炭、电力及各矿山、工厂的条件,提出建设方案和厂址选择建议。

1965年12月,邓小平等在渡口市 (今攀枝花市)先后视察了一锌矿、兰尖铁矿、弄弄坪厂址。他代表中共中央批准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建设方案。他认为,“煤钢联盟,中心是煤”,“攀枝花是得天独厚的好地方”。在弄弄坪建厂,是非常理想的。在视察昆明钢铁厂时,他指出:云南的发展重点,从长期看,是有色金属,因为云南这方面条件特别好,“宝”很多。云南要搞成一个有色金属省。他说:“攀枝花、盘县、水城的条件,肯定比酒泉好。”还说:“这里的条件太好了”。“西南少铁,就不是硬三线。”可以考虑在水城、盘县多搞点火电,可以就地消耗煤。在周恩来、邓小平等直接领导下,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攀枝花钢铁基地终于在1970年7月1日建成出铁,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基地。

邓小平说:三线建设要抓紧,农业这个基础不能放松。你们很辛苦,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我到现场看后再说话。少数民族参加三线建设劳动是一件好事,既解决了三线建设人员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少数民族生活困难的问题。这就是军民大联合共建三线。“搞三线建设就应当吃点苦。”

12月5日上午,三线综合调查和选择厂矿的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各部委、西南局、三线建委、四川、云南、贵州、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及各大设计院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等200余人参加。程子华汇报了三线建设调查研究和选择厂矿的综合情况。吕正操汇报了成昆、川黔铁路规划设计和施工情况。川、云、贵三省汇报了各自三线建设项目及投资的情况。

1965年12月,邓小平会见外宾在谈到国内问题时,概括说:我们正在做的两件事:“一是建设,一是备战,建设同备战结合起来。”在工业方面,现在可以说我们比较懂得怎么样搞工业了。

在全军政治工作、全国工业交通工作会议上提出进一步开展三线建设的任务

1966年1月,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邓小平分析了形势,进一步提出了开展三线建设的重要任务。关于国际社会中的战争因素,他指出:去年变化相当大,是大动荡、大改组、大分化的一年。实际上,战争在很多地方存在着。大仗会不会打起来?这有两种可能,一个打得起来,一个打不起来,要做打得起来的准备。迟打、早打也是两种可能,也要做早打的准备。“我们就是教育人民不要怕战争,而且积极地准备,这样就立于不败之地。”

关于国内备战形势,邓小平指出:备战这个纲一直到毛主席指出以后,特别是提出搞大小三线的问题以后才提起来。现在提战备,不是当作一般工作来做,而是提到战略指导思想全力以赴来搞。“我们大小三线一抓,不仅国防上意义大,建设意义也是很大的。”整个全民的备战,整个建设的备战,都已贯彻到今年开始的第三个五年计划里面了。

关于军队建设问题,邓小平指出:一旦天下有事,将来仗打得好不好,要靠军队,要靠军队与人民结合。全国学习解放军,军队工作就必须搞好。战争是政治,战略指导思想本身就是个政治。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是什么?是政治。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是政治,是战略原则。基本上来说,我们是打政治仗。我们全民皆兵本身就是政治。解放军的战斗力是建筑在政治思想上面的。

2月,邓小平和刘少奇、周恩来等听取关于三线建设情况的汇报。邓小平在讲话时概括道:1964年“提出建设三线、加强备战,这是调动所有企业积极性的一个大问题。一提支援三线,没有二话讲,积极得很”。不过,我们在好的形势下,要更加注意冷静地估计形势,这是过去经验里很重要的一条。

2月26日,邓小平在全国工业交通工作会议、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他回顾说:三线建设问题,后来主席提了。应该说,我们迟搞了两三年。如果以此为纲,调整会更好一些,大家的劲头会更大一些,成绩也会更大一些。三年调整,没有看到大的方面,零打碎敲,处于被动。三年调整的消极方面就在这里。主席提出三线建设,批评我们忽略了,这是个错误。去年的工作为什么比一九六四年搞得更好?三线建设这个纲提起来了,很重要。早提起“纲”来,可能更主动。一提搞三线,各行各业都很努力,奋发图强,没有二话讲,给任务感到很光荣。这样说,并不等于不要调整,而是说对三年调整也要一分为二。

