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青少年阅读现状的调研与分析

2014-09-16张红丽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阅读现状全民阅读

【摘 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充分展示和分析当下农村青少年基本的阅读现状及其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以期为面向农村青少年阅读活动的开展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和参考,并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促进农村青少年阅读活动的全面、深入和可持续开展。

【关键词】 农村青少年;阅读现状;全民阅读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25-0016-03

一、引言

为充分了解农村青少年的基本阅读状况及在近年来普遍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深入调研和分析农村青少年的阅读现状和阅读需求,以期为面向农村青少年阅读活动的开展提供客观的依据和参考,促进农村青少年阅读活动全面、深入和可持续开展。

二、农村青少年的阅读现状调研

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本次问卷调查是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国家开放大学(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共同主办的“手牵手——农村青少年阅读行动”的前期工作之一,活动借助遍布全国城乡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在各地教育部门的协助下,采用现场指导问卷填写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形式,从农村青少年对阅读的认知、基本阅读状况、阅读条件和氛围、阅读需求、在全民阅读中的参与度等方面,在全国乡村地区进行农村青少年阅读现状调查。本次调查共涉及全国范围内21个省(市)的9981名农村青少年。

本文选取从总人口和农业人口数量都较大的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和山东省临沂地区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调查点分别为两地的5个乡镇中小学,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0份。调查对象全部为来自农村地区的青少年,初中生人数最多,共1582人,小学和高中人数分别为188人、100人。

2. 农村青少年的阅读现状。

(1)对阅读的态度和评价

根据调查结果(图1),明确表示喜欢阅读的农村青少年占78%,选择“一般”的占20%,仅有2%的农村青少年对阅读有抵触情绪。由此可见,大部分农村青少年热衷于阅读,具有较强的阅读意愿和兴趣。

根据阅读对个人成长影响的调查结果(图2),选择“有些影响”或“影响很大”的农村青少年共占80%左右,“一般”占18%,“影响很小”占3%。可见,绝大多数农村青少年能正确认识阅读在个人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问卷的开放问题中,很多青少年借用“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等名言警句,表达自己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认为“阅读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开阔眼界,增长智慧”。

(2)阅读时间和数量

在日均阅读时间和月均阅读数量的调查中,半数以上的农村青少年每日阅读“1小时”或“1至2小时”,34%的阅读“1小时以下”,选择“0小时”和“2小时以上”分别占2%和6%。可见,2小时是阅读时间差异的分水岭,阅读时间的中位数在1~2小时之间。在月均阅读数量上,选择“1~3本”的农村青少年占65%、“3~5本”的占26%,有少数农村青少年(6%)月均阅读数量达到5本以上。农村青少年的阅读时间和数量均比整个国民和城市青少年形势稍为乐观,一方面是因为农村青少年的课业负担较轻,没有名目繁多的课外补习,另一方面也是农村地区文化艺术活动和娱乐休闲设施较少的缘故。

(3)阅读原因和喜好

在阅读原因的调查中(图3),分别有70%、53%和46%的农村青少年选择“个人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和“提高学习成绩”,为“消遣娱乐”而阅读的占总数的27%,因“家长、老师的要求”而阅读的占9%。在阅读书籍类别选项中(图4),以“小说杂志、通俗读物”为主要内容的最多,占48%,其次是“教辅读物、参考书”、“科学科普、百科知识”和“动画漫画、卡通类”,阅读“经典名著、人文历史”的农村青少年占17%。《格林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和《百科全书》等书籍入选“我最喜欢阅读的三本书”的统计结果中(图5)。

