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4-09-16朱军霞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惯小学生

朱军霞

教过语文的教师都知道,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尤为重要。从古至今,学习语文离不开阅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都说明了阅读非常重要。但是阅读教学到目前为止仍过于简单和枯燥。一篇有感情的课文,学生读过几遍就过去了,不注重里面蕴涵的情感。学生体会不到,读起文章没有感情,听起来很乏味。甚至有的学生到高年级读起课文还有唱读之势。根本没达到阅读教学的要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我认为必须抓住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丰富,教材里面包含了很多关于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诚实信用等多种题材的文章。这些文章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热爱生活。大家都知道,现在是信息化时代,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种电器占据了大家的娱乐时间。现在的学生很少用课外时间来看书。更别说喜欢阅读了。要想让学生自主阅读,就必须让他们爱上阅读。这就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分三个步骤。

1.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猜想。可以让学生看着课题去想想这将要讲述一件什么样的事?或者看完课题我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进行下面的阅读,效果最佳。

2.阅读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围绕中心内容去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得到答案。当学生带着一些问题去进行阅读时会带给学生一种探索,思索,使其对阅读产生欲望,兴趣越来越浓。

3.阅读教学后。阅读教学后,教师要提供相关问题激发学生拓展课外阅读兴趣。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的视野更广阔。课外阅读远比课本上的知识要多得多。这对学生形成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充实自己的大脑,提高自己的认知。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甚至影响人的一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人们一生的宝贵财富。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人类的重要作用。阅读时,要选择安静的场所,静静地体会书中的内容。不可走马观花,一心多用。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动笔摘抄下来,反复体会。还可以写读后感受,感受书里面给人带来的启示。学校还可以举办各种朗读比赛、故事会等活动,促进学生阅读。家长也要经常给孩子添新书,丰富孩子的课外活动。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正确阅读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后,接下来我们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如果学生只是觉得看书好玩,漫无目的地在书的海洋中穿梭,其收获可想而知,也没有什么意义。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阅读。

1.掌握阅读技巧。不是每篇文章都需要学生细读,在教学中阅读分两种:精度和略读。精读要细细地读,反复读,要读懂读透。略读指粗略地读。两者相辅相成。一篇课文,需要精读的部分我常常采用分组读、齐读、指名读等不同方法培养学生精读能力。另外提问相关问题,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做到读有所思,思有所悟。

2.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课外读物种类繁多,哪些适合小学生读,非常关键。课外书有两类是必读之书:科学类的书和文学类的书。科学类的书能帮助学生准确判断外部的世界。文学类的书能唤起学生内心美好的天性,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课外书。还要让学生知道有些书需要我们去细读、品味,它能美化人的心灵。有些书我们则要远离,因为内容不健康。为了避免这些,教师可以向家长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年龄段看的书,这样家长可以有选择性地去购买,供学生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

3.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有三到:眼到、心到、手到。只是一味的阅读是不行的。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从二年级起就开始教学生积累词语,三年级积累优美词句。这都是为更好地阅读打基础。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如摘抄原文精彩部分,优美词句,可供写作用。写读后感,让学生把内心感受写出来,抒发情感,可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四、坚持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小学生年龄小,各方面认知还不成熟,心理特点极不稳定,做事容易放弃。让学生坚持阅读恐怕有些困难。时间一长,有的学生会厌烦。小学生还有一个明显的心理特点就是从众心理。简单来说就是大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们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积极创设一些条件,如设置“晨读”“午读”,让学生到这一时间段就开始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班级还可以建立“图书一角”,摆放不同课外书,供学生阅读。班级还可以开展一些关于阅读的讨论会,大家互相交流一下阅读的方法,分享阅读给人带来的快乐。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相信阅读会成为每个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会成为一种习惯。

总之,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是贯穿始终的。欲实现阅读教学艺术化,教师必须着意学习和训练教学语言,讲究口语艺术,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的要求组织指导读写听说训练,使学生又将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这个过程既符合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这个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规律。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之又重。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非常重要。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人受益一生。小学阶段是阅读的启蒙阶段,是阅读的开始。这一阶段非常重要,它决定了一个人在阅读道路上最终能走多远。教师要抓住这一阶段的学生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让每个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习惯小学生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