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求恩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育人价值
2014-09-16陈新亮王英
陈新亮+王英
摘要:白求恩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新时期,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引导大学生学习和弘扬白求恩精神,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对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大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和大学生国际视野的树立有着重要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白求恩精神 育人 当代大学生 价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新时期,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白求恩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这对高校引导大学生弘扬白求恩精神,以白求恩精神育人,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白求恩精神的内涵
诺尔曼·白求恩(Norama Bethune,1890—1939),是一位著名的胸外科医生,也是一名加拿大共产党员。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援助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38年3月,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他毅然放弃了优越的生活,率领医疗队来到万里以外条件十分艰苦的延安,担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的卫生顾问,积极救治伤员,谢绝特殊照顾,投入到了救死扶伤的战斗之中。1939年10月,在一次战地手术室中他的左手被划破。1939年11月1日,他为一位患蜂窝组织炎的伤员做手术时不慎使病毒入侵血液,患上了败血症,最终医治无效,于1939年12 月11 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1939年12 月 21 日,毛泽东同志撰写了光辉著作《纪念白求恩》,并且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向他学习,“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从此,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成为神州大地家喻户晓的英雄,他崇高的精神和人格力量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白求恩精神是一面旗帜,他的精神已融入到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优秀品格和高尚情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国际共产主义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中华民族的榜样典范,代表着一种国际主义精神。“1939年7月,他作为特邀代表参加晋察冀边区党代表大会时说:‘我们来中国不仅是为了你们,也是为了我们……我决心和中国同志并肩战斗,直到抗战最后胜利。我们努力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是不分民族,没有国界的。”“他在给毛泽东的报告中说:‘我在此间不胜愉快。我深深感到必须向中国同志学习。学习他们为其美丽的国家对野蛮的法西斯而英勇搏斗的伟大精神,我将以这种精神投身于解放整个人类,整个亚洲的斗争。”白求恩同志的话语折射出国际共产主义精神的光芒,彰显着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者的博大胸襟。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信仰坚定,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毛泽东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庄重地指出:“一个外国人,毫不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追求真理的大无畏精神
白求恩同志以其科学的态度,通过救死扶伤的伟大实践,不断探索革命的真理,充分体现一个共产主义者对人类解放应尽的责任,追求共产主义真理并为共产主义真理而献身。来到延安以后,他曾对翻译说:“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不能忘记实现共产主义这个伟大的目标。我们的眼界要看得远些。”这就是白求恩同志追求共产主义真理的执著精神的真实告白,他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献身,他这种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共产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
白求恩同志以深厚的感情和负责的态度,无论是对伤病员还是对贫民和难民,都倾其所有、尽其所能给予帮助。在根据地他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忘我工作。“在一次讨论会上,当他听到自己需要特别照顾的时候忽然跳起来,怒气冲冲地叫到:我不是为生活享受而来的!什么咖啡、嫩烤牛肉、冰激凌、软绵的钢丝床,这些东西我早有了。为了实现我的理想,都抛弃了。需要照顾的是伤员,不是我自己。”正是这种对人民的满腔热诚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使他保持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归根结底是为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大家要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白求恩同志的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品格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精神武器,也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对待工作极端认真负责,对待同志对待人民极端热忱。他常常告诫周围的医护人员:“一个医生,一个看护,一个事务员的责任是什么?只有一个,那责任就是使你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你必须看待他们每一个人,都像你的兄弟、父亲。” “做医务工作是救人性命,一点不可马虎。”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刻,写信给聂荣臻司令员:“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让我把千百倍的热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这是多么伟大而又崇高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境界。为此,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强调:“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白求恩同志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工作极端地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地热忱,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为一体,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必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精益求精、艰苦创业的精神
毛泽东曾肯定地指出:“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白求恩同志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他曾说:“医生要有一颗狮子般的心,一双巧妇般的手,也就是说,必须胆大、坚强、敏捷、果断,但同时也得对病人和蔼、体贴。”白求恩同志不仅具有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而且一直保持着艰苦创业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革命根据地艰苦的条件和复杂的环境中,他发明了流动血库和战地输血技术,研制出许多独具特色的医疗器械和外科药物,如人工气胸器械、肋骨剪和用于医治感染化脓的“毕普”药膏,撰写出了我军首部抗战医学专著《游击战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研制出了 “拱桥式”运载工具,创造了可确保75%以上重伤员复原的“白求恩疗伤模型”,发明了“消毒十三法”。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和艰苦创业、勇于开拓、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和高尚情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白求恩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