可见,“个人兴趣”是农村青少年阅读行为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因素,科学科普、童话作品和动漫卡通类书籍因为图文并茂和浅显易懂受到“追捧”;其次,由于缺乏有效鉴别力,家长和教师又疏于对青少年自主阅读行为进行有效辅导,致使“消遣娱乐”成为众多农村青少年阅读的原因;第三,为“提高学习成绩”,阅读《作文大全》、《语文报》等“教辅读物、参考书”的农村青少年也占有相当比重;最后,经典名著和人文历史等“大部头”作品,虽然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但阅读时需要较强的文学底蕴,初接触者会感到吃力,大部分农村青少年敬而远之。

(4)阅读书籍获取途径

分别有36%和35%农村青少年的书籍来源是“自己购买”和“向他人借阅”,17%为“在书店看”。图书室(读书角)发挥的作用较小,仅占7%。经走访,所调查的10所乡镇学校中,拥有图书室(阅览室)的共6所,其中3所较少开放。我们获得的调查结果和文献中对山东平阴县12所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的调查结果类似,图书馆场馆都存在建设不足、书目种类较少、缺乏专职管理员及图书馆利用率低等问题。

在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态势下,网络阅读率以其快速、实用、方便等特点保持持续上升趋势,1999年为3.7%、2001年为7.5%、2003年为18.4%、2005为27.8%、2007年为36.5%。农村青少年对网络阅读涉猎较少,仅有不到4%的农村青少年通过网络进行阅读,这和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受限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有很大关系。

(5)阅读不足的原因

尽管有强烈的意愿和浓厚的兴趣,在自我阅读量评价中,近半数的农村青少年认为自己的阅读量“较少”,认为自己阅读量“较多”的仅占9%,“一般”的占42%。

根据图6,导致农村青少年阅读量不足的第一大因素是“找不到要看的书”,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等文化资源较为匮乏,学校的图书馆也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农村青少年处于文化饥渴之中,这点在“获得想看书籍的难易度”调查中得到印证,70%的农村青少年明确表示获得书籍“不容易”。“家长/老师不让看”是第二大因素。升学和成绩是农村家长和老师们最关心的问题,部分家长和老师认为阅读会分散孩子精力影响学习而反对孩子阅读。第三大因素“没时间看书”是目前广大青少年课业繁重的必然结果,同时做家务、干农活等也挤占了部分阅读时间。最后,“没有读书氛围”也是阅读不足的重要原因,“父母/老师”是对个人阅读影响最大的人(图7),父母文化素质的不足、藏书数量的限制、家庭文化氛围的缺失,以及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难于为农村青少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同学之间也没有形成相互带动的积极读书气氛。

3. 农村青少年在全民阅读中的参与情况。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倡议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开展以“爱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全民阅读活动,各相关机构纷纷开展广泛多样的阅读活动,促进全民阅读。

根据调查,仅有5%的农村青少年“参加过全民阅读活动”,多达95%的农村青少年并没有参加过全民阅读活动。究其原因,78%的农村青少年选择“没见到相关活动”,其次为“没时间参加”、“不感兴趣”和“相关活动缺乏吸引力”,分别占23%、13%和10%。对目前较为常见的全民阅读项目,如“阅读书籍推荐”、“图书捐赠”、“专家讲座或指导”、“读书论坛”和“读书活动征文”等,农村青少年均具兴趣较高。

三、农村青少年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青少年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认为阅读可以扩大知识面、拓展视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受阅读观念、阅读条件和氛围、阅读习惯以及全民阅读开展不充分等方面的影响,实际上能轻松享受“悦读”的农村青少年却并不多见。

1. 传统阅读观念根深蒂固。由于阅读自主性不强,青少年的阅读深受家庭和学校等局部社会环境的影响,传统阅读观念给农村青少年阅读造成重重障碍。一方面,家长乃至一些学校认为农村青少年走出农村要靠过硬的文化知识,他们将教科书和参考书之外的书籍视为“闲”书,认为读“闲”书影响学习成绩,经济条件有限的农村家庭难免限制青少年购买“闲”书,基于同样的原因,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部分教育意识不强的农村地区仍流传着“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课外阅读更是奢谈,还有家长对青少年读书或者课外阅读持放任或反对态度。

