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2014-09-16邢秀丽
邢秀丽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呼吁教育要重视人文教育,把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通过学校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更高的能力,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熟练,同时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那么,历史教师如何进行教学才是真正的人文教育?这个问题值得历史教师进行深思。本文从人文教育的内涵以及人文教育的目的进行阐述,说明了人文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人文教育的科学内涵
(一)人文教育提出的国际国内背景
在全世界范围内,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要求更多有能力的人才,还需要越来越多的能力和品德都具备的人才,这样才能推进全社会的进步。在近代,一些国家重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学校教育也同商业利益挂钩,从而严重影响了学习教育教学的质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对工作的热情感,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情感的空虚。在拥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后,对情感的追求使他们更加注重对教育的追求,强烈呼吁人文教育。人才的素质能力决定着社会发展的速度,所以现在许多国家都提出了人文教育。在我国,为了使国家的整体实力增强,需要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涌现。所以,现在需要进行的人文教育能培养出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国家对学校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也越来越重视。
(二)人文教育的内涵
在多年的教育发展中,人们对于“人文”的普遍看法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而在人文教育中,对文化的理解不是仅仅指的知识,而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出来的财富总称。这种财富不仅包括文化财富,还包括物质财富。在进行人文教育时,需要让学生提高对人文科学的掌握程度,通过他们的学习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利用各种科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使他们的内涵不断加深,反应在人的外在就是具备文明的举止、高尚的道德修养,在待人接物上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内涵,散发出人性的魅力。
1.社会的不断进步是依靠人的能力来促进的。只用充分利用具备各种能力的人才,才能使人类的经济生活获得发展。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科学性的眼光,对经济的发展具备敏锐的判断力。时代的进步,决定了人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以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以科学的态度投身社会。崇尚科学已成为人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精神力量,或者说已经成为当代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两者的关系看,掌握的科学知识越多,越能刺激科学精神的发展,这种科学精神能使人更具备对知识的探索能力。但是一个人掌握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并不代表他就具备科学精神。在人文教育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会向学生渗透科学精神的培养,使他们自觉地树立起科学精神来促进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在科学知识的培养中,学生能形成对事物正确、客观的判断力。
二、历史教育如何实现人文教育的目的
从人文教育的内涵来看,我们知道在人文教育中也包括了科学教育,是比传统教育范围更广的教育方式。在人文教育中,学生通过学习能获得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所以,人文教育和传统教育在培养学生知识含量上有一定的相同点,不同的是传统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历史能力不重视,只是对学生成绩的高低进行评价。在人文教育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要让他们对知识能熟练运用,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眼光和经验来分析问题。历史学就是这样一门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学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根本区别在于思维方式和认识事物方式的不同。科学体现的是人类的工具理性,人文则体现价值理性;科学求真,人文向善;科学训练思辨,人文涵育情感;科学辨析因果,力图解释事物的存在方式和相互联系,人文则评价得失成败,致力于改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科学强调是非对错,人文注重好坏善恶;科学着眼于人类生活的外部环境,而人文关心的则是人的精神世界。从目前我国各种层次的历史教育来看,显然更加侧重于科学性,而不是人文性。但是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获得的更多的是科学思维的训练,而不是人文精神的涵养。如何才能使历史教育真正实现人文教育的目的呢?笔者以为,以下几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1.改革历史教学内容。在历史教材中,历史事件都是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进行编写的,这种顺序说明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影响,同时还要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件融入到历史课堂中,从学生更近的现实事件中对学生进行感化,使他们形成对人对事的一种美的情操,把学生培养成高品质、高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利用这些事件让学生体会人性中的美好,使他们树立大公无私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2.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权。在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对知识的了解和深入是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引导的。而传统教学中的教育方式是通过灌输把学生变成一个个相同的知识容纳器,他们的思维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能力的强弱只是在记忆知识的多少上有差别。在面对需要把历史问题中吸取的经验运用到现实中的问题时,就会不知如何解决。死板的教育方式教育出来的学生是对知识生搬硬套的“人才”。在人文教育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做主,根据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进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他们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这种宽松积极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总之,从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观念出发,把人文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为了提高学生对事情的判断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拓展历史视野,还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为以后在社会上的工作和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