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利与弊
2014-09-16李述贤
李述贤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信息技术多元化的今天,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也越来越多。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我们的地理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教学活动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表现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直观的感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充分提升地理学习兴趣与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实现了教学的最优化。但是,使用多媒体也会出现弊端,使用不当不仅不会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影响教学进度,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等。现在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阐述一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利与弊。
一、多媒体对初中地理教学带来的有利影响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综合传输和处理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的能力,因而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一定的感官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述“中国的河流”(《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这课中,中国的长江与黄河两条长河时,采用多媒体,用红线闪烁的形式将长江和黄河展现在“中国行政区”图上,这样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清晰地找出黄河与长江源头、支流、湖泊、流经的省区、长度、最后注入海等。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介绍我国长江中游和下游的洪水原因时,它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这一课的难点。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长江水系图,用闪烁的方法显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即宜昌以上的干支流,以及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教师很容易给学生介绍清楚,在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主要洪水来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就会使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另外再插入一些近年来上中游山区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等影视片段去启发学生,它是使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另一主要原因。多媒体的运用,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供辅助资料,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些知识点要么具有抽象性,要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逻辑性。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中认真细致地挑选出那些学生感兴趣并与教材内容背景相适应的文字材料、图片、动画、音频、视频文件等,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向学生展示出来,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从而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例如,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中,影响气候的主要原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与地形地势有关,但是理解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却比较抽象。教师可给学生用多媒体放映世界上13种气候类型中一些不同自然带的景观图片,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直观的图像演示,理解地理概念,形成正确空间概念。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二、多媒体使用不当而造成的不利影响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在地理教学中,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问题,能有生动、形象的直观展示,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但在教学实践中,大量使用精彩纷呈的课件也暴露了种种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一)教师为用多媒体而用,流于形式
有些学校规定了公开课必须用多媒体现代化手段,教师抱着一种“不怕多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曾见过一位教师为了使用现代化的设备,打开计算机、投影仪后只展示几张图片,因屏幕尺寸有限,不停地把投影仪调来调去。这样使用现代化的设备让学生看着也累,这还不如用我们传统的教学手段:小黑板来代替,反而来得简洁清楚。还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时,一方面发给学生讨论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将问题展示在屏幕上,目的是在公开课中不让现代化的设备闲着,这种为用而用的功利主义只会扰乱学生的视听,根本起不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二)素材内部缺少有机联系
地理课件只是呈现了大量生动素材,但是素材内部缺少有机的联系,只是机械地一张张幻灯片的展示,从而表现出“局部生动,整体松散”的现象。多媒体课件仅仅是东拼西凑的素材积累,因此,教师在进行多媒体备课前,首先要对教材进行系统地分析,准确体现课程目标,准确把握教材的知识目标与重难点,设计出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再围绕教学设计,合理添加素材整合素材,使课件内容与课程标准相辅相成。
(三)课堂容量过大,反而使许多学生接受不了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内容毕竟很多是自己没有接触过的,需要一个思考和接纳的过程,但课件中的许多内容总是一闪而过,在学生们头脑中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因此,教师要重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在多媒体课堂,可以辅以小黑板、教具、挂图等配合教学,起到加深记忆和巩固的作用。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优化多种媒体组合,确定教育媒体的最佳作用时机,采取适当、适量的原则,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40分钟的效率,使地理教学焕发迷人的光彩。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