拒绝课外读物,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的常见现象。这种不良观念深刻影响着孩子们的阅读认知、阅读兴趣和阅读行为。

2. 阅读条件受限、阅读氛围缺失。受社会经济发展、教育基础设施和文化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青少年的阅读条件非常有限、阅读氛围严重缺失。农村青少年个人或家庭缺少阅读书籍,农村学校或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在数量、种类、质量上均不能满足学生阅读需求;其次,部分农村学校未设置图书馆,设置图书馆的学校对图书的使用、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此外,教师的阅读引导作用范围也较为有限,难以为农村青少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阅读条件的限制和阅读氛围的缺失严重影响着农村青少年阅读量的提升和阅读能力的完善。

3. 阅读引导不充分、良好的阅读习惯尚未形成。农村地区的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阅读行为要么“明令禁止”,要么“不管不问”,对农村青少年的阅读行为缺乏有效指导。不喜欢阅读的农村青少年便失去了享受阅读、汲取营养的机会;喜欢阅读的农村青少年则非常盲目地挑选书籍,很可能会沉浸在轻松时尚、休闲刺激的言情武打小说、轶事故事类读物中而不能自拔,而远离《史记》、《汉书》、诸子著作和中外名著等品位较高、内涵丰富的经典作品。

农村青少年阅读中存在的重“读图”、轻“读文”、亲“通俗阅读”疏“经典阅读”、重“功利阅读”轻“人文阅读”等问题,如果长期发展下去,无疑不利于农村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

4. 全民阅读活动的影响范围有限。目前以图书馆界、教育界和出版界为主体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没有建立阅读推广的长期规划与目标,活动覆盖范围有限且分布不均衡,对青少年群体特别是农村青少年群体的阅读工作总体上重视不够,很难对农村青少年阅读产生实质影响。

首先,各阅读活动的开展缺乏统一计划和行动,各相关机构独立分散,各自为政,缺乏协调机制,无法发挥出联动效应;其次,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主要集中在教育文化基础设施较齐全的中心城市或者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速的沿海城市,而广大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民族地区受交通不便、观念落后、资金不足等因素的制约无法有效参与到全民阅读活动中;再次,由于缺乏对农村青少年阅读现状与阅读需求的充分调研与分析,各活动项目针对性不足,内容与形式趋于雷同,难于调动农村青少年群体的积极性。

四、结语

对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青少年而言,高品质的阅读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思维、陶冶情操,还可以稳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效提高各学科的学习效率。阅读是青少年素质和能力提高的内化过程,也就是说,与补习班等灌输方式的外在“补血”作用相比,阅读可达到内在“造血”的功效。

阅读兴趣和习惯具有较强的延续性,有三分之二爱读书的成年人,在其8~12 岁时就酷爱读书,不爱读书的成年人中有一半在青少年时期也不爱读书。为培养农村青少年在阅读能力形成的黄金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加强对农村青少年阅读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促成政府将农村青少年阅读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并提供足够的政策资源和公共服务,逐步解决农村青少年阅读条件限制等问题;其次,教育部门、图书馆、出版社等全民阅读推广单位应形成合力,建立农村青少年长期阅读推广规划,构建遍布全国城乡的阅读推广体系,深入调研和分析农村青少年的阅读特点和阅读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面向农村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制定规范化的执行方案,注重各项活动的规模化、整体化效应,从而扩大社会影响力,以便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再次,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宣传积极的阅读观,着力扭转农村地区学校、家庭对阅读的偏见,使教师、家长成为促进农村青少年阅读的积极驱动力;最后,通过专家讲座、座谈会、读书论坛等互动交流形式,引导农村青少年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农村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农村青少年的阅读水平和能力,为农村青少年创造一个轻松的“悦读”和“乐读”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瑞麟,张红丽.责任感、使命感与系统优势的组合与作用——“手牵手——农村青少年阅读行动”全民读书活动的探索与思考[J].天津电大学报.2012,(1):34-37.