高校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和弘扬白求恩精神,对促进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增强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学习和弘扬白求恩精神,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的价值追求,是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当代大学生锤炼高尚品格,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的需求。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 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树立榜样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延安时期,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赞扬和评价了白求恩同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精益求精、对同志满腔热忱”的革命精神,学习他追求共产主义真理的执著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并高度赞誉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榜样就是方向,榜样就是形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的伟大创新,是凝聚社会各阶层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支柱和有力思想武器。白求恩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是相通相融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文化传承和理论创新的基础。今天,在大学生中学习和弘扬白求恩精神,就是要使其深刻理解白求恩精神的科学内涵、核心、特征及现实意义,充分掌握其在当代的现实价值,使之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倡导者、宣传者、实践者,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为的统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道德风尚。”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不断创新白求恩精神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学习和弘扬白求恩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新世纪新形势下依然激励着每一位优秀的中华儿女,其精神无时不在闪烁着时代的光芒。新世纪新阶段由于国内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社会上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享乐主义、金钱至上、以权谋私、拈轻怕重等现象滋生蔓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1979年6月,邓小平同志号召我们“做白求恩式的革命者,做白求恩式的科学家”。1995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在新时期重学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我们要深刻领会党的领导人号召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要意义,在大学生中学习和弘扬白求恩精神,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引导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克服个人主义,多为他人着想,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学习和弘扬白求恩精神,把白求恩精神对待同志对待人民极端热忱、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的价值取向根植于现实生活中,植根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三)学习和弘扬白求恩精神,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
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在根据地不仅救治了很多伤病者,对周边医护人员要求十分严格,特别注重医德医术,工作一丝不苟,而且在工作的实践中不断研究,致力于把对技术精益求精延伸到跟踪医学前沿、攀登科技高峰上。同时,白求恩同志为了培养更多的医护人员,举办医疗骨干培训班,他白天做手术,晚上给白衣战士讲课,深夜编写授课教材。他这种对医术精益求精、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不仅使白衣战士学到了医疗技术,而且使他们学习了一丝不苟、求真务实的严谨科学态度。他说:“医生要有一颗狮子般的心,一双巧妇的手,也就是说,必须胆大、坚强、敏捷、果断,但同时也得对病人和蔼、体贴。”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广大青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引导大学生学习和弘扬白求恩精神,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增强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国际主义志愿者的信念,增强对学习、对学问、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和极端负责的热爱,形成不尚空谈、埋头苦干、苦练内功、大胆创新的良好品质,从而使白求恩精神不仅存在于过去,而且更应存在于当代,使其永葆强大的生命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四)学习和弘扬白求恩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国际视野的树立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大学生中学习和弘扬白求恩精神,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视野,使他们不仅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创新创造素质,还应具有开放的意识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这是适应时代、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世界眼光,胸怀全球、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人才。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2010年7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必须始终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为新时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从教育大国转化为教育强国、从人才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就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教育科学发展,就必须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提高教育交流合作水平,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竞争力。通过学习和弘扬白求恩精神,使大学生树立开放意识、竞争意识,不断提高在复杂环境中的应变能力,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国际博爱精神和合作意识,不断培养大学生面向世界的综合素质能力,从而为大学生在未来的国际合作中赢得更大的进步。通过学习和弘扬白求恩精神,使大学生心系世界,胸怀祖国,关心国际、国内大事,让世界了解中国、理解中国,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从维护国家利益的大局出发,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国际政治立场,实现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远大抱负。通过学习和弘扬白求恩精神,引导大学生要善于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理解人类的一切文明,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创造者,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向世界人民宣传、展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
以白求恩精神育人,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实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把大学生培养为政治坚定、理想远大、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甘于奉献、善于创造的、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大学生“双服务”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探索》(12YJA880120);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方特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研究》(HB13MK021)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5).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9-660.
[3]聂荣臻.“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怀念白求恩同志[N].人民日报,1979-11-9(2).
[4]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白求恩在中国编写组编写.白求恩在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69,71.
[5]汪一真.革命,像火一样燃烧[M].人民日报,1979-11-12(4).
[6]周而复.白求恩大夫[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6).
[7]闫玉凯.论白求恩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时代内涵[J].学理论,2010(4).
[8]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上午)[N].光明日报,2013-5-5(2).
[9]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J].道德与文明,2007(1).
[10]周淑霞.略论弘扬白求恩精神的现实性[J].思想政治工作,2000(3).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35.
作者简介:
陈新亮(1970-),男,汉族,河北北方学院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公共管理硕士,社会科学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王英(1965-),男,汉族,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
(责编 田彩霞)