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化学能与电能”
2014-09-16陈晓芳
陈晓芳
电化学是研究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装置、过程和效率的科学,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分析、合成等领域应用很广,由此形成的工业也很多,如电解、电镀、电冶金、电池制造等。电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科研中作用很大,因此是高考的热点,每年必考。如何学好电化学其中必修1第2章第2节的“化学能与电能”是学习电化学的第一节课,如何学习、学好就更重要了。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和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因此,创设情境显得更为重要。学习“化学能与电能”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格林太太是一位漂亮、开朗、乐观的妇女。当她开怀大笑的时候,人们可以发现她一口整齐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她富有的标志。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后留下的痕迹。令人百思不解的是,自从车祸以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痛、夜间失眠、心情烦躁……医生绞尽了脑汁,格林太太的病情仍然未好转……一位年轻的化学家来看格林太太,并为格林太太解开了病因。化学家发现了什么?你能为格林太太开一个药方吗?这个故事使学生好奇心陡增,学习的兴趣马上就调动了起来,学生自然而然主动地去探究和学习新知识。
二、学生亲自做实验,探究原电池原理和构成条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改的理念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化学实验的真切性、直观性和印象深刻性的特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巩固化学知识。
本节课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完成下列四个实验:1.将锌片放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中。2.将锌片、铜片平行放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3.将锌片、铜用导线连接,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并记录铜片上的实验现象。4.将锌片、铜用导线连接,平行插入稀硫酸中(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记录实验现象,探究原电池原理。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时,学生完成下列实验:5.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平行插入稀硫酸中(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6.将锌片、锌片用导线连接,平行插入稀硫酸中(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7.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平行插入乙醇中(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8.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分别插入稀硫酸中(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9.将锌片、碳棒用导线连接,平行插入稀硫酸中(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
三、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原电池原理和构成条件
传统教学中,教师备教材、讲课、批作业,学生学教材、听课、写作业。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的容器。而新课改提倡问题解决式教育,问题解决式教育教学内容以问题为主线,学生在问题引领下积极参与探究过程,获得知识,获得亲身体验。学案上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而学会要学的知识。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问题:1、2试验后,思考: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解释?观察到的现象的原因。第3个实验后,思考:(1)哪种微粒失电子?哪种微粒得电子?(2)锌是通过什么途径将电子转移给氢离子的?(3)从氧化还原的角度看,锌片上发生了什么反应?铜片上发生了什么反应?试写出电极反应式。第4个试验后,思考:(1)根据电子转移方向,试用电学知识判断该装置的正、负极。(2)结合教材,从能量转化角度认识原电池。(3)试着总结原电池的定义及工作原理。问题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步步深入,探究得出原电池原理。探究原电池构成条件时,设计了一个很直观的问题:比较分析6—9的装置的构成条件,探究原电池构成条件。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益
多媒体课件生动的画面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和理解,而且它所呈现出形象的视觉和听觉刺激,能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突出重点的作用,使学生很自然地抓住重点、难点。本节课我利用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例如,视频插入、表格阴影、超链接、翻板工具、动画插入、隐藏工具、提示工具、书写、活动创建等功能,节省了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增大了课堂的课容量;整个教学过程很清晰地呈现出来,学生很自然地抓住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另外,原电池原理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比较抽象,肉眼看不到,讲解又没有可信性,而用动画则一目了然,简单明了,原电池原理马上就清楚了。
五、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课堂效益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正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自主课是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自己控制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课。自主课是展示课的前提,只有自主好了,自己认真思考了,小组合作好了,互动卡上的问题才有价值,展示课才能高效。自主课上,我要求学生依据学案上的问题,先独立看完课本,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不会的问题小组讨论,共性问题写在师生互动卡上,展示课解决。展示课上,为保证合作好,我要求每个小组:谁做实验,谁记录现象,谁展示,谁补充,谁回答别的小组互动卡上的问题等,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小组合作好了,学生才会主动探究,才能有新生成的问题,课堂才能高效。
教师创设精彩的情景,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做好分组实验,用好多媒体,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真正做好小组讨论合作,化学能与电能的学习就成功了。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