[2] 凤凰网.凤凰网调查:2009年中国人阅读量统计[OL].[2012-3-12].http://v.ifeng.com/news/china/201001/81bb67be-0f1a-485e-b29f-7fde762ab9f2.shtml.

[3] 王永军,王红.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形同虚设之忧[J].中国教育报.2010,(4):A05.

[4] 中国网.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数字化阅读持续增长[OL].[2012-3-12].http://culture.china.com.cn/2010-04/19/content_19857209.htm.

[5] 朱淑华.从战略高度推进儿童阅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2):75-79.

[6] 黄文镝.近年来我国社会阅读活动概述[J].图书与情报.2010,(3):30-35.

[7] 刘晓英.少年儿童图书馆与青少年阅读[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4):94-96.

根据图6,导致农村青少年阅读量不足的第一大因素是“找不到要看的书”,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等文化资源较为匮乏,学校的图书馆也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农村青少年处于文化饥渴之中,这点在“获得想看书籍的难易度”调查中得到印证,70%的农村青少年明确表示获得书籍“不容易”。“家长/老师不让看”是第二大因素。升学和成绩是农村家长和老师们最关心的问题,部分家长和老师认为阅读会分散孩子精力影响学习而反对孩子阅读。第三大因素“没时间看书”是目前广大青少年课业繁重的必然结果,同时做家务、干农活等也挤占了部分阅读时间。最后,“没有读书氛围”也是阅读不足的重要原因,“父母/老师”是对个人阅读影响最大的人(图7),父母文化素质的不足、藏书数量的限制、家庭文化氛围的缺失,以及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难于为农村青少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同学之间也没有形成相互带动的积极读书气氛。

3. 农村青少年在全民阅读中的参与情况。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倡议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开展以“爱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全民阅读活动,各相关机构纷纷开展广泛多样的阅读活动,促进全民阅读。

根据调查,仅有5%的农村青少年“参加过全民阅读活动”,多达95%的农村青少年并没有参加过全民阅读活动。究其原因,78%的农村青少年选择“没见到相关活动”,其次为“没时间参加”、“不感兴趣”和“相关活动缺乏吸引力”,分别占23%、13%和10%。对目前较为常见的全民阅读项目,如“阅读书籍推荐”、“图书捐赠”、“专家讲座或指导”、“读书论坛”和“读书活动征文”等,农村青少年均具兴趣较高。

三、农村青少年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青少年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认为阅读可以扩大知识面、拓展视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受阅读观念、阅读条件和氛围、阅读习惯以及全民阅读开展不充分等方面的影响,实际上能轻松享受“悦读”的农村青少年却并不多见。

1. 传统阅读观念根深蒂固。由于阅读自主性不强,青少年的阅读深受家庭和学校等局部社会环境的影响,传统阅读观念给农村青少年阅读造成重重障碍。一方面,家长乃至一些学校认为农村青少年走出农村要靠过硬的文化知识,他们将教科书和参考书之外的书籍视为“闲”书,认为读“闲”书影响学习成绩,经济条件有限的农村家庭难免限制青少年购买“闲”书,基于同样的原因,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部分教育意识不强的农村地区仍流传着“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课外阅读更是奢谈,还有家长对青少年读书或者课外阅读持放任或反对态度。

拒绝课外读物,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的常见现象。这种不良观念深刻影响着孩子们的阅读认知、阅读兴趣和阅读行为。

2. 阅读条件受限、阅读氛围缺失。受社会经济发展、教育基础设施和文化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青少年的阅读条件非常有限、阅读氛围严重缺失。农村青少年个人或家庭缺少阅读书籍,农村学校或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在数量、种类、质量上均不能满足学生阅读需求;其次,部分农村学校未设置图书馆,设置图书馆的学校对图书的使用、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此外,教师的阅读引导作用范围也较为有限,难以为农村青少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阅读条件的限制和阅读氛围的缺失严重影响着农村青少年阅读量的提升和阅读能力的完善。