他强调:“立足国防的战略布局,才开始抓。不把立足国防的战略布局搞好,心是放不下的。”他结合苏联在卫国战争中的经验教训时说:我们要接受斯大林的教训,当时,他准备不足,开始没有打好仗,犯了错误。现在看,也不完全是这样。那时苏联的钢还有三分之一在后方,在乌拉尔;1800万吨钢,有600万吨在后方。我们现在连三分之一也不到,不是主席抓,一旦打起来,犯的错误不会比斯大林小。生产钢,不容易,苏联在战争期间拼命生产,才由600万吨增加到900万吨。我们才开始生产。

邓小平提出,其他各行各业,三线也很少。国防工业多一些,但那也是张起嘴巴吃东西的,工业的 “粮食”还是靠一、二线,主要是靠一线,二线也不强。“立足于国防的战略布局,是个大问题,现在才开始抓,只要全国努力,是有希望搞好的。”

五年计划,长远规划,1966年计划已经定了。现在也不必修改,肯定要超过。因为1965年工业总产值的预计数字小了,原来计划比预计增长12%,大家努力,力争超过。超过好嘛!同实际数比只增长8.7%。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开门红,有什么不好!我看12%也会超过的。农业,最近虽然普遍下了雪,但是比较小,北方8个省还是旱得厉害,天老爷不帮忙,怎么办?提8个省是重点,南方不满意。8个省很要紧,不满意不行,不这样办,你得拿粮食来供应这8个省。粮食靠进口不行,已经订到500万吨了,不少了,躺在进口身上,危险得很啊!

邓小平认为,就全国的战略布局说,第三个五年计划要以建设大小三线为纲。各省把自己的小三线搞起来,也很重要。从长远来说,对工农结合、消灭城乡差别都有好处。小三线,比如赣西、湘西、闽西等等,这些地方搞起来,会使工业布局更加合理。到处都有点底子了,空白点少了,发展就会更快。

长远规划以三线建设为纲,重点搞什么?过去有个提法,叫两个“拳头”,毛主席加了一个“屁股”。什么叫两个“拳头”呢?一是国防,一是农业。拿什么为这两个“拳头”服务呢?一个“屁股”,就是基础工业。基础工业搞不好,其他都上不去。在最因难时期,国防工业也没有放松,原子弹搞出来了,导弹也搞出来了,其他方面也都有所前进。能力大了,一分为二,搬到大小三线去,不是很好嘛!既完成了计划,又支援了三线。把能力储备起来很好,国防工业也要注意储备能力。总之,要有长远规划。现在轮廓有了,纲提起来了,两个“拳头”,一个“屁股”,要搞得更好一些。

赶赴大西北实地视察指导三线建设

1966年初春,中共西北局召开了关于三线建设的工作会议,邓小平一行参加了这次会议,在视察了陕西的航空工业、兵器工业基地后,又风尘仆仆来到甘肃。此行的主要任务是视察甘肃三线建设的部署,贯彻落实毛泽东关于备战的指示。

3月9日,邓小平和李富春、薄一波等离开北京到达西安,至4月4日返回北京。在20多天里,他考察西北地区的三线建设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要意见。这是他继1964年的东北之行、1965年的西南之行以后的第三次关于三线建设实地考察。

——在西安,他在了解西北机床生产能力后指出:总得要研究这个问题,要在三线建立机床生产能力。军工厂要向专业化发展,造点机床的零部件,还要做些民用的东西。搞粮食基地。西北粮食可以不调出,但每年要增加储备5亿斤,准备打仗。增加储备,是指放在国家粮库里;藏粮于民,是指生产队和群众增加粮食储备。群众手里有了储备粮就好办了。

——在兰州,他在听取地方军工厂情况汇报时说:军工厂的产品价格,太贵了不行。要用低工资等办法来降低成本。要搞点民用产品,不然,要背上个大包袱。要多培养一些干部,为发展第二套核燃料生产做准备。从3月16日到4月1日,邓小平一行先后视察了兰炼、兰石、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白银公司、酒泉钢铁厂、404厂、20号基地、金川公司等大型厂矿企业,在甘肃活动共18天,行程3350多公里。这期间,邓小平一行还接见了出席甘肃省工交、财贸系统五好、六好职工代表会议代表及一些企业的干部职工共6835人,并分别与他们合影留念。在酒钢,他指示:“酒钢地处三线,毛主席非常关心,要尽快把酒钢建设好,不能再动摇了!”在白银,他充分肯定“你们这里是艰苦奋斗”,指示他们 “要抓好综合利用”,“要搞好技术革新、技术革命”。

