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导学案在预习中发挥有效性的策略
2014-09-16韩利彩
韩利彩
导学案,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案,把传统的、由原来教师自备的、自用的“教案”设计成一种师生共用的学案。相应地,教学的重心也由以教师为主的如何教变成以学生为主的如何学会、会学上,主要由预习导学、课堂研讨、延伸拓展三大板块。导学案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教与学的关系,提高了课堂上的民主性,特别是在预习环节上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目前,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中预习情况并不容乐观,存在种种不良现象。
一、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中的预习现状
目前,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学生的预习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有两方面。
1.教师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英语教师往往总是把较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课堂教学上,而较少对课前、课后下多少工夫。虽然有初中英语教师也会让学生去预习课文、会给学生布置不多的预习作业,但仔细观察这些预习作业会发现:它们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明确的预习目的。这主要表现在:预习的要求不明确,有的只是说要预习,但是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教师并没有给学生交待明确,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在预习时主次不分,时间分配不均,在哪感兴趣就在哪预习,这样预习的效果就不会明显,当然也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教师对朗读过程的监控不力。虽然很多教师是要求学生去朗读课文,但只是要求学生朗读几遍,在质量上却没有过多的规定。这就造成只是数量上达到了要求,质量上却很难保证了。对于一些发音不准的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单词、读不通顺的地方也能使敷衍了事;英语教师提出的问题处于较低水平中,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英语教师一般不想让学生在困难面前吓到,所以提出的问题一般比较简单,几乎不存在需要努力思考的问题,所以学生一般也不需要认真思考,也能回答,这就导致预习的必要性放在了怀疑的地步。
2.学生方面。由于初中英语教师对待学生预习的随意性处置方法和态度,学生也是习以为常,对待预习从认识上也是觉得可有可无,这就导致学生预习的结果质量不高。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能力也没有得到好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深思这些现象,要抓住预习这一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好英语导学案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我根据自己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几条有效的在预习应用导学案的方法。
二、预习导学设计中应遵循的规律
导学案方法在预习阶段中应用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也不是只要采用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在应用时应注意导学案本身的特点和师生本身的特点,所以在应用时应遵循以下规律。
1.问题设计应有侧重点。初中英语虽然相对简单,但是学生也处于学英语的初级阶段,一篇文章知识点可能较多,如果要求学生在一次预习就去把握所有内容,学生一般会达不到要求,也就起不到预习的效果,学生甚至还会因为课文的知识点过于繁杂,不易理解而知难而退,进而影响以后学习英语的兴趣。特别是一些课文长、新单词较多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避重就轻的办法,围绕其中的一个话题去展开,去设计预习作业,这样就可以在这个话题中来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来激发学生了解有关事物的兴趣。
2.问题设计应有纵深度、有层次。初中英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应该有主有次,读为主,其他为次。但是,如果英语教师只是简单要求学生划出文章中的新单词、新短语来,或是让学生自己回家听录音,还要求学生在家要大声朗读课文等。由于教师的这些要求都是在学生有很好的自控力下才能完成,教师是无法监控的,学生完成的怎么样完全是由学生本人单方面来诉述的,完成的哪个层次的,这都不好说了。所以教师在设计预习导学时应有意能把控,有深度,让学生从心里真正意识到,只有详细地、认真地、有思考地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深入思考的习惯。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还需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层次不同,学生的需求亦不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难度,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3.设计时注意知识的衔接问题。预习这一环节,在知识上既是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的一个铺垫,也是对学生以往所学知识的一种总结、一个回顾。所以,教师在设计预习的问题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问题,要把握好衔接点,既要对新知识有启发、引导的作用,也要对旧知识进行总结、延伸。
三、布置预习任务应多样化
预习任务的布置不应是单一的一种形式,教师应注意变化预习的形式,使学生对经常要学的知识有新鲜感,当然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方式。
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这些形式可以分为常规型作业形式、阅读型作业形式、完成型阅读作业形式和趣味型作业形式。常规型的像自学生字词、摘抄好词好句、通读课文、根据指定文章完成填空、搜集与文章相关课外阅读材料。阅读型的像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有关话题的英语短文。完成型的像指导学生自己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查、问长辈等方式来收集资料,让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渠道。趣味型的作业,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设计一些趣味型的东西,如做英语小报等、英语小统计,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是以形象思维转变到抽象思维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这一阶段的特点,实现他们的成功转变。
四、预习的成果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利用
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评估、考察,要对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些问题。
综上所述,在预习阶段运用导学案教学法是非常有效的,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备受教师的亲睐。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