3. 阅读引导不充分、良好的阅读习惯尚未形成。农村地区的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阅读行为要么“明令禁止”,要么“不管不问”,对农村青少年的阅读行为缺乏有效指导。不喜欢阅读的农村青少年便失去了享受阅读、汲取营养的机会;喜欢阅读的农村青少年则非常盲目地挑选书籍,很可能会沉浸在轻松时尚、休闲刺激的言情武打小说、轶事故事类读物中而不能自拔,而远离《史记》、《汉书》、诸子著作和中外名著等品位较高、内涵丰富的经典作品。

农村青少年阅读中存在的重“读图”、轻“读文”、亲“通俗阅读”疏“经典阅读”、重“功利阅读”轻“人文阅读”等问题,如果长期发展下去,无疑不利于农村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

4. 全民阅读活动的影响范围有限。目前以图书馆界、教育界和出版界为主体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没有建立阅读推广的长期规划与目标,活动覆盖范围有限且分布不均衡,对青少年群体特别是农村青少年群体的阅读工作总体上重视不够,很难对农村青少年阅读产生实质影响。

首先,各阅读活动的开展缺乏统一计划和行动,各相关机构独立分散,各自为政,缺乏协调机制,无法发挥出联动效应;其次,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主要集中在教育文化基础设施较齐全的中心城市或者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速的沿海城市,而广大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民族地区受交通不便、观念落后、资金不足等因素的制约无法有效参与到全民阅读活动中;再次,由于缺乏对农村青少年阅读现状与阅读需求的充分调研与分析,各活动项目针对性不足,内容与形式趋于雷同,难于调动农村青少年群体的积极性。

四、结语

对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青少年而言,高品质的阅读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思维、陶冶情操,还可以稳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效提高各学科的学习效率。阅读是青少年素质和能力提高的内化过程,也就是说,与补习班等灌输方式的外在“补血”作用相比,阅读可达到内在“造血”的功效。

阅读兴趣和习惯具有较强的延续性,有三分之二爱读书的成年人,在其8~12 岁时就酷爱读书,不爱读书的成年人中有一半在青少年时期也不爱读书。为培养农村青少年在阅读能力形成的黄金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加强对农村青少年阅读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促成政府将农村青少年阅读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并提供足够的政策资源和公共服务,逐步解决农村青少年阅读条件限制等问题;其次,教育部门、图书馆、出版社等全民阅读推广单位应形成合力,建立农村青少年长期阅读推广规划,构建遍布全国城乡的阅读推广体系,深入调研和分析农村青少年的阅读特点和阅读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面向农村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制定规范化的执行方案,注重各项活动的规模化、整体化效应,从而扩大社会影响力,以便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再次,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宣传积极的阅读观,着力扭转农村地区学校、家庭对阅读的偏见,使教师、家长成为促进农村青少年阅读的积极驱动力;最后,通过专家讲座、座谈会、读书论坛等互动交流形式,引导农村青少年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农村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农村青少年的阅读水平和能力,为农村青少年创造一个轻松的“悦读”和“乐读”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瑞麟,张红丽.责任感、使命感与系统优势的组合与作用——“手牵手——农村青少年阅读行动”全民读书活动的探索与思考[J].天津电大学报.2012,(1):34-37.

[2] 凤凰网.凤凰网调查:2009年中国人阅读量统计[OL].[2012-3-12].http://v.ifeng.com/news/china/201001/81bb67be-0f1a-485e-b29f-7fde762ab9f2.shtml.

[3] 王永军,王红.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形同虚设之忧[J].中国教育报.2010,(4):A05.

[4] 中国网.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数字化阅读持续增长[OL].[2012-3-12].http://culture.china.com.cn/2010-04/19/content_19857209.htm.