——在视察西北导弹试验基地,观看地空导弹的发射,视察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参观露天采矿作业时,他肯定了金川矿山资源是个不可多得的“金娃娃”,是我国的“聚宝盆”。他具体询问了镍的生产流程、总回收率、资源综合利用等情况。他说:在国际上卡我们脖子、国内经济处于最困难的关键时刻,你们在祁连山下的戈壁滩上生产出国家急需的产品镍,真是为祖国争了光!你们要吃苦耐劳,向大庆人学习,争取多出镍,出好镍,为支援国防、加强战备贡献力量。

——在金银滩草原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邓小平参观基地模型厅、实验部、生产部、一分场一○二车间等。此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工作已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视察中,邓小平十分关心基地的建设和正常运转。当他踏进厂区,看到前来欢迎的人群时,生怕因自己的到来影响正常的科研和生产秩序。当得知都是不值班的职工和职工家属时,他才安下心来。他告诉基地负责人,自己只是走走看看,不要惊动太大。看到厂区树少,他一再提出要多种些树,多组织职工家属生产,提高生活用品自给率。他一再勉励王淦昌等科学家为国家核工业的发展出力,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他还要求基地领导为知识分子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视察结束后,应厂领导的请求,邓小平欣然命笔,为核基地题词:“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遵照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别人已经做到的事,我们要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我们也一定要做到。”邓小平的题词不仅为发展我国核工业指明了方向,而且也表达了他此时此刻的心情和期望。

邓小平对柴达木资源的开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当听取汇报得知交通运输是制约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并要求早日修建青藏铁路时,他同意省委“三五”后期开工修建的设想,但他进一步指出,要考虑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本着节省钢材、节省投资的原则,搞轻轨、窄轨,站与站的距离远一点,站台也搞简易的,用内燃机车,先起过渡作用,用10年再说。要求省委和铁道部先算个账,搞好规划。“你们说把青海建设成为真正巩固的战略后方,这是个标志”,“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我们也一定要做到”。——在听取新疆情况汇报时他插话说:新疆大有可为,经济上搞好了,就是军事上的准备。军事上的准备,除了办几个地方军工厂以外,还要搞民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搞民兵师。对于这次西北之行,邓小平的主要印象是:一是对西北地区一、二、三线的界线弄清楚了,这对今后的建设很重要。从整个战略布局来说,整个三线的大东西还是要摆到秦岭以南地区,青海西宁以南地区。二是西北的关键问题是农业不是工业。这些地方不怕工业上不去,这里是大三线地区,又有这么多宝,工业怎么能不上去?关键是农业能不能上去。为解决农业问题,西北各省区都采取了比较扎实的办法,下了苦功夫。

对于西北三线建设问题,邓小平提出的指导意见是:1.三线地区新厂的布局不能太集中。宁肯把工厂搞得远一点。工厂分散一点,便于工农结合,对备战也有好处。现在办街道工业是解决就业问题,将来主要是为大工业成龙配套服务。要走上海的道路,办小工业,但是不要搞得像上海那样集中,要分散,可以在大厂附近搞小厂,形成网。小工厂一开始就要注意产品质量这个问题。小工厂将来还要出技术革命成果。2.凡放到西北的中央企业,西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在工厂的布局、厂址的选择上,不仅有发言权,而且还有很大的决定权。中央部门只是从条条考虑问题,西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可以从国防角度、地区角度、厂社结合等等方面,统一加以考虑。

这次,邓小平在李富春、薄一波的陪同下,带领中央20多个有关部委的负责同志来西北视察三线建设。年过六旬的邓小平不顾劳累,连日奔波,先后视察了在陕西的航空工业、兵器工业,例如三机部的六院第八、第十二、第三○研究所和西安庆安机械厂等。视察西飞公司时,观看了我国自行研制的战斗机的飞行表演。在陕期间,邓小平还主持召开了有国家三线建设负责人李富春、薄一波,有国务院一些部委负责人,有西北三线建设负责人及西北局、陕西省委负责人参加的重要会议,主要研究了西北特别是陕西的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和三线建设发展问题。此后,陕西的航空、航天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火箭发动机制造、卫星测控中心等相继迁建陕西。陕西的现代化工业,特别是航空、航天、电子、军工等重要基础工业,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如此辉煌的地步,无不凝聚着邓小平的心血。

猜你喜欢

工业建设
谁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BAT”?
工业互联网,在路上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工业人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