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课程研究中实现专业成长

2014-09-16吴伟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4年9期

吴伟

【摘 要】 我们只有爱新课程,爱研究,才能在学校里过得更快乐、更舒服、更充实。也只有新课程,我们才能体验点点滴滴的职业幸福感。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情系新课程研究,才能情系学校,情系同事,情系学生,让“情”满校园。这样,我们的学校才有温暖,教师才有舍不得的学生,学生才有舍不得的教师。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原;没有质量,教育也就只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

【关键词】 新课程研究;教师事业;教师的幸福

中图分类号:G6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25-0091-02

说起新课程研究和成长智慧,这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在这个标题下,笔者和大家的交流,有些是经历,有些是体会,有些是体验,还有些是生活和工作中的感悟。

一、新课程研究是真正的事业,要真正地走近它

认真研究新课程才是真正的聪明。因为新课程研究了才会真正走进工作当中去,才能让自己的专业得到成长,这是提高自己能力的最佳方法。培养好自己到什么时候都不吃亏。靠领导培养,一是成功快,二是效果好。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即便遇到了愿意培养你的领导,就目前来讲,说几句话,说不定他说了就忘了,但关键是自己别忘了,时时刻刻在培养自己,魏书生就是因为吕叔湘的一句话,自己坚持下来培养了自己。

无论你在哪所学校,无论你面对的工作环境是松散还是严格,你都应该认真研究,不要领导一转身就开始偷闲,没有监督就没有研究。要记得研究是给自己干的,不是给领导干的。你只有在研究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不断提高,你才能实现专业成长,才能创造教学美,才能有自然流露的职业幸福感。更何况我们常说,我们的工作是个良心活儿,如果我们不能让自己的专业在不断的吸取营养中成长。误的不是时间、不是自个儿,是学生的一生。我们不但没功,还会有过。没人会谴责,但是自己的内心会不安。因为我们自己的孩子也在受着同样的危害。认真研究新课程是自己培养自己最好的途径。

二、对新课程研究心怀感激,感激他人,成就自己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与普遍应用,让社会环境不停地快速变化着,我们如果不让自己的专业不断的成长,会感觉力不从心的。说实话,上点儿年纪的教师会有同感,遇到机会总是说让年轻人干吧,这是不是自己已经把自己淘汰了。其实这些教师年纪并不大,又有着多年的经验积累,只是一种安于现状的心理状态,没有让自己的专业成长跟上时代的步伐。年轻固然是无可抵挡的优势,但是你的经验也是得之不易的积累。不要总是以年龄为借口,更不要倚老卖老,老了30年还是青丝配红颜,光彩依旧,老的是你的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未老而心先衰。时常为自己找理由,老了,思想跟不上了,学不会了。70岁的老人能考上研究生。二月河40岁开始创作,成为了南阳作家群代表人物。中共党员,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但这些都离不开年轻时的积累。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自己的现在,不要以各种理由来为自己辩解。要脚踏实地,才能让你成长的每一步都留下深深的脚印。

魏书生老师1966年初中毕业,1968年下乡,33岁才结婚,2010年退休。在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工作中,从1979年开始就规定了处罚学生违纪的办法,一是犯了迟到早退的小毛病,给大家唱支歌表示歉意;二是犯了比较严重点的错误,需做一件好事作为补偿;三是犯了严重的错误,写500字的说明书,说明新我与旧我斗争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样做,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政治思想素质。这是大爱,不是简单嘘寒问暖的爱。魏书生老师的课堂教学开始时,一些人觉得新颖别致,羡慕者觉得高不可攀,妒忌者认为它是离经叛道,但是魏书生老师坚持下来了,靠的是宽阔的胸怀,而不是与阻力斤斤计较或是萎靡不振。其实,魏书生老师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实际,又符合教学规律的经典。他当校长、局长时都是把常规工作做精做细,固定20条,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做深做透。

教学质量是检测课堂的标准。教学质量是教与学的质量,先有教的质量,再有学的质量。所以有人说,“老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师不但要好好学习,还要会学习。只有教师会学习了才能教会自己的学生怎样学习,才能体现教的质量。不然就只能授予学生“鱼,”而不能授予学生“渔。”

现在网上学习使很多的教师找到了方向,特别是热心的老师、专家们建立了不同的学习群,教师们自发的听讲座,写反思,做研讨等不同的形式学习。笔者被他们的热情深深的感动着。从大的方面说,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忧何以堪,从小的方面说,他们再用自己的良知践行着自己的职责。可是,我们只有这种精神是不行的,我们要善于学习、会学习。比如,我们听了一节公开课,特别是一节好的公开课,在啧啧赞叹之余,要能给自己带来灵感和启示,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收获。听课之后,要思考一下,这节课要是你来上你会怎么做,或是某一个特别精彩的环节用在自己的课堂里,需要怎样的变通才能适应自己的学生。而不是说,这节课真是好,可是做不到,这是作秀,天天这样上课还不把老师累死地!可是你是否想过,有那么一点点是值得你学习的,要明白公开课一样授予你的是“渔”而不是“鱼。”明白了这一点,学习才能让你的专业得到有益有效的成长。教师会学习了,学生也就受到了潜移默化,也会学习了。你自觉不自觉的就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善教者缘于善学。