[5] 朱淑华.从战略高度推进儿童阅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2):75-79.

[6] 黄文镝.近年来我国社会阅读活动概述[J].图书与情报.2010,(3):30-35.

[7] 刘晓英.少年儿童图书馆与青少年阅读[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4):94-96.

根据图6,导致农村青少年阅读量不足的第一大因素是“找不到要看的书”,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等文化资源较为匮乏,学校的图书馆也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农村青少年处于文化饥渴之中,这点在“获得想看书籍的难易度”调查中得到印证,70%的农村青少年明确表示获得书籍“不容易”。“家长/老师不让看”是第二大因素。升学和成绩是农村家长和老师们最关心的问题,部分家长和老师认为阅读会分散孩子精力影响学习而反对孩子阅读。第三大因素“没时间看书”是目前广大青少年课业繁重的必然结果,同时做家务、干农活等也挤占了部分阅读时间。最后,“没有读书氛围”也是阅读不足的重要原因,“父母/老师”是对个人阅读影响最大的人(图7),父母文化素质的不足、藏书数量的限制、家庭文化氛围的缺失,以及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难于为农村青少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同学之间也没有形成相互带动的积极读书气氛。

3. 农村青少年在全民阅读中的参与情况。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倡议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开展以“爱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全民阅读活动,各相关机构纷纷开展广泛多样的阅读活动,促进全民阅读。

根据调查,仅有5%的农村青少年“参加过全民阅读活动”,多达95%的农村青少年并没有参加过全民阅读活动。究其原因,78%的农村青少年选择“没见到相关活动”,其次为“没时间参加”、“不感兴趣”和“相关活动缺乏吸引力”,分别占23%、13%和10%。对目前较为常见的全民阅读项目,如“阅读书籍推荐”、“图书捐赠”、“专家讲座或指导”、“读书论坛”和“读书活动征文”等,农村青少年均具兴趣较高。

三、农村青少年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青少年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认为阅读可以扩大知识面、拓展视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受阅读观念、阅读条件和氛围、阅读习惯以及全民阅读开展不充分等方面的影响,实际上能轻松享受“悦读”的农村青少年却并不多见。

1. 传统阅读观念根深蒂固。由于阅读自主性不强,青少年的阅读深受家庭和学校等局部社会环境的影响,传统阅读观念给农村青少年阅读造成重重障碍。一方面,家长乃至一些学校认为农村青少年走出农村要靠过硬的文化知识,他们将教科书和参考书之外的书籍视为“闲”书,认为读“闲”书影响学习成绩,经济条件有限的农村家庭难免限制青少年购买“闲”书,基于同样的原因,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部分教育意识不强的农村地区仍流传着“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课外阅读更是奢谈,还有家长对青少年读书或者课外阅读持放任或反对态度。

拒绝课外读物,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的常见现象。这种不良观念深刻影响着孩子们的阅读认知、阅读兴趣和阅读行为。

2. 阅读条件受限、阅读氛围缺失。受社会经济发展、教育基础设施和文化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青少年的阅读条件非常有限、阅读氛围严重缺失。农村青少年个人或家庭缺少阅读书籍,农村学校或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在数量、种类、质量上均不能满足学生阅读需求;其次,部分农村学校未设置图书馆,设置图书馆的学校对图书的使用、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此外,教师的阅读引导作用范围也较为有限,难以为农村青少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阅读条件的限制和阅读氛围的缺失严重影响着农村青少年阅读量的提升和阅读能力的完善。

3. 阅读引导不充分、良好的阅读习惯尚未形成。农村地区的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阅读行为要么“明令禁止”,要么“不管不问”,对农村青少年的阅读行为缺乏有效指导。不喜欢阅读的农村青少年便失去了享受阅读、汲取营养的机会;喜欢阅读的农村青少年则非常盲目地挑选书籍,很可能会沉浸在轻松时尚、休闲刺激的言情武打小说、轶事故事类读物中而不能自拔,而远离《史记》、《汉书》、诸子著作和中外名著等品位较高、内涵丰富的经典作品。

