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创新能力
2014-09-16王登伦
王登伦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大力培养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阅读 创新 能力
如何实施创造性阅读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人才,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在新形势下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面对《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要求和目标,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阅读教学真正体现出其价值来。
一、发扬教学民主,创设阅读创新氛围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学,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民主。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宽松愉悦、生动活泼的思维空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提倡自主阅读,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的起点是独立与自主。阅读自主意识实质上指阅读主体独立驾驭文本的意识。现代教育理论强调要发挥阅读主体的能动性。教师要以“引导”为主,“引”是方法,“导”是应采取的态度和过程。在释放个性,张扬个性是学生普遍的心理,特别是现代的中学生,他们渴望用自己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来审视文学作品,从而表现自己的评价与思考。因此,鼓励阅读主体的个性张扬,阅读就会出“新”,教师应带着学生走进作品,而不是带着作品走近学生。要求学生应用自己的理解力去研读作品,用自己的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敏感地捕捉学生的思维变化,不失时机艺术地加以培养引导,发掘学生潜在的智慧和灵气,做到“开而弗达,导而弗牵,”将学生从“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转向“探索---转化---创造”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构建自己自主学习的机制,形成主动学习、主动思维,主动提高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教学才达到高理想境界,才能成为实施创新教育的契机。
三、在阅读中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阅读教学主要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对书本的阅读的互动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的模式下,总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新的教学改革要尊重的自主性,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新天地,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对比论证中向我们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中学生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要在学问中寻找一种爱好。中学生学习的课程很多,该如何提高阅读水平?这需要教师引导,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发表看法,最后总结阅读的问题所在,再由教师给予解答,通过多方对话,互相交流,学生就能收到很好的阅读学习效果。教师在为学生解答疑难中,自身的教学能力也在不断更新和提高,这对教师本身的知识也是一种挑战。因此,这就在无形中给教师一种压力和鞭策,促进教师不断地探究新的阅读知识来满足学生的要求,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用教师的创新行为,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的同时,能力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学生本身内在的因素,同时,学生之外的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必不可少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变化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但外因能催化内因的变化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影响,就是学生阅读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外部条件。教师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态度,特别是教师的创新思维,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起着积极的催化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有这样的现象:一些年青教师无论在在专业知识,还是在教学技能上都比不上老教师,但是,年青教师的课堂教学总是让学生更为喜欢。这是因为年青教师的思想、兴趣等与学生的比较接近,容易产生共鸣,年青教师在思想、思维、方法等方面的“新”对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虽然年青教师的这种“新”不一定完全具有“创新”的内涵,但是,我们如果抓住这种“新”对学生的影响力的特点,遵循“创新”的规律,赋予“创新”的内涵,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态度,特别是教师的思维方式不断创新,用教师的创新行为影响学生,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使学生养成认真思考,求异求新的习惯。要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营造愉悦、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