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2014-09-16李丹

教育 2014年25期
关键词:思维数学教育

李丹

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创新意识与数学

杨振宁曾指出,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创新意识,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将是21世纪最受欢迎的人才。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进行深入延伸或推广;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

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从教时常常鼓励学生提问,通过不同途径提问题,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精神。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及爱迪生,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创新思维与数学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在习题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联、一题多变、一题多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及思维的流畅性;采用多题归一,训练求同思维能力;用反证法等,训练逆向思维。

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去发现真理。科学发明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质疑就是要善于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一是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二是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对教学中疑点和难点或潜在的内容,引导学生探讨、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三是鼓励学生间积极争辩,陈述矛盾,各抒己见,揭露弊病;四是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向教师质疑提问;五是鼓励学生破除迷信,活读书,敢于对课本参考书提出疑问,“吹毛求疵”,并进行批判;六是组织学生间相互批改作业,评阅试卷,发现问题,改正错误。

科学技术发明与创造的历史无不证明数学的巨大作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曾是当之无愧的数学中心;到17世纪数学中心转移到英国,产业革命既带来了英国的经济发展,也造就了近代科学的代表——牛顿学派;通过18世纪法国大革命,法国数学取代英国而雄踞欧洲之首,一直保持到19世纪中期;随着德国资产阶级统一运动的完成,德国数学起而夺魁,哥廷根学派赫赫有名;20世纪前苏联经济的壮大,莫斯科数学派影响全球;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跃居为世界数学强国。正因为数学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深刻的文化价值,数学历史地成为一般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中学时最多的公共必修课程。

数学与创新教育

实施创新教学,创造活力课堂,是时代对教师的召唤,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有创造性的教师才会创造有活力的课堂,才会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为此,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质疑、设问、发掘学生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兴趣。教师导入新课时要采取灵活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产生悬念。如故事导入、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或用数学中的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过程等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在学习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忆、学会思维,才能真正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的而课本中又没有专节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时适度地教给学生,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可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拓宽学生思维领域,还学到了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数学家哈尔斯曾说过:“最好的教学方法不光是讲清事实,而应该是激励学生去思索,自己去动手。”数学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直是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今后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有自我再学习、具有开拓和创造能力的学生,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进行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保证。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在教学中,要激励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应具有像爱迪生发明灯丝一样的坚定信念,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与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维数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