农村青少年阅读中存在的重“读图”、轻“读文”、亲“通俗阅读”疏“经典阅读”、重“功利阅读”轻“人文阅读”等问题,如果长期发展下去,无疑不利于农村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

4. 全民阅读活动的影响范围有限。目前以图书馆界、教育界和出版界为主体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没有建立阅读推广的长期规划与目标,活动覆盖范围有限且分布不均衡,对青少年群体特别是农村青少年群体的阅读工作总体上重视不够,很难对农村青少年阅读产生实质影响。

首先,各阅读活动的开展缺乏统一计划和行动,各相关机构独立分散,各自为政,缺乏协调机制,无法发挥出联动效应;其次,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主要集中在教育文化基础设施较齐全的中心城市或者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速的沿海城市,而广大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民族地区受交通不便、观念落后、资金不足等因素的制约无法有效参与到全民阅读活动中;再次,由于缺乏对农村青少年阅读现状与阅读需求的充分调研与分析,各活动项目针对性不足,内容与形式趋于雷同,难于调动农村青少年群体的积极性。

四、结语

对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青少年而言,高品质的阅读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思维、陶冶情操,还可以稳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效提高各学科的学习效率。阅读是青少年素质和能力提高的内化过程,也就是说,与补习班等灌输方式的外在“补血”作用相比,阅读可达到内在“造血”的功效。

阅读兴趣和习惯具有较强的延续性,有三分之二爱读书的成年人,在其8~12 岁时就酷爱读书,不爱读书的成年人中有一半在青少年时期也不爱读书。为培养农村青少年在阅读能力形成的黄金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加强对农村青少年阅读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促成政府将农村青少年阅读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并提供足够的政策资源和公共服务,逐步解决农村青少年阅读条件限制等问题;其次,教育部门、图书馆、出版社等全民阅读推广单位应形成合力,建立农村青少年长期阅读推广规划,构建遍布全国城乡的阅读推广体系,深入调研和分析农村青少年的阅读特点和阅读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面向农村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制定规范化的执行方案,注重各项活动的规模化、整体化效应,从而扩大社会影响力,以便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再次,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宣传积极的阅读观,着力扭转农村地区学校、家庭对阅读的偏见,使教师、家长成为促进农村青少年阅读的积极驱动力;最后,通过专家讲座、座谈会、读书论坛等互动交流形式,引导农村青少年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农村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农村青少年的阅读水平和能力,为农村青少年创造一个轻松的“悦读”和“乐读”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瑞麟,张红丽.责任感、使命感与系统优势的组合与作用——“手牵手——农村青少年阅读行动”全民读书活动的探索与思考[J].天津电大学报.2012,(1):34-37.

[2] 凤凰网.凤凰网调查:2009年中国人阅读量统计[OL].[2012-3-12].http://v.ifeng.com/news/china/201001/81bb67be-0f1a-485e-b29f-7fde762ab9f2.shtml.

[3] 王永军,王红.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形同虚设之忧[J].中国教育报.2010,(4):A05.

[4] 中国网.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数字化阅读持续增长[OL].[2012-3-12].http://culture.china.com.cn/2010-04/19/content_19857209.htm.

[5] 朱淑华.从战略高度推进儿童阅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2):75-79.

[6] 黄文镝.近年来我国社会阅读活动概述[J].图书与情报.2010,(3):30-35.

[7] 刘晓英.少年儿童图书馆与青少年阅读[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4):94-96.

猜你喜欢

阅读现状全民阅读
让阅读奔跑起来
浅析农村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初中学生读书类课程开发思路
理工科研究生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
全民阅读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养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践行“全民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复合型文化场所:实体书店的立体化转变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谈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