其实每次学习能有那么一点点的心灵碰撞之处就相当不错了。即使那一点点我们也要心存感激,感谢为我们带来那一点点灵感的专家、名师。感激别人成就自己,明天的你就会带给他人感激。

三、心中长存课程研究责任感,让学校成为有情相守的地方

一所学校如果教师都具有较高的职业责任感。那么这个学校就会蒸蒸日上,生机勃勃,和谐文明,教育教学秩序良好,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反之,这所学校就会人心涣散,教师情绪低落,学生纪律散乱,教学质量低下,是否有职业责任感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分水岭。让责任感成为一种强烈的意识,深入到工作中的一点一滴,并一直坚持下去,使之成为一种习惯。endprint

笔者曾听一位老师讲过这样一件事情,他们去听一位名师的课,大家都觉得很好,都想回去试一试这位名师的方法。其实这位名师的课能有这种反应,是个好事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要知道,名师的公开课能得到一线老师的好评,那才是真正的成功。结束了以后大家都想把这位名师的讲座内容用优盘拷走以便学习,可是遭到了拒绝。这位名师研究了一个什么球形教学,听课的老师们都说,‘不让学习,那你就自己好好地抱着你的球吧。让人分享也是成功的一个环节。分享也是专业成长,分享别人的成长自己,让别人分享一样是成长自己,分享只能让自己的专业成长的更健康、更新鲜。

一节优质课,如果身边的领导和同事都来帮你,可想而知,那会是多么大的一股力量啊,比自己闭门造车好多了。有的教师也许会发牢骚,同事们都不帮忙。那你问问自己,你主动请教了吗?有时候别人不是不想帮,而是不好意思。性格不同,有的教师还怕自己主动了对方反感。这次你主动请教了,下次别人也就很自然的主动了,等别人需要的时候,你主动也就没有顾虑了。互相帮助才能很好促进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

到一个学校,笔者先看办公室,如果干净卫生,能坐得住人,教学质量不会差。即便是差,也是暂时的。由办公室想到“爱岗敬业、爱校如家”这两个词。什么是家?有情相守的地方叫家。学生、学校、同事就是我们的“情”。家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家;就和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样,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班级,就有什么样的课堂。

我们有情相守的地方是新课程研究,我们只有爱新课程,爱研究,才能在学校里过得更快乐、更舒服、更充实。也只有新课程,我们才能体验点点滴滴的职业幸福感。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情系新课程研究,才能情系学校,情系同事,情系学生,让情满校园。这样,我们的学校才有温暖,教师才有舍不得的学生,学生才有舍不得的教师。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原;没有质量,教育也就只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

四、点燃你的研究热情,做一位幸福教师,感染你的每一位学生

美国教育部部长、著名教育家威廉·贝内特有一段叙述:

一个明朗的下午,我走在第五大街上,忽然想起要买双手套。于是,我走进了一家手套店,一个年仅18岁的少年店员向我迎来。

“您要什么,先生?”

“我想买双手套。”

“您是否知道您来到的是世上最好的手套店?”他的眼睛闪着光芒,话语里含着激情,并迅速地从一个个货架上取出一只只盒子,把里面的手套逐一展现在我的面前,让我鉴赏。

“等等,小伙子,我只买一双!”

“这我知道,”他说,“不过,我想让您看看这些手套有多美,多漂亮,真是好看极了。他脸上洋溢着庄严和神圣的喜悦,像是在向我启示他所信奉的宗教。

我对他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手套的兴趣。我诧异地望着他。“我的朋友,”我说,“如果你能一直保持这种热情,如果这热情不只是因为你感到新奇,或因为得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如果你能天天如此,把这种激情保持下去,我敢保证不到10年,你会成为全美国的手套大王。”

大家知道,播种信念,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教师的工作本质是塑造幸福的人,要是我们的学生获得幸福,我们就要播种信念,播种行为,播种习惯,播种性格,才能获得幸福,我们教师不仅要用言语来教育学生,更要用自己的品德来影响学生。

寻找教师职业幸福不需要上天入地,也不需要东张西望,幸福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让我们工作幸福,生活更幸福。幸福感是激励学生最好的动力,逆境时能成才,但不到千分之一,顺境成才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我们要为学生在学校、班级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感到幸福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