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克白夫人咏叹调《一点儿血迹》的艺术特征

2014-09-16樊彩霞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1

大众文艺 2014年3期
关键词:血迹麦克白威尔第

樊彩霞 (河南大学 河南开封 475001)

麦克白夫人咏叹调《一点儿血迹》的艺术特征

樊彩霞 (河南大学 河南开封 475001)

朱塞佩•威尔第著名歌剧《麦克白》中著名女高音咏叹调《一点儿血迹》将鲜血意象贯穿始终,也预示了这部歌剧以悲剧告终。这是一首持续沉着的慢板(Andante assiai sostenuto),一个简短而鲜明的音乐动机为整首咏叹调蒙上了沉重、阴晦的色彩,音乐时而断断续续,时而极弱似喃喃细语,时而做低音向高音上升再回至低音,大量音乐术语的运用形象生动的塑造了一个精神恍惚梦游中麦克白夫人的角色形象,极为完美地对应和诠释着麦克白夫人惶恐、焦灼的情感起伏。

麦克白夫人;《一点血迹》;主导动机;艺术特征

一、引言

作为19世纪后期浪漫主义杰出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可谓硕果累累,从他十五岁时的习作《塞尔维亚理发师》到他八十高龄的最后一部舞台剧《福斯塔夫》,威尔第共创作了27部歌剧,代表作品有《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命运的力量》《阿依达》和《麦克白》等。其中威尔第1846年至1847年创作的四幕歌剧《麦克白》是一部改编自莎士比亚同名悲剧的著名歌剧,描写了苏格兰一位骁勇善战的勇士麦克白企图篡位而最终以悲惨结局而告终的故事。莎士比亚通过描写曾经的英雄麦克白如何走向自我毁灭的过程,从而批判了野心、欲望的侵蚀作用。而麦克白夫人在整部歌剧中贯穿全剧,她的强烈野心成就了英雄麦克白,她的阴狠、毒辣也为自己和英雄麦克白掘出了坟墓。威尔第清醒地认识到了麦克白夫人在此剧中的鲜明形象和重要作用,精准地把握了麦克白夫人的阴狠、残忍、思想独立、富于野心的形象,也把握了她在双手沾满鲜血的时候又受到良心的谴责,开始精神恍惚,害怕以至于疯狂直至死亡的悲剧性,特别是通过麦克白夫人的梦游咏叹调《一点儿血迹》(“Una macchia”)来呈现她的在阴险、毒辣之后惶恐的内心世界。

《一点儿血迹》以梦游场面而闻名。深夜里,医生和侍女交谈着最近麦克白夫人因良心不安,常出来梦游。说着夫人果然出来,只见她手里拿着蜡烛、双目呆滞的在大厅内徘徊后又反复地搓洗双手,想把手上血迹洗净。同时唱出了这首咏叹调《一点儿血迹》。在这部作品中,莎士比亚成功的使用了“鲜血”这一意象,“鲜血”本身就是谋杀的主要特征,而这一意象更是贯穿始终,也引出了这部歌剧以悲剧告终。麦克白夫人近似宣叙般的咒骂因恐惧总出现在眼前的双手沾染的血迹,在作品中,“此前的麦克白夫人似乎一直保持着她的果断与睿智,在这最后一幕中,内心罪恶感对他的影响开始展现出来,一闭眼看到闻到的都是鲜血……”1

塑造这一复杂到几乎前后对立的女性形象,对于所有戏剧女高音而言都是极具挑战的。精确地把握整部歌剧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是不可或缺的,而熟知一部作品中一首咏叹调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更是为我们充分领略一位艺术家和他的杰作插上了双翅。本论文将以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周小燕审订的女高音咏叹调《一点儿血迹》钢琴伴奏谱2为例,分析《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第四幕第二场的咏叹调《一点儿血迹》(“Una macchia”)的艺术特征和演唱。

二、《一点儿血迹》的艺术特征

咏叹调这一歌剧独唱形式,“既讲究旋律线条的优美动听,又注重发挥声乐表演技巧的抒情性。在戏剧情节发展的重要时刻,由某一角色在特定情境中集中抒发内心情感,发出声声感叹,倾诉人物的喜怒哀乐……”3咏叹调的出现,可以说极大地改变了宣叙调这一演唱形式的单调乏味,富于更深刻的音乐特性。《一点儿血迹》(“Una macchia”),是一首持续沉着的慢板(Andante assiai sostenuto),降D大调,4/4拍。一个简短而鲜明的音乐动机为整首咏叹调蒙上了沉重、阴晦的色彩,重降B和降A构成的半音关系以及从强奏到弱的力度也是场景显得阴郁:

此后直接进入角色,直面人物的精神恍惚,自言自语:“一点儿血迹,还留在这里,你快消失,该死的血迹!……”整个演唱在低音区持续徘徊,演唱中,麦克白夫人似乎把自己的双手看透,诸多休止符的运用,使音乐呈现出断断续续的特征,正如人物的呆滞和她对血迹总不消失的疑惑:

而主导动机的机械反复,与麦克白夫人夜夜徘徊,反复地做着想要把双手的血迹清洗掉的动作相互应。此后又恍如梦境般,揭露了在她的数次鼓动下麦克白由其初有心无胆杀害国王到谋杀成功这一事实。在演唱“一次,两次”时,使用ppp,极弱的音乐似乎隐藏着这些所谓的机会本身就是不可告人的秘密。

而“别错过机会!你发抖……”又使用f,戏剧女高音结实的吐音和有力的气息支撑,出色地表现出她欲杀害国王这一念头的坚决、果断,不容麦克白后退!而音乐的主导动机依旧重复出现贯穿着。

在演唱到“……这老头儿身上竟有这样多的血,这么多血,真没想到他有这样多的血……”时,一连串强音记号的出现,诠释了麦克白夫人最终崩溃的根源,那就是她看到国王满身鲜血的景象,和她双手沾满鲜血自己总认为洗不掉,就像她内心充斥的罪恶感总也无法逝去,这些强音何尝不是麦克白夫人内心极度恐惧的呐喊。此时音乐的伴奏依旧是与人声同做由弱到强再到弱的力度变化,而在强音记号处,器乐戛然而止,只剩麦克白夫人的内心独白。

此后,低音区复前倚音使用时的强奏与高音区音乐从高音呈半音下行的弱奏形成鲜明的对比,音程的大跳后又采用连续切分节奏,这就使得音乐动荡,正契合麦克白夫人演唱“基辅的领主却又痛失爱妻娇儿!怎么搞的?”时内心的不安。

其后,音乐又在低音区持续徘徊,音乐低沉厚重正如麦克白夫人阴郁的内心,演唱时力度由弱到强,由强到弱的渐变,是麦克白夫人在梦游中精神异样在音乐上的重大表现。起初麦克白夫人认清了这双手是洗不干净了,在演唱时她的双手总在衣服上拼命地擦,却总是有股血腥味。通过谱例,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阿拉伯的香料不能把腥味的双手熏得香一些”,这句歌词是出现了两次,却是截然不同的:在力度上,第一次是PP cupo,是她内心深处对阿拉伯香料也不能她双手熏香这一事实的默认,尽管曾充满着期待;第二次则出现了强音记号,而且音乐从低到高快速推进,在高音上展开,这无疑是麦克白夫人对期待落空,内心愤懑的控诉,此后音乐又回到低点,力度减弱,此处麦克白夫人情绪起伏在音乐的渲染中铺陈开来。

一声“ohime”, 梦游中的麦克白夫人又穿越性地记起班柯被谋杀的情境,八度音程连续强奏,又加以连续切分,使音乐形势分外紧张,麦克白夫人的演唱近似宣叙般,音乐在中声区展开,这时更多的是力度和节奏的变化。当演唱至“班柯早死了,绝不会从坟墓里跑出来……”伴奏音乐在低音区连续做八度震音演奏,音乐织体密集,刻画了麦克白夫人激昂的内心。

“有人敲门!快来吧,麦克白,你要做到面不改色……”麦克白夫人依旧巅疯,却在梦游中还是在提防麦克白的软弱出卖他们的恶行,并鼓励和安慰自己的丈夫!但却不似先前的果断与睿智,十六分休止符的加入形成富有鲜明特色的音乐动机,掩饰不住麦克白夫人内心的忐忑不安。某些音乐片段的自由运用是精神恍惚的真实写照,而高音的弱声控制仿佛是麦克白夫人内心深处对丈夫的呼唤……

结语

通过对威尔第的歌剧作品——麦克白夫人梦游咏叹调《一点儿血迹》的艺术特征和演唱分析,我们可以窥探他的创作中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画深刻而细腻;为增强音乐的戏剧表现力,在全局中系统的使用了“主导动机”,使音乐形象的发展更为丰满。这些都是威尔第在意大利传统歌剧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改革,使意大利歌剧摆脱了思想和剧作方面的危机,从而把意大利歌剧推向顶峰。解读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的音乐的魅力,是他用音乐赋予剧中人物鲜明的特征,同时也表达了作曲家强烈的情感。

[1]李春凤,赵贯丽.论《麦克白》中“鲜血意象”的有效使用[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50(4):95.

[2]威尔第.一点儿血迹[A],周枫、朱小强译编.外国歌剧选曲集:女高音咏叹调•上[C]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108-115.

[3]钱苑,林华.歌剧概论[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42.

樊彩霞(1980-),女,河南新密人,硕士,主要从事声乐演唱和歌剧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血迹麦克白威尔第
袖底边的血迹
密林深处的血迹
论《麦克白》的悲剧艺术
“歌剧之王”威尔第的故事(一)
19 世纪的法国大歌剧:威尔第的《唐卡洛斯》
父女情真深似海——威尔第与《西蒙·波卡涅拉》
麦克白欲念产生因素的分析研究
血迹辨路
发现
人文主义视角下对《麦克白》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